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同性戀?

525心理網 發佈 2020-08-26T06:05:38+00:00

如何辨別自己是不是同志?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談幾個基本概念,對於這些概念的混淆,導致很多人無法確定自己的性傾向。


如何辨別自己是不是同志?同志的身份會改變嗎?(例如,非同志的人因為某些事件導致其變成了同志,或者同志過短時間後發現自己其實並不是同志)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談幾個基本概念,對於這些概念的混淆,導致很多人無法確定自己的性傾向。

一、為什麼我們在科學討論時,堅持使用「性傾向」,而不用「gay」或「同志」這些詞?

二、為什麼中國近年來同志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

三、性行為不等於性傾向

四、判斷自己的性傾向只有靠自己

五、談談雙性戀

六、三個性傾向,都是人類性的正常表達

=============================================

一、為什麼我們在科學討論時,堅持使用「性傾向」,而不用「gay」或「同志」這些詞?

性傾向,是sexual orientation的翻譯,是指內在的,自己不可控制、不可被改變的性傾向(這是現代心理學的科學定義)。同志是gay的對應翻譯,嚴格地講,是指同性傾向並且自已意識到,而且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健康地接受、面對的人。

「同性戀」、「同性愛」這些詞,嚴格地講是不科學的。因為「戀」「愛」,都包括一定的主觀意願,而且會讓人誤以為必須「戀」過,「愛」過才算是同性傾向。實際上,一個同性傾向的人,即使一生從未與同性別的人有性接觸、自己也未意思到,依然是同性傾向。

這個區別的意義在於什麼呢?性傾向的具體成因雖然還未被發現,但近年來的眾多科學研究結果,大多指向是先天形成,至遲也是在出生後不久就定型的。但這並 不意味每個人都會在同一你年齡意識到自己的同性傾向。性傾向雖然是不可控的,但人們對同性傾向的接受,受文化和社會環境影響,有很大的區別。

最近幾年的科學研究顯示,在沒有外界偏見干擾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是在7-10歲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被哪個性別所吸引,當然這個時候,一般是不會從理論 上理解性傾向是什麼意義。在文化相對閉塞保守文化里,則有很多人很晚甚至終身不能意識到自己的性傾向,他們其中一些由於內在的性傾向與外在的社會角色的不 協調,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有些甚至會表現出嚴重的恐同傾向。世界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曾經嚴酷迫害同性傾向的人的案列,作俑者自己就是同性傾向。

二、為什麼中國近年來同志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

心理學界和社會學界的共識是,各個性傾向(異性、同性、雙性)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是穩定不變的,不受文化、歷史、地域、人種等因素影響。所謂近年來越來越 多、年齡越來越小,實際上只是中國社會逐漸開放的必然產物。在目前的中國,雖然也有些人是在7-10歲時就意識到自己的性傾向,但也有很多人到成年甚至 40、50歲,才意識到的。

科學界現在的共識是,人口中的同性傾向者占總數的3-5%,所以即使保守計算,中國也有4,000萬同性傾向的人,但顯然中國現在沒有4,000萬的「同志」,因為還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或者不能讓自己接受自己的同性傾向。

三、性行為不等於性傾向

很多人心目中,把性行為等同於性傾向的標誌。認為如果一個人與同性別的人有性接觸,或者介入某些性行為,就說明他/她是同性傾向。實際上,這是將性傾向、性行為、社會性角色混淆了。

人類的性行為,並非只為了生育或愉悅,也是社會行為。健康的人,不論是同性和異性傾向,大多都能與兩性完成性行為。實際上,很多調查顯示,很多異性傾向 的人,在青春期前後曾介入過同性行為。在特定環境裡,比如軍隊、監獄、寺廟裡,也有很多異性傾向的人,為了滿足性慾網,介入同性行為。有些人稱這些人為 「假性同性戀」,這實際上是科學上不存在的一個概念。這些人,從來不是同性傾向,未來也不是,他們只是在特定環境下,通過同性行為來得到性滿足。參與同性 行為本身,並不能作為判斷性傾向的標準。

有些人覺得能把「直人」掰彎,實際上,這類情況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你令一個本來就是同性傾向的人,意識到了自己的真正性傾向;另一個是你讓一個異性傾向的人,用你做為性發泄的渠道。

順便說一下,很多人以為某些性交方式,比如肛-交,是同性傾向獨有的,這是不符合現實的。異性傾向的人中,也有人享受肛-交。異性傾向的男性中,就有一定數 量的人喜歡被插入,喜歡肛門刺激。這與他們的性傾向是無關的,很多人是通過異性伴侶使用性玩具的方式來得到這種滿足的。反過來講,沒有任何性交方式是所有 人都喜歡的,同性傾向的人中,也有一些不喜歡肛-交,不能從肛-交得到快感。由於偏見的存在,有些年輕人因為自己不喜歡肛-交而疑惑自己的性傾向,所以提一下。

四、判斷自己的性傾向只有靠自己

首先要說,沒有任何所謂「測試」是科學、可靠的。網上流傳的很多測試,不外乎是把偏見與迷信包裝而已。

性傾向的判斷,首先,只有靠自己,要相信自己的直覺。這主要根據兩個因素來判斷:一個是性慾望,也就是對哪個性別的個體有性吸引、性衝動;另一個是感情慾望,也就是對哪個性別的個體,有強烈的、願意與其建立親密感情關係的慾望。

這裡,又要澄清很多模糊或錯誤理念。幾乎每周有人來信對我說,我現在喜歡男性,但中學時冥想喜歡過女性,這是不是說明我性傾向改變,或者被人「帶壞」了?

