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已死」,但偷你隱私的,並不是AI

彣尚教育 發佈 2020-06-13T09:05:53+00:00

近日某軟體十分鐘訪問手機文件近 2.5 萬次、一小時嘗試自啟動近 7000 次,以及某高校近兩萬學生個人信息被泄露,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流傳等諸多隱私泄露事件引發了大眾的討論。正如馬雲所說,人與機器最大的區別是,人有心,心是智慧的源泉,是不斷改變的動力。

點擊右側 「關注」 按鈕,每天為您帶來高考報考乾貨和優質的教育、科普文章~


近日某軟體十分鐘訪問手機文件近 2.5 萬次、一小時嘗試自啟動近 7000 次,以及某高校近兩萬學生個人信息被泄露,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流傳等諸多隱私泄露事件引發了大眾的討論。


人們一邊用 「犧牲」 隱私去換取生活的便利,一邊因隱私泄露而惶惶不安。但實際上,在你討論 AI 本身的隱患時,是否考慮過,真正濫用、泄露你隱私的 「罪魁禍首」,並不是 AI 本身。


01

你能分清給你打騷擾電話的是人還是AI嗎?


人工智慧現今大多還是智能人工,它與人類最大的區別就是它不需要休息,精力無限。所以它本身可以替代很大一部分人類工作,譬如,打騷擾電話。


AI 機器人可以不眠不休的群呼騷擾電話。某科技公司工作人員在央視暗訪時曾透露,人工撥打騷擾電話,即便開啟瘋狂模式,一天也就能打三五百個。


而智能人工,一天能撥打電話 1000個—5000 個,甚至一年撥打的騷擾電話超過 40 億,拿香飄飄奶茶的廣告詞來說,就是電話號連起來可繞地球 「好幾圈」 。並且在已經如此瘋狂的情況下甚至還發展出 「機器人撥打騷擾電話+逃避監管的特殊方法+惡意收集的隱私大數據」 這樣一條龍的產業。


但如此猖獗的騷擾電話,實際上只不過是隱私泄露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目前各類 APP 與電商行業已經成為了隱私泄露的 「重災區」,畢竟你不同意 APP 的條款,你就沒有辦法使用。被要求開放後台訪問相機、定位等權限、沒有獲取明確同意的情況下上傳通訊錄信息等,逐漸成為了生活中 「習以為常」 的小事兒。人們總是在經意或不經意間 「犧牲」 隱私去換取生活的便利。


在使用微信、抖音、快手等軟體時,APP 會通過對用戶海量信息進行追蹤、歸納、分析,之後勾勒出用戶畫像。包括行蹤軌跡、個人癖好、瀏覽習慣、人際關係等私密信息,從而進行精準投放,這也是為什麼你的 APP 如此了解你的原因。


在人們習慣了所謂的 APP 便利時,隱私泄露風險又繼續升級,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已經逐漸侵占市場。ZAO 這類的換臉 APP 風靡,但是風險性也逐漸加大。畢竟這次泄露的不是什麼電話、身份證號,而是自己的肖像權。


肖像權泄露也就意味著在個人信息不值錢的情況下,肖像詐騙將無限升級。


騙子可以利用 「AI 換臉功能」 偽裝成你,並向你的親友索要錢財。有的肖像還有很大可能會被利用到各類 「不正當網站」 內,對個人名譽造成一定損害。

騷擾電話、獲權 APP、AI 換臉等泄露隱私的手段實際上最終都指向了黑產。在數據就是黃金的當下,人類隱私就成為了黑產的 「印鈔機」。

從最開始的個人身份信息或銀行信息,到現今只要是你身上有的、別人不知道的,皆可出售,人人可讀。黑產的隱私鏈條也在其中逐漸擴大。

從黑產運作鏈條來看,一些上游的黑數據公司、黑灰產團隊利用 「爬蟲」 等採集技術非法盜取用戶數據後,再通過社交平台以及其他不正當渠道進行 「黑市」 交易,甚至可能層層倒賣。即便你將自己的數據上傳至雲端,也會存在被惡意攻擊的危險。


人工智慧的程序是人編寫的,數據是人為輸入的,使用也是根據人的選擇變化的。AI 窺探隱私不過是人們牟利的工具,所以隱私泄露並不是人與 AI 之間的對峙關係,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膠著關係。


02

你的隱私用在什麼地方更有「價值」?


