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溺亡事件頻發,夏日防溺不容忽視

山東電視影視頻道 發佈 2020-06-08T02:04:58+00:00

一般情況下,人溺水時會緊張,肌肉變得僵硬,喊不出來,根本無法掙扎和呼救,可能是站著不動,或低頭在水下保持靜止。

天氣漸熱,又到了溺水事故高發期,

溺水已成中小學生的「頭號殺手」:


5月31日,四川宜賓6名少年私自下河玩耍,2名14歲的孩子溺水身亡。

黃岡某水庫4名初中生私自去游水,3名溺亡。


5月26日,江蘇鎮江一19歲男生溺亡水庫。


5月24日,山東2名中學生溺亡。


5月16日,河南省潢川縣5名初中生溺水身亡。


……


預防溺水,刻不容緩!

很多時候孩子溺水,除了因為安全意識薄弱、家長沒做好監護之外,還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大家對溺水的認識遠遠不夠,從而不能從內心底引起警惕和防範。所以本期小編想帶大家破除幾個關於溺水的誤區,順便習得一些防溺水知識,以下請家長和孩子認真看完哦!


不安全的「玩水」≈「玩命」

每年夏天層出不窮的溺水事件已經輔證以上說法。家長和孩子一定要對夏日玩水、游泳這件事保持警惕,破除慣性思維,正確認識「溺水」並且掌握相應的防溺水知識:

1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溺水。

溺水除了會發生在游泳池、湖邊、水庫等戶外,家裡看似普通的臉盆、浴缸和水池都是孩子溺水的「隱形殺手」


防溺水:易發生溺水的地方如水庫、水坑、池塘、河流等戶外不明水域要遠離。在這些地方游泳或者玩水,一方面水質情況不了解,易感染細菌致病;一方面這些地方水溫低,易造成抽筋;再一方面水地的狀況不明,造成踩空進入深水區域,或踩到尖銳異物,或被水草等異物纏住身體,容易發生溺水;且沒有專業人士看護救護,溺水時不易被發現,會錯過最佳營救時間


對於年幼的小孩來說戶外的水上樂園、小池塘、小溪、水坑等都是危險水域家裡的浴盆、浴缸中只要水位沒過嬰幼兒的高度,都有潛在的危險。所以,兒童在洗澡、玩耍時應時刻處於大人的視線範圍之內。



另外近年游泳池裡發生溺水的案例也有增多的趨勢。所以即使在正規游泳池,也要有所警惕,做好安全措施,牢記游泳安全做法。

2

切勿以為自己會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據了解在溺水者當中,有不會游泳的人,也不乏一些會游泳、水性好的人。


防溺水:會游泳的人,不管大人還是孩子,游泳前應做全身運動,充分活動關節,放鬆肌肉,還應用少量冷水沖洗一下軀幹和四肢,這樣可以使身體儘快適應水溫,避免出現頭暈、心慌、抽筋等現象。游泳遇到意外抽筋、陷入漩渦、被水草纏住等情況,應當一面呼喚他人相助,一面設法自救。常見的是小腿抽筋,這時應做仰泳姿勢,用手扳住腳趾,小腿用力前蹬,奮力向淺水區或岸邊靠近。


另外,小編在這裡還要敲敲黑板、劃個重點:孩子游泳,家長一定要全程陪同!


3

溺水時無法呼救,溺亡都是悄無聲息的。

溺水時人會撲騰、叫喊、拚命掙扎?其實真相併不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一般情況下,人溺水時會緊張,肌肉變得僵硬,喊不出來,根本無法掙扎和呼救,可能是站著不動,或低頭在水下保持靜止。很多溺亡都是悄無聲息地發生的。



防溺水:人民日報總結了溺水的八個無聲跡象,一旦遇到這些情況,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多留意:



一旦發現以上跡象,家長一定要趕緊去看看怎麼回事,哪怕是誤判,也要前往確認,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一點點的大意。

尤其因為今年疫情有些學生仍不能正常返校在家留守,加上暑假也即將到來,家長一定要加強對孩子的看護,多多叮囑孩子安全戲水。


來源: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新媒體中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