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有多珍貴!在回復「吃得太飽」時,袁隆平講了這樣一番話

農通社 發佈 2020-08-14T04:09:12+00:00

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三大口糧大米、小麥、玉米的國內自給率平均在97%以上。

的確,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再也不必為「一粥一飯」犯愁,並開始由吃飽吃好向吃健康轉變。我們能有如此底氣,也正是因為有以袁隆平為首的一批優秀農業科學家在努力攻關,精益求精,不斷提高糧食產量的結果。

袁隆平多次講過,自己對於雜交水稻的夢想,正源於他對飢餓的記憶。對此,從近些年的一些報導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來這份難忘的記憶。

2014年10月16日,第34個世界糧食日,在清華大學大禮堂演講時,袁隆平說:在上世紀60年代的困難時期,糧食非常珍貴。我記得1960年的時候,我經歷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個人拿著當時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錢想要買一斤糧票,但是買不到。對方說,10元不行,多少都不給,糧食很珍貴啊!

2017年,當時有人在網上製作了一個關於袁隆平的表情包,並配文:「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讓你們吃得太飽了」。之後,也有人就這件事情詢問過袁隆平的看法。

在《時代 我》紀錄片里,袁老認真地回應了這件事,他語重心長的說道:「還是吃得太飽了,你們年輕人不知道啊,饑荒的時候,沒飯吃真難受啊,會餓死人的!」

而在2019年7月7日央視採訪報導中,袁隆平更是說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令人印象深刻。

袁隆平: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是糧食的重要性。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我都親眼見過。大家都沒有飯吃,叫花子過去討飯,飯都沒有,你討誰?

記者: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

袁隆平:不可能了。但是有缺糧的情況,不可能餓到那個程度。

記者:可是好多人都說咱們中國不缺糧食,糧食夠吃了。

袁隆平:沒有,中國差不多14億人口,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要進口的,要進口一部分。我舉個例子:大豆也是不夠吃,我們中國人吃豆腐,每年進口大豆七八千萬噸。

記者:您看到這個數字什麼感覺?

袁隆平:現在國家還有錢買糧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

也許正因為經歷過、思考著,袁隆平對於糧食格外珍愛。即使有了驕人的成績,也不忘初心、不驕不躁。在本該頤養天年之時,他依然在科研一線奮鬥,將水稻當成自己的孩子,孜孜不倦地培育著,想盡一切辦法和技術增加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因為常年研究水稻,袁隆平關心農業,也關心農民。他發現,當前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這是讓他感到憂心的一件事。

對於這份擔憂,袁隆平直言:「我們的農民現在青壯年很少去搞農業,都是老年人、婦女,叫作「婦老農業」,婦女和老年人,年輕人都不搞農業去了。 」「農民不種糧食就麻煩,問題很大,我總是很擔憂的。」

而面對各種浪費,近些年他也不止一次的談愛糧節糧,反對浪費。

2013年1月23日,在接受央視《共同關注》節目採訪時,一生致力於提高水稻產量的袁隆平說,「我們科研人員辛辛苦苦,哪怕每畝水稻產量提高5-10斤都非常不容易,可是這些糧食卻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比用刀扎我的心都要痛。」

而在2014年世界糧食日那天,從清華大學大禮堂演講後走下舞台前,活動主持人感慨袁老對於水稻如此珍愛,難怪湖南人總稱呼其為「米菩薩」。袁隆平一聽,連忙擺手回應:「我不是米菩薩,只要人人愛護糧食,不浪費糧食,人人都是米菩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