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與獅:傳統文化與近代歷程(一)

歷史全方位 發佈 2020-08-19T12:59:06+00:00

除了國號、名號與域外稱謂的來源、取義、演變之外,中國還有一類稱謂,既在中國、也在域外,所謂龍的傳人,獅的國度等等,所指也是我們中國。

作者:胡阿祥

除了國號、名號與域外稱謂的來源、取義、演變之外,中國還有一類稱謂,既在中國、也在域外,所謂龍的傳人,獅的國度等等,所指也是我們中國。而這樣的自稱+他稱的出現,聯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與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的曲折。

第1節《時局圖》與《猛回頭》

清末的《時局圖》。

1898年,祖籍廣東開平、出生於澳洲雪梨(即雪梨)、15歲時隨父回到香港的愛國華僑、興中會會員謝纘泰(1872——1937),在香港的《輔仁文社社刊》上發表了一幅黑白版的《時局圖》。

由於這幅圖具有極佳的宣傳警示效果,引起轟動。於是謝纘泰又進行了改繪,並委託友人帶到日本,1899年在日本出版了彩印版。

此後,該圖以及多種改繪的版本,既暢銷全國各地,又為許多報刊轉載,從而發揮了巨大的革命影響。


首先,圖上的中國元素。

圖幅居中,清楚標註了「中國」二字。而三個清朝官員,一個手舉銅錢,這指搜刮民財的貪官;另一個沉迷酒色,這指不干正事、尋歡作樂的昏官;還有一個好像大菸鬼般,似睡未睡、斜臥於地的庸官。

還有手裡拉著網繩,網中戴著眼鏡的老學究正在念著無關國際民生的「知乎者也」;另一人正在已經過時的瘦馬、大刀邊抱著石頭練功。

這正是晚清中國政府崩潰無能、眾生沉睡未醒的形象寫照。

其次,圖上的外國元素。

在圖幅的下方,一批牛鬼蛇神正覬覦著、垂涎著、謀劃著疆土廣大、物產豐饒的中國。

而已經進入或者撲向中國的外國勢力,有頭頂雙頭鷹、代表俄國的熊;頭頂米字旗、代表英國的犬;插著黑白紅三色旗、代表德國的香腸;背飾藍白紅三色旗、代表法國的蛤蟆;口銜星條旗、代表美國的鷹;奇形怪狀、代表日本的太陽;還有不太為人注意的、代表葡萄牙的蝦。

這又正是晚清時代,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欺凌中國、劃分勢力範圍的真實寫照。

第三,圖上的題詞。

除了這個版本的「不言而喻」、「一目了然」,8個大字外,在《時局圖》的另外版本中,還有謝纘泰的其他題詞,比如「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從這幅《時局圖》中,我們強烈感受到了晚清中國內憂外患的嚴峻局面,除了與討論主題相關,我們還能獲得一些有趣的認識。

比如,國家的動物象徵或比喻,以美國為例,早在1782年,美國為了保護該國特產白頭海雕,把白頭海雕定為國鳥,並應用在國會上。

美國國徽上的白頭海雕,一隻腳抓著象徵和平的橄欖枝,另一隻腳抓著象徵武力的箭。而由於白頭海雕又有白頭鷹、禿鷹等等的別稱,所以《時局圖》中就以鷹代表美國。

再以俄國為例,由於其地理位置靠近北極,地域範圍遼闊,民族性格堅韌彪悍,國家政策相對保守,所以得了個北極熊的綽號,《十局圖》中的龐然大物,也就代表俄國的熊。

與此相類似的是,長久以來都是中國的獨特象徵。早在十世紀時,印度即稱中國為東國,也稱中國人為那迦,那迦即梵語龍種人的意思。

當然,晚清的中國正如《時局圖》中的描繪,又是一條沉睡不醒的龍。

1900年的美國漫畫《真正的麻煩是這傢伙醒來之後》,畫中從左到右,分別是日本豹、俄國熊、美國鷹、法國雞、德國鷹、英國獅、匈奴帝國雙頭鷹、義大利狼,它們視沉睡中的中國為龍。

為搶奪美食,他們之間由於利益分配不均,就像畫中的俄國熊與英國獅是那樣,又是刀槍相對,怒目而視。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這幅漫畫的題目「真正的麻煩是這傢伙醒來之後」,又集中顯示了帝國主義列強對於醒來的中國龍的恐怖,而當時已經先知先覺的少數的中國人,也正致力於喚醒這條中國龍。

《時局圖》上面的題詞,層層反映了謝纘泰,喚醒芸芸眾生、挽救民族危亡的殷殷愛國之情,而由這樣的「睡」中華與「醒」國民的意象,中國又有了「睡獅」與「醒獅」一類的名稱。

說起「睡獅」與「醒獅」,陳天華的故事感人至深。


陳天華(1875——1905年),湖南新化人,華興會創始人之一,同盟會會員。1903年,陳天華發表了彈詞唱本《猛回頭》,開篇唱道:

我中華,原是個,有名大國;

不比那,彈藥地,僻處偏方。

論方里,四千萬 ,五洲無比;

論人口,四萬萬,世界誰當?