「喜歡」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喜歡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義,如果不包括上面所提到的兩個因素,那麼對於判斷性傾向是沒有意義的。另外,同性傾向的人,並不是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樣,會厭惡或排斥異性。

還有人說,我只喜歡一個同性的人,別人不喜歡,所謂「只是我喜歡的人恰好是同性而已」的論調。這其實是很可笑的概念,不論哪個性傾向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泛喜歡」的。也就是說,假定你是異性傾向,你不會喜歡世界上每個異性,同性傾向當然也不會喜歡世界上每個同性。

與此相關的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很多異性傾向的人,如果發現身邊的人,比如室友是同性傾向,就惶惶不可終日,自以為會被「喜歡」、被騷擾,其實這是自做多情。

另外有些人,覺得判斷性傾向,必須要通過嘗試,這也是一種誤解。有人說,雖然我現在喜歡同性,但我從未與異性做過愛,怎麼知道不會喜歡異性呢?這是十分可笑的。不妨反問:無數的異性傾向的人沒有嘗試過同性,又怎麼知道不會喜歡同性呢?

五、談談雙性戀

最後,要談一下關於雙性傾向的問題,因為這也是一個充滿了誤解、偏見與歧視的現象。

首先,雙性傾向在總人口中的科學統計,是會令很多人吃驚的。多個社會學、心理學調查的結果顯示,在三個性傾向中,雙性傾向的比例是最低的,大約在 1-2%之間。但在有些文化中,比如中國的網絡調查里,自稱是雙性傾先的人,竟高達40%左右。與此相關的另外兩個謬論,一個是所謂「世界上每個人都是雙 性傾戀」,另一個是「實際上沒有真正的雙性戀」。

這些偏見與誤解來自於什麼呢?仍然是因為從概念上,就把性傾向與性行為混淆了。很多 人以為如果與兩性都能發生性關係,就說明是雙性傾向。如果以這個標準計算,那比例就遠不是40%了。 中國直到近代,幾乎每個人都要結婚生子的,少數的無法與異性完成性關係的人,被稱為「天閹」,清末就有幾個名人如此。(本來行文至此,因為無關宏旨,本來 提到就可以了,但凌絕頂站長讀過後,希望我細談八卦,就在文章末端加一小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很多人說由於我是雙性傾向,所 以我必須同時擁有兩性,結婚後,理直氣壯地在婚外與同性發展關係。實際上,真正的雙性傾向,並不是指可以與兩性發生關係,而是指可以被兩性中任何一個所滿 足。所以,現實中的真正雙性傾向的人,在生活中的某個階段,依然是會與一個同性或者一個異性建立一對一的穩固關係的。

在亞洲國家,由 於傳統性別分工所導致的很多偏見依舊根深蒂固,所以也導致很多人「相信」、聲稱自己是雙性傾向。比如很多人覺得同性傾向的男人不是「真男人」,或者是半男 半女。有這樣的思維,就覺得雙性傾向至少不令自己「無可救藥」。也就是說,自我描述是雙性傾向的人裡面,很多實際上是不能面對、無法接收自己是同性傾向的 人。

幾年前在紐約有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個測試,給一百多個自稱是雙傾向的男性看異性和同性的色-情影像,同時用儀器檢測他們的陰-莖,結果 發現其中絕大多數人,只是對同性影響有反應。雖然這個測試還未被其它科學家複製,取樣也很小,但至少從側面說明這種自我描述誤差的存在是可能的。

反過來,也應該談一下同志群體中所存在的對雙性傾向人的歧視,很多人堅信所有的雙性戀都是裝的。還有人錯誤地以為,雙性傾向的標準之一是必須對兩性有同等的性興趣。這些同樣是基於不科學的偏見和迷信。

六、三個性傾向,都是人類性的正常表達

在文明寬容社會裡,每個人都有依照自己的本質而生活的權利。雖然我們談到性傾向極大地可能是先天的,但即使是一種抉擇,也是應該受到寬容和接受的。作為被歧視的同志群體成員,請不要反過來去歧視他人。

七:其他提醒建議:

1,追溯到你最早的記憶。如果你感覺自己總是跟別人不太一樣,你有可能是同性戀。但並不是每個同性戀都有這種感覺。

2,忽略既定模式。如果你有一些和自己性別不符的行為,你不一定是同性戀。反之亦然:與一些既定模式不相符並不意味著你是同性戀。

3, 要明白,「同性戀」與「異性戀」並不總是固定的。性學家金賽幾十年前的做的研究表明,有些人只對同性有渴望,有些人則對異性有感覺,但更多的人是在兩者之間。

4, 想想你有沒有感覺自己是異性身份,如果有,你可能是跨性人(Transgender),而這與同性戀不同。

5, 仔細審查你內心深處的感覺。對同性有好感,或者注意到同性吸引人的地方,這再正常不過了,特別是對於青少年來說。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是同性戀,除非你對同性的渴望比對異性的渴望還要強烈。

6, 試著別讓社會妨礙了你對自己是否同性戀的判斷。記住,美國心理學會和美國精神病學會在70年代都曾表示,同性戀是沒有錯誤可言的。

提示與警示:

1, 判斷自己的性取向其實並不必要。重要的是開心,或者是找到一個能與之幸福生活的人,但你沒有必要去接受任何一種標籤,以及隨之而來的重擔。

2, 別急著對自己的性取向做結論。那麼著急幹嘛呢?

3,還要記住,如果你與他人的關係並不能讓你幸福,那麼,你去嘗試與另一種性別的人發展關係,有可能更幸福,也有可能不會。幸福不總是與他人的性別有關。

來源 :525心理網(psy525.cn)一個有營養的心理網!


哈佛性向測試_525心理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