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時代,父母該如何做好兩個孩子的教育?

李中瑩 發佈 2020-08-13T15:51:38+00:00

媽媽問兒子,做過的最讓他傷心的事是什麼?兒子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你為什麼要生妹妹?媽媽跟兒子解釋,說生妹妹是為了再給他一個親人,為了讓他有個玩伴,以後自己老了或不在了,兄妹倆還可以相互扶持、相互照顧。

記得以前看到這麼一個視頻。

媽媽問兒子,做過的最讓他傷心的事是什麼?

兒子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你為什麼要生妹妹?

哽咽傷心的聲音,聽起來藏著滿滿的委屈和無奈。

媽媽跟兒子解釋,說生妹妹是為了再給他一個親人,為了讓他有個玩伴,以後自己老了或不在了,兄妹倆還可以相互扶持、相互照顧。

兒子卻抗議:「為什麼不考慮我的感受?如果我早出生兩年,也可以自己做主了。」

無奈的媽媽只好試圖安慰孩子,並從嘗試通過很多事例告訴他,妹妹其實無時無刻都想念他,也很愛哥哥,有個妹妹是很好的。

但是兒子絲毫不能理解,甚至在聽到媽媽說把妹妹送走時開心不已,歡呼「我終於沒有妹妹了,再也沒人和我搶東西了」。

兒子的反應讓媽媽瞬間崩潰、心情一下沉重了起來!

生二胎,很多父母的初衷是希望留給孩子一個親人,讓他們日後能守望相助,不至於孤零零的連個依靠和商量的人都沒有。

可現實,卻是時刻都可能上演著相恨相殺的鬧劇!

《奇葩說》傅首爾在辯題「生二胎要不要經過老大同意」上說過:

「你說一個小孩他能幹什麼?的確,他幹不了什麼,但他能讓你什麼都幹不了。」

幽默詼諧之餘真實又扎心,也許父母的決定不需要經過老大的同意,但結果肯定也不會讓人滿意。

這是很多二胎家庭的寫照和心酸!也是很多二胎家庭父母所要面臨的巨大考驗!如何處理好兩孩間的矛盾就顯得至關重要!

家有二孩,如何處理彼此的紛爭?

1、先觀察後介入

二胎家庭,隨時都可能上演「大鬧天宮」的戲碼。

當兩個孩子起爭執時,父母可以適當放手,讓兩個孩子先自行處理彼此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在小打小鬧中摸索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

如果兩個孩子不能處理,此時家長再介入也不遲。千萬別一上來就指責大的要讓著小的,在孩子眼中,只有你我之分,沒有大小之分,別在孩子沒有辨別意識之前傷透了老大的心。這樣只會加劇兩個孩子的矛盾和仇恨心理。

2、不護小,論對錯,找平衡

戴維·佛羅斯特說過:「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時,你是一個裁判。」

手心手背都是肉,儘量做到不偏袒,更不能重男輕女,以對錯來評判。

切記指責、打罵,重在溝通和引導,以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教會他們如何改正錯誤或彌補過失,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3、疏導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感受到冷落、委屈、傷心難過的時候,家長千萬別不當一回事,這種忽視會直接影響一個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價值觀建設。日久天長,到時再察覺孩子性格、行為出現偏差就為時已晚了。

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多半樂觀開朗,而那些不被重視的孩子,恰恰敏感又自卑,顯得很懂事,努力在迎合父母的情緒,逐漸失去自我的獨立性。

家有二胎,更要多多關注老大的情緒變化。在照顧老二時,別忘了關心一下老大。

當老大察覺父母對他的愛沒有減少時,他才會更願意愛護自己的弟弟或妹妹。

4、培養孩子的手足情

兄弟姐妹之間感情紐帶牢固,小孩之間也容易忘事和釋懷,哪怕有小矛盾小摩擦,也能很快和好如初。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一起分享、一起玩耍、彼此幫助,或增加孩子的家庭參與感,讓兩個孩子在共同合作過程中,培養手足情。

切忌用誇讚一個孩子的方式,來激勵另一個。因為,當著孩子的面進行比較,只會起到反效果。

最好的辦法是找到兩個孩子各自的優點,讓孩子彼此學習對方的優點,共同進步。

想要二孩紛爭少,這些話一定不要講

1、「你要讓著弟弟/妹妹」

當老大老二鬧矛盾時,千萬別一味偏袒老二,責怪老大。這會讓老大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老二產生敵意,對於老大良好性格的養成是十分不利的,也不利於兩個孩子感情的培養。

同時,這也會給老二灌輸一種錯覺,以為無論對錯,父母都不會責怪自己,從而變得肆意妄為、飛揚跋扈。

相反,如果家長可以冷靜地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爭吵打鬧,不偏心有原則,孩子也會慢慢懂得,解決問題是要靠明辨對錯,而不是一味的「哭和鬧」。

2、「小聲點,不要嚇著弟弟」/「妹妹,快出去!」

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餵奶或哄睡的時候,面對老大的大嗓門,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喝止,甚至呵斥孩子「閉嘴」。

老大要麼失落地出去,要麼喊叫得更加來勁。這種落差,在他眼裡,是老二造成的,是老二搶走了媽媽的愛,自己的家庭地位不保。

安全感缺失的老大,很容易就把這種不安的恐懼怪罪到老二身上。

長久以往,會惡化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甚至老大會對老二做出極端傷害的事情。

3、「你還小嗎?這麼不懂事」

有二孩的媽媽,有時候可能會發現,老大更黏人,還老喜歡模仿老二。

比方說:老二哭鬧要抱抱,老大也會鬧情緒要抱抱;

老二要吃奶,老大也會跟著湊過去;

老二哭著要一個玩具,老大也會要,不給直接搶……

看到老大如此磨人不懂事,媽媽難免會怒火朝天。

但老大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渴望父母對老二的那一份無微照顧,所以試圖用這種回歸嬰兒或爭搶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說到底,還是因為老大內心缺乏安全感,害怕自己會被媽媽拋棄。

4、「你這麼不聽話,我不要你了」

這句話對孩子的殺傷力尤其巨大,特別是有了老二之後,你再對老大說這句話,殺傷力無疑是翻倍的。

心理學家說過,未知是滋生恐懼最好的溫床。

孩子分不清你是否在開玩笑,這種隨時可能被拋棄的恐懼,會讓孩子變得膽小內向,行事謹小慎微,害怕出錯,甚至討好逢迎,完全失去獨立個性。

最後

孩子都是上天帶給每一個家庭的禮物,是人間最純美善良的天使。身為家長,我們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到孩子。

對孩子的疼愛和呵護是必然的,但日常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才是決定一個孩子品性好壞與否的根基。

做父母,我們是認真的。

對孩子,我們更要認真。

喜歡的話,「關注」我吧。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茁壯成長,成為時代的寵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