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玄武門政變,也許會出現李靖、李勣共抗李世民的巔峰對決

九頭鳥漫談文史 發佈 2020-12-13T17:31:42+00:00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如今在自媒體界有句名言,叫做"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所以,心血來潮的我也想來編一編,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題目,是假設"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而是耐心等待李淵駕崩,然後和李建成拼刺刀,他還會贏嗎?


如今在自媒體界有句名言,叫做"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所以,心血來潮的我也想來編一編,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題目,是假設"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而是耐心等待李淵駕崩,然後和李建成拼刺刀,他還會贏嗎?"

這種沒有發生的事,當然只能靠編,不過這個話題還是很有意思,沒有唐朝武德九年發生的玄武門之變,就沒有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沒有"貞觀之治",這是個公理,本文就是在假設之下,來推翻這個公理,至於對不對?編了再說先。

一:李世民為何要發動"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為何要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他搞不贏正統的太子李建成了,李世民在和李建成爭奪了好幾年的皇位繼承人之位,互相出了好多陰招後,李世民發現無法用正常的政治手段取代李建成,就如隋朝的楊廣取代楊勇那般。

當時的李建成如日中天,朝堂上的群臣、關隴貴族、山東士族等,大部分都是支持李建成的,相對的民心也在李建成一邊,畢竟是嫡長子,官宣的皇太子,本身也沒有太大的缺陷,不像隋朝的開國太子楊勇,毛病一大堆,很輕易的就被楊廣幹掉了。

最重要的是,掌握著最終選擇權的唐高祖李淵,他選擇了李建成,武德九年,李淵在兩個兒子的爭鬥中,決定採取李建成皇位繼承人的位置不變,讓李世民出外的決定,分開這兄弟倆,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當年六月,在發生李世民被李建成毒殺未遂事件後,李淵開始勸說李世民:

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台,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

李淵或許有些害怕,他當然知道李世民也不是省油的燈,害怕李世民用更激烈的手段報復,又不願意用李世民換掉李建成,所以,承諾給李世民關中以東的地盤,讓他離開長安,也許李淵是想暫時穩住李世民,然後慢慢削權,又或者不忍心,先調開李世民,反正在李淵活著時,勉強能壓著兄弟倆,至於自己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但這個決定絕對不是李世民想要的,長安才是天下中樞所在,當時最強悍的政治勢力,也就是關隴貴族也在關中,本來他受到的支持就比李建成少,如果離開中樞去洛陽,那就更沒有機會了。因此,李世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李淵的建議。同時,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害怕李世民到洛陽:

建成、元吉相與謀曰:"秦王若至洛陽,有土地甲兵,不可複製;不如留之長安,則一匹夫耳,取之易矣。"

李建成也不是笨蛋,李世民的軍事才能有多高,他和他的手下清清楚楚,怎麼會讓李世民有單獨的地盤和權力?為了防止李世民離開長安到洛陽,李建成開始採取一系列舉措,包括收買和抓捕尉遲恭,用朝廷名義調離程咬金,驅逐房玄齡、杜如晦等李世民心腹。

還以突厥進犯為由,讓李元吉統帥李世民舊部去迎戰,準備徹底的把李世民的勢力清除,讓他成為孤家寡人,然後就方便下手了,而這些措施全部被李淵採納並配合實施。不願意離開長安的李世民在政治手段上,完全被李建成壓制,想扳回局勢,只能兵行險招,於是,不到一個月後,就發生了"玄武門之變"

二:假如李世民沒有發動政變,結果會如何?他還會贏嗎?‍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狗急跳牆孤注一擲的反撲,用現代話說,就是"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歷史告訴我們,他成功了,但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政變,會是什麼情況?我想,以李世民的精明,他不會留在長安,會接受李淵的建議去洛陽,因為,留在長安,他又不發動政變的話,結果只有死或被囚。