對於人工智慧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目前也是眾說紛紜。


疫情期間為了大家的安全,各地施行健康碼管理條例。許多人當即哀嚎:「那不是只要去哪兒,哪兒就會掌握我的個人隱私了嗎?!」


獲取健康碼,公民需要提供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碼等信息。此外健康碼系統還需要利用民航、鐵路、電子收費系統的交通數據,以及電信運營商數據、銀行支付等數據。所以個人信息很容易就會被泄露。


但只有政府掌握公民的活動軌跡,才能準確鑑定高危群體,並第一時間進行疫情防控。這類的隱私信息獲取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並具備一定的使用價值的。


除了政府助力 AI 有價值的使用,百度及微軟也持續發力。


百度能夠利用 AI 通過關鍵特徵對比的方式,識別一個人兒時與現在的照片,幫助更多的走失兒童找到自己的家人。


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 「百度 AI 尋人」 平台照片比對已發起超過 40 萬次,尋親配對成功案例超過 1 萬例。


百度還與 IFAW(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合作,發布了基於 AI 圖像識別技術的 「瀕危物種AI守護官」 平台。在這個平台上,AI 可以識別出大象、老虎、穿山甲物種製品,其識別準確率約為 75% 左右。


除了百度,微軟也一直熱衷於利用 AI 做公益。


自 2015 年起,微軟就開始與中國 「寶貝回家」 志願者協會合作,開發了一款名為 「回家」 的 AI 應用。這款 APP 可以通過 AI 人臉識別技術,將走失人口資料庫中的檔案照片,與被解救的走失者進行比對,判斷兩張人臉圖像是否是同一個人。


此外,微軟近年還開發了針對視障人士的輔助工具,用 AI 圖像識別技術及聲音合成技術,為視障人士講解眼前的畫面。


所以毫無疑問,AI 提升了公益的運作效率與可能性,並為無數生物帶去希望。

03

人類才是AI的「最強大腦」


霍金曾經警告過我們,未來最大的威脅就是外星人和人工智慧。根據霍金的說法,AI 在為人們帶來便利時,會不斷的優化自身能力,當人類進化變緩,未來有可能無法與其進行競爭。


特斯拉總裁馬斯克同樣認為,人工智慧的威脅無處不在,人類將變得無用,最終被淘汰。


只有馬雲較為樂觀,他認為人們與其擔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會被機器取代,不如擔心自己的智慧會不會停滯。因為我們一旦停止了思考,還是會面臨滅亡的可能。


實際上可以從諸位大佬的言語中看出,人工智慧這個強大的工具已經展現出不可限量的力量,而這股力量的使用方向完全取決於 AI 現在的主人——人類的 「選擇」 。


人類是多面手,而人工智慧只是某個領域的高手。人可以 「八面玲瓏」 ,可以不斷探索,可以擅長很多領域,但機器不能,因為它們的誕生與應用都是定向的。


人類擁有感情,人工智慧卻沒有。比如 Alpha Go 贏了李世石不會覺得興奮,當然,它輸了也不會傷心,因為這場比賽於它而言不過是一場數字運算。


人充滿慾望,機器人則不。


人類有欲,求生必畏死,求財必畏失,求全必畏缺,求斷然必畏搖擺。機器無欲,心無掛礙,無掛礙故。有欲則礙,是人,無欲則剛,是 AI。


人類的慾望實際上也是社會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就像舊石器時代人類為了生存欲,打獵、改進工具以飽腹,新石器時代為了征服欲,征伐同類,發展文明。


工業革命時代為了求知慾從而發展思潮,更新武器。智能時代也為了滿足人們探索欲,創造了 AI,並且讓 AI 以不同的形式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


部分人是利益驅使者。正如馬克思所說:「只要有 10% 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 20%,就會活潑起來;有 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 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 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

人的慾望決定著 AI 的走向,自然也主導著 AI 。正如馬雲所說,人與機器最大的區別是,人有心,心是智慧的源泉,是不斷改變的動力。

所以,人的存在對於 AI 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人類是上帝創造的,AI 是人類創造的,上帝是人類的造物者,而人類是 AI 的造物者。因此真正重要的不是 AI 這個工具有多強大,而是什麼樣的人,怎麼樣去利用 AI。


你不關注教育,教育也會關心你。

關注我們,你會比昨天更加優秀~

往期回顧


仝卓自爆高考作弊,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弒母事件頻繁發生,別讓壓力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擬驅逐 3000 名中國留學生!以後美國留學還能去嗎?

父母:「綁架你的人,往往是你最親近的人」

離開大學後,你這些年過的怎麼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