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來自星星的你》都敏俊教授學習幼兒教育理論之親子關係

泰州中公教育 發佈 2020-08-24T14:59:59+00:00

在都教授的課堂上,有一個女主角對男主角形成依戀的情感的分解鏡頭,都教授提及了哈里·哈洛做過的經典的研究。各位粉絲們,讓我們跟隨中公講師路曉潔一起來看看,在幼兒教師招聘考試當中,依戀是怎麼呈現的。

都教授的課堂上,有一個女主角對男主角形成依戀的情感的分解鏡頭,都教授提及了哈里·哈洛做過的經典的研究。各位粉絲們,讓我們跟隨中公講師路曉潔一起來看看,在幼兒教師招聘考試當中,依戀是怎麼呈現的。

心理學上的「依戀」是指在兒童和特定,比如父母或其他養育者之間形成的一種正性情緒連結,嬰兒時期的依戀關係模式會影響我們後半生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

心理學家哈里·哈洛做過一個經典的研究,他讓幼猴做出選擇,一個是鐵絲做的猴子,身上提供了食物,而另一個是柔軟的、毛茸茸的布猴子,身上很溫暖但沒有提供食物。幼猴的偏好非常明顯:幼猴大部分時間都攀附在用布做成的猴子身上,儘管它們偶爾會到鐵絲猴子身上取食。

哈洛的研究表明僅僅食物並不是依戀的基礎。養育者溫暖的懷抱、對嬰兒的撫摸、充滿愛的注視和回應,都是嬰兒不可或缺的依戀連結。當兒童體驗到對父母有所依戀的時候,和他們在一起便能使兒童感到愉快,在兒童難過的時候,只要他們的出現便會得到安慰。

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研究了一個廣泛應用的測量依戀的實驗技術,通過嬰兒對陌生情景的反應來給兒童的依戀分類。兒童對陌生情景的反應取決於他們與母親依戀的本質。她把依戀關係分為「安全依戀型」「迴避依戀型」「矛盾依戀型」和「混亂依戀型」。

在「安全依戀型」中,當母親出現時,兒童很放鬆;母親離開時則顯得有些難過,只要母親一回來,兒童便會來到她的身邊。

在「迴避依戀型」中,兒童並不尋求接近母親,對母親的行為十分冷淡。

「矛盾依戀型」對母親的反應是既積極又有消極的混合,剛開始時,矛盾型兒童緊緊地挨著他們的母親,他們幾乎不去探索環境,他們甚至在母親離開前就顯得有些焦慮,而當她真的離開時,他們表現出巨大的哀傷;然而一旦母親回來,他們卻表現出矛盾的反應,一方面尋求和她接近,一方面卻又踢又打,十分生氣。

「混亂依戀型」的兒童,當母親回來時,他們會跑到她的身邊卻不看她,或最初似乎顯得很平靜,後來卻爆發出憤怒的哭泣,他們的混亂行為意味著他們可能是最沒有安全依戀的孩子。

這些依戀類型在某種程度上和類似的成人依戀類型相關:

「安全依戀型」——安全、自主的建立人際關係

「迴避依戀型」——不安全、否認的成年人,他們理想化、詆毀、否認以及貶低過去和當前的依戀

「矛盾依戀型」——憂慮重重的成年人,他們對親密關係感到很困惑或者不知所措

「混亂依戀型」——未解決的紊亂的人,他們常常是創傷或者忽略的犧牲者。

文 ▎泰州教師考試網(微信號:tz-jsks)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