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樟樹下的杭城最美桌球場,從早到晚連軸打,這裡生活幸福感爆棚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發佈 2020-06-09T01:02:21+00:00

如今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各種高檔室內桌球房層出不窮,然而杭州市朝暉街道塘南社區的乒友卻底氣十足地發出邀請——這裡有大樟樹下的杭城最美桌球場,歡迎有空來切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靜 通訊員 張毓

頭頂藍天在室外打桌球,相信是不少人的童年記憶。如今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各種高檔室內桌球房層出不窮,然而杭州市朝暉街道塘南社區的乒友卻底氣十足地發出邀請——這裡有大樟樹下的杭城最美桌球場,歡迎有空來切磋。

只要不下雨

從天亮打到天黑

塘南社區這個桌球場地就在河東路西側朝暉七區小公園內,四周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健身路徑上,大家各自忙碌;用綠色鐵網圍起來的桌球場上,三張球檯滿員,候補的或站或坐散在四周。

「今天人不是最多的,雙休日還要多。」今年75歲的陳仲慶是小區居民,也是社區桌球隊長,自從2002年這裡球場落成,熱心公益的他就成了民間負責人。

陳仲慶回憶,剛開始來打球的也就十來個,後來隨著氛圍越來越好,名氣越來越大,來打的人也越來越多。現在天天打的鐵桿球友有六七十,到了雙休日,加上家長和伢兒,有時大大小小有兩百多號。

雖說人流量大,但球檯利用率超高,大家從早到晚連軸轉。最早的五六點鐘、天剛亮,他們已經出現在了球場上。之後就是一兩個小時換一撥人,一直要到天黑得看不清球了才肯結束。如果遇到下雨,只要雨一停,再等上一兩個小時,大家又出現在了這裡。

十多株老樟樹陪練

全杭城找不出第二家

室外打球和室內相比,占優的是空氣、環境,欠缺的是器材,好在大家更在意前者。

「球場四周有十多株大香樟樹,它們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小區建造起來時就在的,最少也近四十年了。個個長得又高又茂盛,像給我們搭了個篷子,真是個天然氧吧。在杭州城裡要找這麼好的桌球場地,估計沒有第二家了。」說到球場的高顏值,幾乎每個來這裡打球的都會自豪地回答。

場地中央的三張球檯中,兩張是雙魚牌,一張紅雙喜。前兩張已經經歷了18年戶外風雨,有些球打到某個坑窪處根本彈不起來,大家似乎渾然不覺;球網都是球友們自帶的,戶外球檯原來配套的鐵網體驗感太差,早已被棄用。大家還發揮創造力自製了不鏽鋼球網架,以便室內網能安裝到室外球檯上。

社區前些年還聘請過專業隊教練來教學,一些學員很得真傳。現在自己球打得好,現場指點也頭頭是道。

「你的缺點是手腕用力不夠,另外大臂處有時夾得太緊。如果能改正,動作會相當完美。」穿著白色汗衫的施阿生會彈擊,會拉弧圈,現場指導小年輕們打球更是一針見血,說出來的話讓聽者個個心服口服。

不打不相識

以球會友樂無窮

天天操練,付出自然有回報,比如老沈。老沈是中國美院的退休老師,今年已80歲。當然,他還不是這裡的最年長球手,隊里最年長球友84歲。

球檯剛建好時,老沈只會打「抬抬球」。六十多歲照樣學吹打,經過十多年磨礪,如今球場上能橫掃一大片。

施滬元和妻子魏惠珠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做好準備工作後就來這裡打球晨練,已經堅持十多年了。

「我們倆還不是每天最早到的,比我們早的還有好些。」施滬元夫妻倆以前都在市交公司上班,社區球場建好時,他們還沒退休。當時就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打上半小時球後去上班。後來退休了,打球的時間就更多了,「每個家庭都有自己難念的經。不過,來這裡玩笑開開,打球出出汗,回去後一天都是好心情,人感覺很輕鬆。尤其是我們這些退休老年人,生活內容一定要豐富,不然老待在家裡,心理容易出毛病。打球,是個好選擇。」

因為打球,同住一個社區的大家從「熟悉的陌生人」變成了朋友、親人。有空時,搭伴一起出門旅遊;有人生病了,大家都會去探望;有人搬了新家,照樣騎四十多分鐘自行車趕回來打球……

受疫情影響,有些小區室內桌球房至今還沒有正常開放,最近這個得天獨厚的球場人氣就更旺了,周邊球友幾乎天天組團過來切磋。

「我的球技並不算好,但是個超級陪練。只要看到有生面孔,都會優先讓他們上場過過癮。"陳隊長發出邀請,如果你也是桌球迷,歡迎有空來打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