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從布鞋城到雪野湖,原本無心插柳,卻合併了柳樹成蔭的省會

大國鞋匠 發佈 2020-06-10T11:08:13+00:00

八十年代,萊蕪曾一度爆紅山東,那時候的山東電視台有句廣告詞,每天早中晚定期播放,「萊蕪布鞋城,萊蕪鞋世界,要穿好布鞋,請到萊蕪來,廠長亓學富,歡迎朋友來!

06-06 18:04傳媒專家

關注

去年,山東省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鋼城區。

每個城市都有悠久的歷史。城市的歷史不可能從「零」開始,兩座城市的合併,其實應該深度考慮從各自傳統中傳承哪些記憶元素、從而融匯到新的城市生活當中來。

萊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這裡原來是泰安市轄縣。1992年,萊蕪成為山東唯一轄區沒有縣城的地級市,轄萊城、鋼城兩個區,共有十五個鎮(街道),人口一百三十萬左右。

曾經有個段子,講萊蕪人知道山東所有的地級市,可是好多地級市的人並不知道——萊蕪也是地級市。

外地很多人都曾以為,山東的萊蕪與萊西、萊陽、萊州等同屬膠東某個區域,其實萊蕪和那些「萊」字輩的城市,沒有任何干係,可見萊蕪之小,以及萊蕪在山東的地位。

八十年代,萊蕪曾一度爆紅山東,那時候的山東電視台有句廣告詞,每天早中晚定期播放,「萊蕪布鞋城,萊蕪鞋世界,要穿好布鞋,請到萊蕪來,廠長亓學富,歡迎朋友來!」,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作為山東最沒有存在感的城市,很多山東人都講,多虧了亓學富的布鞋廣告,讓萊蕪有了名氣。那個年代,除了亓學富以外,其實萊蕪還有萊鋼,名氣也是可以的。

萊蕪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在這裡發生過「長勺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萊蕪戰役」。

如今,萊蕪這片具有數千年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地,正跳出以往的地級市建設模式,逐漸成為省會創新發展的新支點,譜寫山東省會的新傳奇。

最近的萊蕪也「網紅」一次,因為濟南雪野湖旅遊區就在萊蕪區。這裡是原萊蕪市規劃建設的文化旅遊功能區,這個區轄三個鎮、大約十三萬人,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際航空體育節永久舉辦地。

雪野旅遊區,地廣人稀,物產豐富,這裡有雪野湖國家濕地公園,有九龍大峽谷地質公園,森林覆蓋率70%,形成了山中有水、水中望山、山水一體的優美景觀,境內有比秦長城還早400年的世界文化遺產齊長城,以及呂祖泉、臥雲鋪等明清古村落。

萊蕪投入濟南的懷抱之後,濟南市下轄10個區、2個縣,城市規模在齊魯城市群中一騎絕塵。濟南這些年撤縣設區有些忙,先是撤銷長清縣設立長清區,又撤銷縣級章丘市,設立了章丘區,接著撤銷濟陽縣設立濟陽區,省會引領作用更加突出了。

從地理上看,濟南合併萊蕪後,從原來狹長型格局變為人字形輻射。從濟南產業構來看,以中國重汽、中油濟柴、濟南鋼鐵等製造業為代表,而萊蕪,也是中國著名的鋼鐵之鄉,這次合併,更能集中整合山東中部的鋼鐵產能。

萊蕪併入濟南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現在濟南市的GDP總量已經超過八千億元,人口總量接近千萬,這既有利於無論對濟南市自身發展,又有利於對周邊城市的引領帶動。

山東的強省會規劃並不意味著削弱其他城市,而是區域內的雙核驅動。雙核不分伯仲,沿海地市由青島負責驅動,內陸城市由省會引領,濟南和青島之間相距300公里,完全可容納兩中心經濟圈。

迅速的壯大也許會突然加重負擔,遭遇「成長煩惱」,就如生命體都有周期一樣,城市也有成長的過程和基本規律。未來濟南的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萊蕪功能的消化和吸收,這就需要超前考慮人口、產業、環境等因素的可持續性,而到形成規模的匹配度,至少還需要十年的時間。

儒風浩蕩的山東,必須防止出現「攤大餅」式蔓延,而是真正實現城市群的精準發展、協同發展。

可喜的是,告別大縣城時代的泉城已經開始探尋,合併的這些區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從何而來?省會城市如何在山東的整體經濟躍升中挑起大梁?

從這次泉城抗疫的實際表現中可以看出,這座省會城市已經在城鄉統籌,生產聯動生態、生活相融生命方面,拿出了最好的方案。

目前,這裡正在變革生活方式,綠色消費、綠色居住已經成為的主流生活方式,如同那奔涌的泉水,處處動員著市民們追求綠色生活、文明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