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朱亞文、鄧家佳的《大明風華》,一部被低估的明史劇

ad俠的凈土 發佈 2020-12-13T09:21:33+00:00

二刷《大明風華》,這仍是一部大女主的戲。不同的是,戲中男人的戲份明顯增多,且精彩萬分,奪去了女主一大半的光環。01前期,朱家爺孫五口的戲,精彩萬分.五個男人一台戲,把兩位女主——扮演孫若微的湯唯和扮演胡善祥的鄧家佳,擠得沒有立錐之地。老爺子朱棣由老戲骨、73歲的王學圻先生扮演。


二刷《大明風華》,這仍是一部大女主的戲。


不同的是,戲中男人的戲份明顯增多,且精彩萬分,奪去了女主一大半的光環。


01

前期,朱家爺孫五口的戲,精彩萬分.


五個男人一台戲,把兩位女主——扮演孫若微的湯唯和扮演胡善祥的鄧家佳,擠得沒有立錐之地。


老爺子朱棣由老戲骨、73歲的王學圻先生扮演。


他是從豬圈中走出來的帝王,42歲才趕走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奪得皇位登基。


由於自己的皇位是殺害血親得來,因此,他最忌諱自己的子孫自相殘殺。


他逼得他們歃血立誓:不殺害血親,否則夭壽短命。


然而,出身帝王家、跟著老爺子出生入死的子孫們,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


於是乎,一家人鬥智弄權,上演了無數場精彩的大戲。


但無論如何,老爺子還是能鎮得住場子的。他威武霸氣,智勇雙全,將仨兒子一孫子耍得團團轉。


然而,開拓了最廣疆土的一代帝王明成祖朱棣,卻在第五次御駕親征迴鑾途中病死,留下無盡的遺憾。


太子是老大,由老戲骨梁冠華扮演,他大智若愚,扮豬吃老虎,笑到了最後。


他用無雙的仁義和智謀,破了連老爺子都破不了的死棋,硬是從絕境中殺出了一條生路。


不僅自己登上了皇位,是為明仁宗,他還為自己的兒子朱瞻基(朱亞文扮演)順利即位,鋪平了道路。


他雖在位一年,但卻籌謀了後世幾十年的太平盛世,可謂是為國殫精竭慮,為民鞠躬盡瘁。

老二漢王朱高煦由俞灝明扮演,作為當年靖難戰役中三番兩次救下老爹的功臣,漢王戰功赫赫,是一員猛將。


正因如此,他日益驕奢膨脹。


老爹在世時,他幾次三番地策劃了刺王殺駕、兵變,甚至不惜勾結外敵,只為奪權,均以失敗告終。


老爹去世後,他和老三趙王朱高燧(欒元暉扮演),拉起了軍隊謀反,公開和仁宗皇帝叫板。


仁宗卻不與其正面衝突,用自己的仁義和智慧,一次次地將戰爭消弭於無形。


後來,仁宗皇帝因病早逝,其子朱瞻基理解了父親的大智慧,沒費一兵一卒,和平收拾了叛亂,贏得天下民心。


朱高煦被押回京城圈禁。他不願苟活,屢屢挑戰朱瞻基的底線,一心求死。


最終,他和朱高燧聯手算計,將自己當年通敵的真相以及與胡善祥的醜聞一一都告訴了朱瞻基,徹底將其激怒。


朱瞻基盛怒之下,賜死了他。在死之前,他將自己的私生女嫁給了于謙,留下了一條血脈。


朱高煦身死,朱高燧圈禁,是這對兄弟最終的命運。


再說朱亞文扮演的男主朱瞻基,從小聰明到大智慧,他的成長,是一部男人的史詩。