論物產,真是個,取之不盡;

論才智,也不讓,東西兩洋。

看起來,那一件,比人不上?

照常理,就應該,獨稱霸王。

為什麼,到今日,奄奄將絕;

割了地,賠了款,就要滅亡?

在歷數了中國的興衰變遷、呼籲了反帝救國、倡言了民族共和之後,《猛回頭》的結尾唱道:

猛睡獅,夢中醒,向天一吼!

百獸驚、龍蛇走,魑魅逃藏。

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

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

到那時,齊叫到,中華萬歲;

才是我,大國民,氣吐眉揚。

而為了喚醒酣睡中的同胞,1905年12月8日,陳天華竟然在日本蹈海自絕,年僅31歲。很明顯,這裡的「猛睡獅」,指的就是陳天華期盼的覺醒的中國。

龍與獅這兩種動物,作為中國的象徵,乃至成為中國的自稱與他稱,應該已經無疑了。這種象徵與這類稱呼的形成過程又是怎樣的?


第2節 龍:從民族圖騰到國家象徵

理解龍成為中國象徵與中國稱呼的過程,不妨以聞一多(1899年——1946年)1942年發表的《從人首蛇身像談到龍與圖騰》為線索,進行說明。

在這篇名文中,聞一多由中華人祖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的形象說起,考證了蛇與龍本是一對相互轉換的形象,進而指出:

所謂龍便是因原始的龍(一種蛇)圖騰兼并了許多旁的圖騰,而形成的一種綜合式的虛構的生物。……我們的文化究以龍圖騰團族(下簡稱龍族)的諸夏為基礎。龍族的諸夏文化才是我們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數千年來我們自稱為「華夏」,歷代帝王都說是龍的化身,而以龍為其符應,他們的旗章、宮室、輿服、器用,一切都刻著龍紋。總之,龍是我們立國的象徵。……從前作為帝王象徵的龍,現在變為每個中國人的象徵了。也許這現象我們並不自覺。但一出國門,假如你有意要強調你的生活「中國風」,你必須多用龍紋的圖案來點點綴你的服飾和室內陳設。

按聞一多的這段經典論述,交代了龍作為中國的民族圖騰、皇帝化身、國家象徵、中國人的象徵4個內涵。


第一,民族圖騰

圖騰(Toter),本是北美印第安人的土語,意思是「他的親族」。圖騰崇拜的核心是認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為本族的始祖或親人,從而將其追奉為本族的標誌、象徵和保護神。

具體的華夏民族的圖騰,就是以蛇為原型的龍。

原始夏人的圖騰為蛇,這在後來還有遺蹟。如夏朝的奠基人大禹,《說文解字》解釋:「禹,蟲也」,而在甲骨文、金文中,「蟲」字,正是蛇頭、蛇身、蛇尾俱全的蛇的象形。

換言之,禹之名,來自蛇圖騰,後世典籍中也有「夏後氏蛇身人面」的說法。

等到後來,隨著加入夏朝、周朝統治的民族越來越多,蛇圖騰也就不斷兼并、吸收、整合其他圖騰,逐漸豐富為集走獸形象之大成的龍。

與來源於原始商人的鳥圖騰,後來集飛禽形象之大成的鳳一起,共同構成了華夏民族最鮮明的動物象徵,最主要的吉祥物。

所謂「龍鳳呈祥」就是這個意思吧。

當然,後來的龍已經脫離了原始圖騰的意味,而演化為華夏漢族乃至中華民族長久崇奉的一種神異動物。

至於唐宋以來大體定型了的龍的形象,南宋羅願《爾雅翼》卷二八《釋魚·龍》云: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獅,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即通常所說的「龍身九似」,它能雲中飛、水裡游、路上行。

第二,皇帝化身。

利用人們普遍尊崇龍的心理,經過統治者們的有效運作,龍與帝王逐漸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繫。

