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上班族」

左江日報社崇左新聞網 發佈 2020-08-12T18:00:39+00:00

□ 許志平 陳艷勛「不外出務工的話就沒有更多的收入。出去的話,離家遠,老人小孩又沒人照顧。」8月6日,龍州縣彬橋鄉俸村村民陸青蓮表示。其實,這種矛盾心理一直困擾著她。陸青蓮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5口人,耕地少。

□ 許志平 陳艷勛

「不外出務工的話就沒有更多的收入。出去的話,離家遠,老人小孩又沒人照顧。」8月6日,龍州縣彬橋鄉俸村村民陸青蓮表示。

其實,這種矛盾心理一直困擾著她。

陸青蓮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5口人,耕地少。為改變貧困面貌,陸青蓮前幾年曾在廣東的一家電子廠打工,每個月工資3000多元。但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在家的孩子和老人,她只能放棄在廣東的工作,回到老家。親情是照顧到了,但同時家庭收入也減少了。

不過現在好了,陸青蓮到村裡的「扶貧車間」上班,一出家門就進廠門,實現了賺錢顧家兩不誤。

「大姐,要把線擰這麼長,然後切掉,很簡單的,你試試看看。」開始時,車間老闆郭文耐心地給陸青蓮等新員工演示操作。很快,陸青蓮就掌握了插角、打磨等動作技巧。

陸青蓮所在的「扶貧車間」去年10月起運營,主要加工耳機線等電子產品。開辦的第一天,她就來應聘了,現在算是車間裡的老員工。開始時一個月工資1500元左右,現在動作嫻熟了能拿到3000元左右。

「因為農活比較多,沒有辦法去車間裡專職上班幹活。所以,就利用中午收工回來去拿零件回家加工,做完再拿去給老闆,老闆直接給錢。少的一天10多塊,多的30多塊。」2017年脫貧戶周美川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以前俸村的婦女中午收工回來就三五成群打牌,有些還因此發生口角。自從村裡有了「扶貧車間」,許多人領零件回來聚在樹下一邊聊天一邊進行加工,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鄰里關係更加和諧了。」俸村治保主任周志武說。

目前,這個「扶貧車間」有固定員工30多名,輻射帶動附近村屯就業人數200多人。參加務工的貧困戶每月保底收入在1500元以上,有效增強了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