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呼籲農民不要用收割機割麥,會污染環境

弋說歷史吧 發佈 2021-08-10T05:32:27.441878+00:00

自工業革命以來,我們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不僅擺脫了曾經的貧窮,而且走上了富裕之路。農村變成了城鎮,城鎮變成了超大型城市,然而伴隨著發展,環境質量卻逐漸的下降。特別是空氣的質量,似乎越來越差勁,不僅引起了很多的呼吸道感染病,而且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自工業革命以來,我們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不僅擺脫了曾經的貧窮,而且走上了富裕之路。農村變成了城鎮,城鎮變成了超大型城市,然而伴隨著發展,環境質量卻逐漸的下降。

特別是空氣的質量,似乎越來越差勁,不僅引起了很多的呼吸道感染病,而且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為了調整空氣品質,很多人都出謀劃策,希望都能夠儘自己的一份力。著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先生,就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觀點:為了保護環境,為了保護空氣品質,農民不要在使用收割機割麥子了。

這一言論可謂是一石驚起千層浪,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保護空氣品質怎麼涉及到了收割機上?甚至還有人質疑王福重先生的水平。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王福重

王福重出生於1965年,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小時候的他親眼目睹的河北農民的現狀,對於農村的狀況,應該是非常了解的。

後來他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靠著聰明的頭腦以及足夠的努力,考入了北京大學,成為了四鄰八鄉知名的大學生。不僅如此,他還再接再厲,考取了北京大學的博士,而且開始展露自己的經濟才能。

對於財經方面他很有天賦,不僅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和說法,而且還系統地總結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他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經濟學家。

再到後來,他被中央財經大學聘為教授,已經成為了大家公認的著名經濟學家。

此後的日子裡,他頻繁出現在央視鳳凰衛視以及TVB等多個經濟頻道中,而帶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他在2010年參加的王牧笛主持的廣東衛視《財經郎眼》。

當時他在節目中的談吐和自信,以及對於經濟理論的運用,都曾經讓人挺佩服的,他的確是屬於比較紮實的經濟學理論高手。因此,客觀來說王福重的含金量挺高,他的觀點往往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

那麼問題來了,他所提出的農村禁止使用收割機,這個觀點對嗎?

二、觀點的對與錯

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可以從理論和實際兩方面來探討。

(1)首先來看理論方面

所謂污染空氣,官方說法是: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並因此危害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

那麼我們來對號入座,對比一下農村的收割機割麥子的現象,兩者相符嗎?

一般來說,農村使用收割機大規模運作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煙塵或者粉塵,的確與污染空氣的質量有一定的聯繫,但終究不是主要的成分。因為污染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有毒有害氣體,例如一氧化氮、二氧化硫。

所以,客觀的說,收割機造成的污染和汽車尾氣乃至於工廠排污比較起來,是小巫見大巫,兩者根本不能與之比較。

(2)從實踐中來看

王福重先生作為農村出生的孩子,應該非常清楚農村這些年的變化。早些年農村收割麥子需要大量勞動力,需要至少兩家人幫忙才能完成,那時候都是靠著親戚關係,將大姑小姑甚至三姑等家庭成員叫過來一起工作。

如今,科技越來越發達,而且實現了機械化,因此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夠完成三家人的任務,這是一種巨大的技術進步和勞動力解放,是對農民的解壓。

即使從收益和成本來計算,即使有一點小的污染,但是解放了三家人的勞動力,其實在某些程度上來說也是划算的。這和我們為了玩手機,必須要接受眼睛可能近視,身體受到輻射的威脅,其實是一回事。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所有的收割都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季節,一年到頭也忙不了幾次,能夠造成的空氣污染量可能單體量會較多,但就其全年總量來看其實很少。

因此,結合理論與實踐,我們最終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王福重先生提出不再使用收割機,以此來保護空氣品質,這樣的言論其實是不對的,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來看,都站不住腳。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為何他會說出如此荒謬的言論呢?是譁眾取寵,還是別有用心呢?

三、現象背後的反思

其實,王福重理論的背後也有一定的無奈,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我們先不論農村收割機造成的污染危害到底大不大,就先討論一下,目前對環境污染最大的點在哪裡?

不需要經過太多的思考,我們就可以得出答案,最大的污染點就在諸多的重工業。這些重工業都是老工業時代的產物,曾經帶給我們無限的富裕和無限的增長速度,但是如今它們卻成為了對於環境威脅最大的存在。

那麼我們是否能夠為了保護環境,去關掉這些工廠呢?答案是不可以。因為重工業基地雖然對環境污染極大,但它提供了太多的就業,而且在我國的經濟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一旦關閉這些產業,對我國造成的衝擊較大,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是如此。

因此,既然最大頭的污染源頭不能動,那麼很多專家就只能把目光盯到一些可以動的污染源上,因此像王福重這些專家就提到了收割機這樣的事情。這就是整個烏龍事件背後的故事。

王福重不懂得農村現狀嗎?客觀來說,他應該十分懂得,但他也沒有辦法去進行調整,只能夠犧牲這些小的利益,來換得一個較好的空氣環境。

因此以王福重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有其無奈,但也有其可恨之處,因為他們這些行為還是在倒逼農村,倒逼農民,此舉和他過去的真知灼見相比,的確有些失了風度。

想要真正的化解污染,想要讓城市的人民生活質量變得更高,關鍵還是要從這些重污染源頭下手。記得以前在地理課上學過,所有的產業發展都有一個階段,特別是像我國已經進入到了,將第二產業轉移,並且重點發展第三產業的階段。

因此,重污染型企業將會尋找更優的資源配置,將會轉移到其他的國家。而我們現有的階段應該大力講究科學發展觀,將黑色GDP轉化為綠色GDP,並且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凈化空氣。

所以總的來說,這是一個烏龍事件,農民們應該捍衛屬於自己的權利,而且整個社會和百姓們應該積極配合起來,以更好的方式來進行環境質量的改善。例如大家減少空調使用次數,減少對於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甚至自己每天找個時間去多種一棵樹,都會比要阻止收割機的使用好得多。不要治標不治本,最終鬧出無盡的糾紛。

結語

不過話好說,事不好做。想要讓第二產業的重工業逐漸的轉化成第三產業,我們還需要進行多次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這一過程可能會面臨很多的挑戰,甚至還一度會影響我們的經濟增長,但這條路應該是必須要走的,而且也是西方國家都走過一遍的了。

我們可以借鑑一下西方人的發展經驗,並且努力的貫徹科學發展觀,從源頭上改進環境問題。而且我們也應該加快關於農業的建設,讓原本保守的農村變成社會主義新農村,使得農業也能夠為第三產業服務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相信這一天不會太久遠,而關於王福重先生的這些荒謬的言論也會越來越少,這一切值得期待。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