洛陽是李世民從武德四年開始,從王世充手上奪下後,就苦心經營的地盤,也是李淵、李建成為了不激化矛盾,默認給他經營的,洛陽的地位和財富,也足夠成為李世民和李建成爭雄的根據地,但去了洛陽,離開了長安這個政治中心,貴族中的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就更不會支持李世民了。

李世民去了洛陽的話,只能依靠拉攏南方士族在政治上跟長安的李建成抗衡,再加上手上一直以來積蓄的力量,如"秦王府十八學士"(有少量山東士族、關隴貴族在內),和一堆知名的親信,形成南北對峙,但整體實力肯定不如李建成,或許,李世民最大的依仗是,他的親信中,能打的比較多,李世民本人也是軍事天才。

可李建成也不是完全不知兵,武德年間,李建成也曾多次受命領兵出征,勝多敗少,武德五年時,連李世民都沒有搞定的原竇建德舊部劉黑闥都被李建成幹掉,可見,他還是能打的,貴族家庭的嫡長子,一定是文武雙全的。無非是李淵培養李建成,更多是培養他的全局領導能力,畢竟是要當皇帝的嘛。

在資源比李建成少得多的情況下,李世民未必就能打得贏李建成,否則,他也不會強硬拒絕去洛陽,冒險發動政變了,政變失敗的可能性可比到洛陽重新組織軍事進攻失敗的可能性大太多。從李世民不惜發動政變的心態分析,他沒有在戰場上打贏李建成的把握,而且,到了那時候,李建成麾下也有能抗衡李世民的軍事將領。

三:李靖加李勣對陣李世民,這樣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

為啥說李建成麾下會有能抗衡李世民的軍事將領?其實也就兩人而已,一個是唐朝軍神李靖,一個是戰場老油條李勣,這兩人聯合起來,統帥技能未必就不比李世民差了,而且,他們很有可能幫助李建成打李世民,這兩位帥才本就不是李世民的部下和親信,他們都是獨鎮一方,且有兵權在手的大將。

和秦瓊、程咬金、尉遲恭、侯君集、張亮等將領不同,李靖和李勣都是有雄兵在手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麾下的這幫打手,因為沒有兵權,只能帶著家丁、家將去圍攻人數占優的太子護衛,中間險象環生,如果,有兵權在手的李靖和李勣(當時他們也沒在長安)肯出手,哪有那麼多麻煩?一路橫推就是。

可也正是李靖和李勣是有兵權在手的統兵大將,他們反而絕對不會參與李世民發動的政變,皇帝是最忌諱有兵權者參與此類事情的,今天可以派兵幫助李世民發動政變,明天是不是就可以派兵幫助李承乾或別人反李世民?皇帝的思維就是這麼奇特,他們即使幫助李世民勝利了,也未必有好果子吃,身份、地位、權力、顧慮都和秦王府的那幫只依靠李世民獲取富貴的武夫不同。

最重要的是,李靖和李勣都是誰坐在皇帝位置上,誰代表正統,他們就會支持誰的正經人,這也是李世民後來沒有計較他們不幫自己搞政變,還重用他們的原因。但反過來說,李世民如果去洛陽起兵,李建成就是正統,李靖和李勣肯定是幫李建成打李世民了(當然也有可能兩不想幫),雙李對李二,嘿嘿,好看哦,可惜,歷史沒讓我們看到。

因此,綜合以上的分析,假設"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而是耐心等待李淵駕崩,然後和李建成拼刺刀",李世民有極大可能會輸,好吧,憑藉"天可汗"的軍事和政治才能,或許也能打個南北朝出來,最多也就如此了,李建成在各方面的資源都超過李世民,文、武都不缺,只要本人不犯錯,應該能打贏李世民。#李世民##玄武門之變#

推薦閱讀:李建成是太子,還有李淵的支持,但他忽視了什麼讓李世民翻盤?

大唐盛世下的長子魔咒,從李建成開始,為何很少有能夠善終的?

父愛大於皇權?李淵建唐時多謀善斷,為何忽視兒子們的皇位爭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