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講故事」智謀篇 韓信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回到魏晉南北朝 發佈 2020-08-21T05:50:01+00:00

在西漢著名軍事家韓信指揮的諸多戰役中,最值得一提的,恐怕要算井陘口之戰了。因為,這一仗集中體現出了他的大智大勇。公元前204年,在下魏破代之後,韓信兵鋒直指趙國。攻趙,擺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難題,是如何通過井陘(在今河北省井陘縣境內)。

在西漢著名軍事家韓信指揮的諸多戰役中,最值得一提的,恐怕要算井陘口之戰了。因為,這一仗集中體現出了他的大智大勇。

公元前204年,在下魏破代之後,韓信兵鋒直指趙國。攻趙,擺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難題,是如何通過井陘(在今河北省井陘縣境內)。人們把山脈中斷的地方稱為「陘」,太行山脈共有「八陘」(軹關、太行、白陘、滏口、井陘、飛狐、蒲陰、軍都),井陘是其中之一。這裡群峰環繞,像一口井,是從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的必經之地。

一路上,韓信都在考慮如何順利通過井陘。他最擔心的是,在狹窄山道上行軍幾百里,車馬不能並行,糧食輜重落在後面,很有可能被趙軍截斷。當時趙軍有二十萬人,漢軍只有幾萬人,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他還擔心一個人,就是趙國大將李左車。此人有智謀,韓信擔心他洞穿自己的「軟肋」。李左車果然向趙軍統帥陳余建議,由他帶兵三萬去截斷漢軍的輜重糧食。陳余是個平庸之輩,說自己一向以「義兵」著稱,不用詐謀奇計,決定等待漢軍到來,失去了最佳的戰機。

韓信一直在密切注視趙軍的動向。當派出去偵察的人回來報告說,陳余已經拒絕李左車的建議時,果斷下令急行軍,迅速通過了危險地帶,到達了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

夜幕降臨,韓信接下來的舉動就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了。首先,他挑選輕裝騎兵二千人,每人發給一面漢軍的紅色旗幟,命令他們:「從小道隱蔽著接近趙軍營壘,交戰後一旦趙軍主力追趕我,就趕快攻進去,把他們的旗幟換成我們的旗幟。」然後,一面傳令「破趙之後會餐」,一面令一萬人先行一步,背水布下陣地。面對這種違背兵法的反常行動,漢軍將領非常著急,趙軍將領望見後大笑不已。

天亮,激戰展開。不多時,韓信就下令向背水布陣的方向退卻,趙軍傾巢出動追趕。背水作戰的漢軍英勇異常,趙軍並沒有占到多少便宜。這時,埋伏在趙軍營壘附近的漢軍乘虛而入,攻占了營壘,把趙軍旗幟統統換成了漢軍旗幟。撈不到便宜的趙軍正準備回營,卻發現營中已是一片漢軍的旗幟,於是陣腳大亂。漢軍乘機掩殺,趙軍頓時潰不成軍,陳余被殺,趙王被俘。

戰鬥結束,將領們前來報功。大家問韓信:「兵法上說:『右背山陵,前左水澤。』將軍今天卻令我們背水為陣,還說破趙後會餐,我們當時心裡其實不服。現在果然獲勝了,您這究竟是什麼妙術呢?」韓信笑著回答:「我的辦法也在兵法上面呀,只不過你們沒有很好地研究!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我軍將士並沒有和我一起久歷戰陣、同生共死,我就好像帶著一群素不相識的市人打仗。只有置於死地,才能使你們人自為戰。如果置之生地,敵強我弱,不就一觸即潰嗎!」大家聽了紛紛點頭,讚嘆不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