大米竟會誘發肝癌?該重視了!大米變這樣要果斷扔掉

健康界 發佈 2021-08-05T17:47:00.016582+00:00

作者:王思露營養師關注一日三餐中各類食物的食用量,不難發現大多數人的餐譜中「主食」食用量均占上風;說到主食,不得不提到「大米」,一種日常生活中餐桌曝光率極高的主食穀物,卻被充斥著多種熱點言論。比如說「吃大米導致肝癌」的言論,各大媒體平台屢次爆出,難道吃大米真的容易致癌?

作者:王思露營養師

關注一日三餐中各類食物的食用量,不難發現大多數人的餐譜中「主食」食用量均占上風;說到主食,不得不提到「大米」,一種日常生活中餐桌曝光率極高的主食穀物,卻被充斥著多種熱點言論。比如說「吃大米導致肝癌」的言論,各大媒體平台屢次爆出,難道吃大米真的容易致癌?發黃的大米究竟還能否食用?安全品鑑大米,您才能健康吸收營養。

發黃的大米一定致癌?不能吃?

很多人說「大米發黃一定不能食用,其中含有黃麴黴毒素」。從原理角度來看,該理論存在「誤區」,並不能說所有「大米變黃的情況都是由於產生了黃麴黴毒素」。

一方面,有些大米本身就是「偏黃色的大米」,比如那些偏向糙米的大米,其顏色突顯「淡黃色」,再比如新品種大米「含有類胡蘿蔔素的黃金大米」等,該種大米天生就為黃色。

另一方面,不是說所有儲存了很長時間的大米都會發生霉變、產生黃麴黴毒素。大米在儲存的過程中只要合理保證溫度、濕度以及光照程度(避光),其實並不會導致其發霉變質。

區別考慮,分開對待,有些「發黃的大米」並不一定全是「含黃麴黴毒素的大米」。

當然,不得不說,如果大米已經在儲存過程中「發霉變質」,那請大家堅決扔掉,這樣的大米的確存在致癌風險,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和「黃變米毒素」。

大米在儲存的過程中由於受到溫度、濕度以及外界原因(例如被水浸泡等),的確容易滋生黴菌物質並且產生毒素,在大米中最常見的毒素物質就是「黃麴黴毒素」和「黃變米毒素」,這兩種物質的存在會導致大米變成黃色且聚為團塊狀,霉變氣味同時也會產生。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癌症研究機構將黃麴黴毒素劃定為「一類致癌物」,它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物質,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劇毒物氰化鉀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黃麴黴毒素被攝入後,主要會破壞動物和人體的肝臟組織,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出現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

對於黃麴黴菌來說,它的最適宜繁殖生長溫度是26—28攝氏度,溫度相對越高,黃麴黴菌生長的速度也就越快,當環境溫度達到28—33攝氏度、濕度達到80%—90%,黃麴黴毒素就會快速分泌毒素物質。

大米,一般可以存放多久?

GB/T 1354-2018《大米》為現行大米的國家標準,該國標在大米的儲存和運輸章節明確規定:袋裝產品應儲存在清潔、乾燥、防雨、防潮、防蟲、防鼠、無異味的合格倉庫內,不得與有毒有害物質或水分較高的物質混存;應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運輸工具和容器運送大米產品,運輸過程中應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在滿足上述包裝、運輸和儲存條件下,保質期不應低於3個月。

從現實生活來看,大米的保質期根據它的加工和包裝方式不同存在一些差異,真空包裝大米的保質期一般能達到12—18個月,普通包裝大米一般在6—12個月之間,對於散裝大米並沒有明確規定。

但請您注意,大米存放時間越長,其中的營養物質流失會更加嚴重,更為關鍵的是越會受到溫度、濕度等儲存環境的影響,容易滋生黃麴黴毒素等黴菌物質,給人體健康帶來威脅。

因此,從現實角度考慮,建議所有家庭(人)選擇購買合格的小包裝大米,3個月內最好可以吃完,最晚不推薦超過半年,從安全和營養攝入角度看,縮短儲存時間才能降低安全風險。

另外,安全+健康品鑑大米,有些事情需要各位做到:

主食多樣攝入,規避安全風險:

對於每一種食物而言,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食品衛生風險」,從安全角度考慮,建議大家在食用主食的過程中可以多樣穀物共同攝入,粗細(雜)搭配,增加燕麥、玉米、薯類食物、雜豆類食品等多種主食的攝入量和攝入頻次,降低安全風險,從另外一方面來講也可以吃的更加營養。

儲存大米要安全:

家庭儲存大米要隔熱且防潮,應將大米儲存於乾燥、陰涼且通風的地方,關注儲存溫度和濕度,降低「黃麴黴」等黴菌物質的滋生風險;推薦大家可以將大米放入密閉的儲物罐中於櫥櫃避光存放,保持環境清潔,拒絕污染。

預防黃麴黴毒素侵襲,應當怎麼做?

1. 如果您家的大米、玉米、花生、豆類、堅果等穀物糧食已經發霉變質,請堅決拒絕攝入;假設食物已經出現「點狀黃綠色霉斑」,請不要和身體開玩笑,將其扔掉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就算食物僅僅長了一點霉斑,其餘部分同樣不可進食;同理也請您不要試圖通過加熱的方式去除黴菌毒素,黃麴黴毒素一般只有在加熱溫度高達280—300攝氏度的情況下才能夠被破壞,日常烹調加熱根本達不到此溫度。

2. 對於筷子、案板等廚具要謹慎安全;筷子、案板等廚具、餐具在每次用完之後請完全洗凈+通風乾燥;筷子應該定期更換(竹木筷子建議每3個月更換一次),定期煮沸消毒;避免食物長期附著在筷子和案板上(降低變質發霉的幾率),如果您家的筷子和案板等竹木餐具上已經出現霉斑,請抓緊「扔掉換新」。

3. 購買小包裝食用油,合理保存油脂,注意溫度、濕度和光照,避免油脂腐敗變質。

4. 對於任何食物而言,請吃新鮮的、衛生的,不要貪圖小便宜購買已經變質的食物;現吃現買更安全。

要更正一件事情:

請大家明確,生活中發霉變質的食物並不全都是由於黃麴黴菌所導致,黴菌有很多種,同樣也是生物學中常見的一類微生物,不要過分恐慌;有些黴菌物質會制約食物,但是並不能直接威脅人體安全和健康。

黃麴黴毒素,一個讓人害怕的「詞語」,然而不必如此,對待這樣的事情還請您「稍安勿躁」。「發黃的大米」並不一定就是腐敗變質所導致,超過三個月的大米並不一定必須要扔掉;科學拒絕黃麴黴菌(毒素),請您靠譜對待以大米為例的所有食物;新鮮衛生的食物才更安全,靠譜合理的生活習慣才更健康,此事終結。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guikequan@hmkx.c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