其中有三位關鍵人物值得一提。

一是春秋時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

重耳本是晉國公子,因為國家內亂在外流亡19年,然後回國登基。隨他流亡的介子推賦詩道:「有龍于飛,周遍天下。……龍反其鄉,得其處所」,這是介子推比喻他的主子重耳。

二是秦始皇嬴政。

他自稱「祖龍」,後人的解釋是:「祖,始也。龍,人君像」,這是皇帝自視為龍象。

三是漢高祖劉邦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也就是說,起自泗水亭長的劉邦竟然絕對是個龍種。而從劉邦始作俑地如此刻意編造以後,歷代皇帝就多自詡為「龍種」。

「龍種自與常人殊」,於是連帶著與「真龍天子」皇帝有關係的東西,就多帶上了「龍」字,如龍體、龍顏、龍床、龍椅、龍臉、龍袍、龍子龍孫等等。

發展到了後來,甚至服裝、建築、器具之上的龍紋,也成了皇家的專利。這樣,龍就變成了皇帝的化身。

第三,國家象徵。

龍竟然變成了皇帝的化身,在中國傳統時代又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稱天子為國家」等等的觀念,兩相結合,於是龍就順利的成章地成了國家的象徵。

龍作為國家的象徵,最典型的表現在清朝後期。

先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列強勢力強行進入中國,1856年第2次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列強甚至在中國水域部署海軍。

這些帝國主義列強國家都有國旗,軍艦以及商船一般也會樹立本國國旗。於是清朝為了方便中外交往,同時為了順應國際慣例,也製作了具有國家象徵意義的黃龍旗。

起初,是1862年製作的三角形黃龍旗,主要供水師軍艦與大清官船使用,等到1888年改為長方形黃龍旗,並正式明確為大清國旗。

而無論是三角形還是長方形的黃龍旗,都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黃色,既是五行學說中的中央之色、土德之色,也是古史傳說中的黃帝、現實政治中的皇帝之色,更是農業上象徵豐收、文化上象徵中和、民族上象徵黃種人的顏色。

至於那條五爪飛龍,本來就是皇帝的化身,如此,大清的長方形黃龍旗,即黃底青龍戲紅珠旗,既是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其中的五爪龍又是清朝皇帝的象徵,而在「天子」即「國家」的觀念下,龍又當然的成了中國國家的象徵。


第四,中國人的象徵。

龍竟然成了中國國家的象徵,於此又很自然的成了中國人的象徵,首先龍具有非常豐富的中國文化象徵意義。

號稱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開篇第1卦就是乾卦,乾卦六爻的爻辭則描述了龍象的變化,如「潛龍勿用」、「見龍在天,利見大人」、「亢龍有悔」等,其中九五的爻辭「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意為龍飛翔在天空中,適宜見到大人,這是非常好的卦象。所謂帝王為「九五之尊」即來源於此。

再中國第1部字書、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為例,對龍的解釋是:「龍,麟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同樣充滿了中國文化的神秘色彩。

日常的民俗,與龍有關的不勝枚舉。按中國傳統經濟以農為本,某種意義上農業經濟又是靠天吃飯,也就是靠水吃飯的經濟。

而在中國民間的觀念里,龍王呼風喚雨、行雲播霧,主宰旱澇、化育萬物,於是人們到處建龍王廟,祈禱龍王保佑風調雨順。乾旱時拜龍王求雨,水災時拜龍王止雨。

其他,如賽龍舟、舞龍燈等等競賽、娛樂活動,「二月二,龍抬頭」的農曆節日,尋龍捉脈的風水觀念,「望子成龍」、「龍飛鳳舞」、「臥虎藏龍」等等成語,也都顯示龍在中國的廣泛影響。

特別有趣的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十二生肖,唯有龍是想像、建構出來的動物,這也反映了龍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甚至中國色彩特別濃厚的「功夫」,影視功夫巨星的名字中,往往帶個「龍」字,如李小龍、梁小龍、成龍、狄龍釋小龍等等。

其次,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在神話傳說里,中國的人文始祖黃帝是龍體龍顏,炎帝是神龍之子,於是作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當然就是龍的傳人。

中國的疆域偶像是大禹,大禹的父親鯀逝世後成為黃龍,所以大禹也是龍子。而生活在大禹治平水土、劃分九州的中國大地之上的中國人,自然也是龍的傳人。

傳統時代,中國的政治結構,皇帝既是「真龍天子」,那麼作為「真龍天子」的「子民」,天下的黎民百姓們,還是龍的傳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