朱棣當年因為他的出生祥瑞,最終決定起兵造反。打小,他就被朱棣帶在身側,言傳身教。


靖難之役時,他救下了在刀光劍影中,與親人失散的胡善祥。


和孫若微相遇的時候,他正在錦衣衛當差,一身飛魚服,佩著繡春刀,雄姿英發,是個熱血少年。


後來,在現實的各種敲打和搓磨中,他漸漸地成長。


同時,他也認定了,和自己同生共死過的孫若微,才是此生所愛。


於是,他將她從情敵徐濱身邊搶走,留在了自己身邊。


由於和爺爺待得久,他將殺伐果斷的爺爺視為偶像,很是瞧不起在自己看來處處忍讓、懦弱示人的爹。


每每出現事情,他總希望用強硬的手段來解決。後來,他爹用仁義和退讓下了一盤大棋,破了親兄弟造反局的同時,身死。


朱瞻基人性的光輝終於覺醒,他繼承了老爹的遺志,和平解決了國家的內亂。


但由於二叔不甘心自己下半輩子像一條狗一樣活著,屢屢尋死,激怒了朱瞻基。


朱瞻基違背了當年「不殺害血親」的誓言,亦無法面對被綠的事實,心理受到了極大的刺激。


再加上由於在御駕親征中受傷,朱瞻基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


36歲時,他駕鶴西去,留下尚未成年的兩個兒子、前皇后胡善祥和現皇后孫若微。


02

後期,支撐起這部大戲的男人,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正面剛、堪稱大明第一直臣的于謙。


是權傾朝野、歷經四朝、為官老練、號稱「三楊」的內閣大臣楊士奇、楊榮和楊溥。


是接下來的兩任皇帝。


一個是在土木堡戰役中兵敗被俘、被網友們戲稱為「大明戰神」的朱祁鎮


一個是臨危受命承擔監國重任、參與了北京保衛戰的朱祁鈺。


當然,把這些男人們貫穿集結在一起的,自然是湯唯扮演的大女主孫太后。


對於于謙這個時不時地冒天下之大不韙、以下犯上的忠臣,孫太后極盡保護之能事,若于謙是千里馬,則孫太后是伯樂。


最開始,發現於謙能堪大用的,是明成祖朱棣。


于謙是新科狀元,一篇「邊關和平論」,讓明成祖對他刮目相看。


但同時,于謙性格中的耿直和清高,讓他恃才傲物,狂妄不馴。


明成祖不愧為一代雄才大略之帝王,他將于謙丟到軍營里養馬。


磨練他心性的同時,讓他也有了實戰的經驗,並暗自派了一個營的兵力保護他。


于謙毫不知情,敵軍首領馬哈木假扮的養馬人,成了他的養馬師父。


養馬之餘,二人經常手談兵法,畫陣法圖,每每馬哈木都敗下陣來。


兩人還曾經去朱棣的軍帳中偷酒吃,被抓個正著。


朱棣雖寬容以待,卻被朱高煦吊打,朱瞻基施恩於他,將他放了下來。


最終,馬哈木學會了明軍陣法,殺了保護于謙的全營兵力,並要于謙歸順於他。


于謙大義凜然,一口回絕。


見證了一個營的兵力因自己而亡後,于謙也明白了皇帝的苦心,他的狂妄之氣,終於有所改觀。


狂妄收,則才華才能發揮大作用。日後,他在太子、太孫登基的事件中,發揮了大作用。


之後,朱祁鎮不甘被母親管控,猜忌孫太后權勢過盛,為了親政,提出要學太爺爺和老爹御駕親征,只有于謙站出來激烈反對。


而讓他名垂青史的,便是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主導並打贏了著名的「北京保衛戰」。


