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還是噓頭 ORICO移動SSD 給U盤最後的通牒

數碼方式 發佈 2020-08-22T05:32:10+00:00

依稀還記得在2016年我用自己第一份工資購買了一台真正屬於自己的個人筆記本,為什麼對這件事記憶深刻呢?


依稀還記得在2016年我用自己第一份工資購買了一台真正屬於自己的個人筆記本,為什麼對這件事記憶深刻呢?因為那個時候DDR4剛剛上市不久、SSD固態硬碟還在那漫天漲價,作為一名追求快速體驗的數碼愛好者來講,從某種角度來講速度提升就成了我印象中的性能提升,我一度在機械硬碟和SSD硬碟版本之間糾結了很久,實在是因為對於初出茅廬的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後面咬咬牙還是堅持入手了搭載128G SSD固態硬碟的版本,開機6秒,這種體驗儘管拿到現在我仍舊記憶猶新。那個時候誰又能想到2020年SSD不僅僅做到了白菜價甚至還即將代替U盤成為新的移動儲存介質,這些改變似乎來得隨其自然而又異常迅速,這些感受都是從我拿到ORICO光影維度系列移動SSD開始。

其實我真沒想到SSD普及到移動硬碟會來得這麼快,畢竟儘管放眼當下,機械硬碟依舊占有不小的市場份額,依舊是很多人的選擇。而ORICO移動SSD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PSSD我認為更多的意義還是奔著代替U盤的地位去的,畢竟帶來了更快的傳輸速度以外還帶來了更大的儲存容量,似乎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

ORICO移動SSD相比於常規移動硬碟更具時尚活潑元素,拋棄了移動硬碟一貫的呆板、單一設計思路,採用了類似積木塊的撞色設計語言,我選擇的月落白更是加上了主藍色系,對於喜歡叮噹貓的小夥伴來說,這個配色是不是充滿了滿滿的懷舊感,加上稜角分明的外觀,外觀非常耐看,反正這個硬碟拿出去我周邊的同事都好奇的問我這是什麼東西,確實非常可愛,正面除了產品LOGO以外就沒有其他多餘的東西,非常簡潔,而外觀也正是我選擇ORICO移動SSD的最初動力。


ORICO移動SSD採用了當前主流的Type-C數據傳輸接口,從附贈的USB-A轉Type-C和Type-C轉Type-C兩根數據線就可以看出ORICO移動SSD不僅僅可以用於電腦端,大家日常所使用的擁有Type-C接口的手機端也都可以完美使用,不過這根線的另外一個意義就要在於幫電腦節省了一個USB-A接口,特別是像我一樣使用超極本的用戶來說,使用Type-C來接口進行數據傳輸就更合理的把電腦接口使用起來,不過附贈的兩根線質量還挺不錯,我猜測另外一個原因也是為了把ORICO移動SSD所有性能全部發揮出來。


居然是SSD那怎麼能不測試一下傳輸性能呢,畢竟這也直接關係到我們日常的工作效率,為了全面測試ORICO移動SSD的實際性能表現這裡我先用了AS SSD Benchmark進行測試,可以看出在1G、5G、10G不同文件大小下,ORICO移動SSD的SEQ寫入達到428.33MB/s,讀取達到400.23MB/s;4K小文件寫入達到15.89MB/s,讀取達到36.71MB/s,這項參數的實際意義就在於大家日常使用程序是的系統響應速度,對於實際實用意義非常重要,而Acc.time也非常低,寫入基本維持在0.11ms,讀取基本維持在0.9ms左右,只有在10G大文件下寫入延遲才突破了1ms,從實際測試數據來看傳輸寫入速度都非常不錯,而穩定性方面大家看數據也都心知肚明了,大小文件下基本做到了可以忽略的區別。

除了利用AS SSD測試以外,這裡我也選用了大家非常喜歡的電腦測試軟體AIDA64 Extreme進行測試,從實際表現來看ORICO移動SSD的讀取速度以及響應時間都與AS SSD測試數據高度一致,先不管這項數據的快慢,單從穩定性來看確實非常不錯。

綜合體驗來看,ORICO移動SSD的外觀在千篇一律的今天確實做到了獨樹一幟,把一個效率工具硬生生刻畫成了視覺工具,當然這不是貶義詞,而是褒義詞,這個外觀即便放到主打設計領域的手機行業依舊不虛。而ORICO移動SSD的實際速度與旗艦級SSD相比肯定存在差距,但400多MB/s的傳輸速度相信也足夠滿足大家的日常使用,畢竟如此小巧的體積還帶了如此性能似乎也沒什麼好挑剔的了,即便面對剪輯師、美工這個速度也夠用了。當然ORICO移動SSD硬質塑料材質磨砂表面雖然耐磨性確實不錯,但受限於材質本身的硬度,碰到更硬的金屬材質也勢必會有輕微損傷,同樣值得優化。總體而言,ORICO移動SSD確實成為了U盤之後又一便攜存儲替代品,優勢也肉眼可見,相信很多人同樣會喜歡,這也是一個行業的革命開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