以2萬兵力,大破瓦剌10萬敵軍,他的軍事領導才能畢現。


之後,他也被景泰帝朱祁鈺重用,但仍然剛正不阿。


後來,從瓦剌歸來的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重當皇帝,需要為造反找個由頭。


前朝重臣于謙,自然首當其衝地被殺,用來祭祀新朝。


儘管孫太后哭哭哀求自己的兒子不要殺于謙,然帝心如鐵,于謙血濺菜市口。


相對於于謙,三楊則是標準的忠臣,忠於國家是前提,足夠的智慧、才能及應變的手段是必備條件。


區別於忠臣的只懂直言進諫,他們能判斷局勢,分析君王的思慮,選擇恰當的方式從中斡旋最終解決問題,而非是硬碰硬。


所以,在劇中,無論是處於哪個朝代,只要是為國家好,三楊都鞠躬盡瘁,全力以赴。


若不贊同君王的意見,他們不會直言頂撞,而是會想辦法兩全。


甚至在他們三個年紀大了告老還鄉之前,還將于謙推上了內閣首輔的位置,又為了搭了一套班子。


臨走前,他們說,于謙任內閣首輔,大明還能興旺30年。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繼任的天子朱祁鎮會將他們精心輔佐了四朝才攢下的家底,於「土木堡戰役」中,一朝敗光。


孫太后為了母子不相疑,也為了兒子的成長,還政於朱祁鎮,並讓三楊內閣制定出妥善的行軍路線後,同意其親征。


但孩子玩性太大,寵信宦官,臨時改變行軍路線,被瓦剌率軍襲擊,使得50萬大軍精銳潰敗,朱祁鎮被俘。


大將俱亡,主力盡失,名臣良將、幾十萬士兵的性命以及大明朝四代征戰的全部家當,是朱祁鎮成長的代價。


之後,他在敵營苟活,臥薪嘗膽,受盡恥辱,卻也將自己由一隻蟲磨練成了一條龍,龍飛在天,殺人如麻。


在朱祁鎮被瓦剌俘虜之後,朱祁鈺在孫太后的安排下,臨危受命,負責起監國的重任。


原本,他是要跟自己的母親鄧家佳飾演的胡太妃南遷的。


關鍵時刻,他掉轉馬頭,與孫太后一起留下來抗敵。


於北京保衛戰中,他親自上陣,英勇殺敵,掙下了威名與戰功。


後來,他重用於謙,禮賢下士,堪稱明君。


但,胡太妃卻一手締造了他的噩夢。


她不僅控制自己的兒子,還肆意打罵凌辱自己的兒媳。


即使兒媳已貴為皇后,胡太妃對她依然非打即罵。


對此,朱祁鈺一直讓自己的媳婦兒隱忍。


婆婆的惡毒、丈夫的不作為,最終導致那個受盡委屈的女子,帶著即將被立為太子的兒子,自殺而亡。


這是一個家庭矛盾引發的悲劇。朱祁鈺自此變得瘋瘋癲癲,一蹶不振。


但他卻始終沒忘防範朱祁鎮。


不僅阻撓朱祁鎮從瓦剌歸來,還在其回來後,苛刻以待,終於逼得朱祁鎮造反,江山易主。


03

與精彩的歷史戲、男人戲比起來,女主的情感線,顯得就有些突兀。


這也是這部劇評分較低的很大一個原因。


總覺得孫若微和徐濱(喬振宇扮演)的情感橫空出世,來得莫名其妙,進行得也牽強附會。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條感情線,有畫蛇添足之嫌疑,實在多餘。


去掉這條感情線,絲毫不影響劇情走向和發展。


但編劇為了維護一個大女主的人設,硬生生地為女主找來了一個護花使者,扮演著深情的工具人戲份。


其實大可不必,女主自有自己的鋒芒和魅力,完全不需要這種襯托。


她為雙親報仇做反賊行刺皇上、捨棄個人的幸福救數萬靖難遺孤、替體弱多病的仁宗批閱奏摺、替子監國、另立他人之子為皇帝等等。


女主的氣度和所作所為不在男兒之下,是真正的巾幗不讓鬚眉。


從這點來看,如此有魅力的女主,給她安排一個痴情的守護者,似乎也未嘗不可。


只是這個情字的度,實在不好把握。


太淡,似乎凸顯不了女主的內心戲;太濃,卻又顯得假和莫名其妙,觀眾們又不樂意了。


還有一個評分低的原因,應該是該劇的人物和情節,改編自歷史,卻又不完全尊重歷史。


所以,歷史黨們不願意了,較真的觀眾也揪住這點不放。


歷史上,真正替朱祁鎮把持朝政的,是張太皇太后,也就是吳越扮演的張妍。


她是一個比孫太后厲害太多的人物。


由於朱祁鎮年幼,張氏攝政多年,倚重「三楊」、胡濙、張輔等大臣,使朝政清明,被稱為「女中人傑」。


可在這部劇中,張太皇太后卻被塑造成了一個沒有見識、胡攪蠻纏的後宮婦人。


歷史上,胡善祥是沒有兒子的,而且與人為善。


這劇中,胡善祥與張太皇太后一樣,被黑得很慘,被塑造成了一個毒婦。


另外,朱祁鈺的皇后,在歷史上是活到了80歲壽終正寢的。


在劇中,卻被安排了盛年帶著兒子自殺的命運。


還有一些歷史事件,如「土木堡之變」發生時,張太皇太后和胡善祥都已經去世多年。


但劇中不但二人均健在,還將此變的罪由歸於張太皇太后對孫子的溺愛。


朱棣最後一次親征的時候,馬哈木早已去世多年。可劇中卻安排他多活了幾十年,與朱瞻基對決。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04

除此之外,姑且不論年代是否對得上,人設是否與史實相符合,這部劇人物性格獨特,情節的發展出人意料,讓人不得不服。


由於將史實串聯,劇情異常地精彩。細節的牽強附會或另類解讀,都不影響這精彩。


近些年,國內的歷史劇涉及明史的很少,所以,《大明風華》給熱愛歷史的觀眾們,也帶來了很多新鮮感。


儘管有《大明王朝1566》珠玉在前,但在《大明風華》中,一眾老戲骨力挽狂瀾,還是創造了不少的精彩。


戰爭場面宏大不說,還難得地呈現了戰後打掃戰場的這一細節。


而且,該劇神還原了歷史上的朱元璋畫像。劇中的朱元璋跟流傳下來的畫像一模一樣,驚倒眾生。


通過這部劇,歷史上曾經名滿天下的、設計了北京城布局的黑衣宰相姚廣孝、權傾朝野的「三楊」、以一己之力扭轉大明乾坤的歷史名臣于謙等人,鮮活地走了出來。


該劇還原了許多書中的畫面、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教育了觀眾,受益匪淺。


演員們的演技也可圈可點,無論主角還是配角,都無可挑剔。


朱亞文將朱瞻基從春風得意的年少到老成持重的中年神還原,演技顏值均在線。


鄧家佳也奉獻了神演技,從年幼無知到籌謀算計,她的轉變牽動著觀眾的神經。


王學圻演活了明成祖朱棣,血肉豐滿,有帝王的霸氣,有父親的溫情。


梁冠華從狄仁傑的光環里退出來,走進了韜光養晦的朱高熾的精神世界,不愧是老戲骨,演技無可挑剔。


俞灝明的演技有了質的飛躍,將漢王朱高煦的孔武有力和飛揚跋扈,演繹得入木三分。


蘇可的于謙,賺了太多人的眼淚,演出了前期的落魄與狂妄之態、後期的為國為民振臂一呼的高風亮節。


欒元暉的趙王、張浩的楊士奇、師悅玲的胡尚儀,這些角色無不在暗夜裡閃閃發光,讓人難忘。


最有爭議的,要屬女主湯唯的演技。這是大熒幕文藝女神湯唯時隔多年,第一次演電視劇。


能看出來生疏和刻意,尤其是她的台詞和配音,有種咬文嚼字的生硬,每每令人出戲。


看第一遍的時候,很是不習慣。


但後來回想,她那獨特的訴說,卻從無數完美的聲音中脫穎而出,讓人無法不懷念。


有種說法是:有缺陷的,才是完美的。


對於一部戲來說,似乎也正是這個缺陷,成了獨特的記憶點,才讓人念念不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