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誠品生活敗退深圳

界面新聞 發佈 2020-06-13T05:15:13+00:00

進入深圳不過一年半的時間,誠品生活已經在計劃離開了。在誠品生活深圳的開業儀式上,華潤置地高級副總裁孔小凱曾表示,希望誠品生活深圳能夠成為深圳人的文化綠洲。

記者 | 張子怡

進入深圳不過一年半的時間,誠品生活已經在計劃離開了。

介面新聞從多個信源獲悉:誠品生活深圳(以下簡稱「誠品生活」)將於今年年底撤場。誠品書店大機率保留,未來授權於華潤置地運營。

誠品生活於2018年12月15日在華潤萬象天地正式開業,是誠品的第48家店,也是誠品生活繼蘇州後在中國內地開設的第二家店。

在誠品生活深圳的開業儀式上,華潤置地高級副總裁孔小凱曾表示,希望誠品生活深圳能夠成為深圳人的文化綠洲。

只是,這片文化綠洲的生存周期被壓縮至兩年:「失望」的情緒在入駐的商戶和前來參觀的顧客心中蔓延。

誠品生活或許是熱鬧的萬象天地中最為冷清的區域,內部商家頻繁變動,疫情後出現大量空置店鋪。

今年3月,深圳大部分商場都恢復正常營業時間後,誠品生活才開始營業,直到4月底,誠品生活還縮短著運營時間,招致眾多商家不滿。

更為尷尬的是,由於誠品生活要求同商戶重新簽定租賃合同,將時間縮短為今年年底,引發不少糾紛,甚至出現強制清退商戶的行為,導致已有兩家商戶準備起訴誠品生活。

從台北到香港,到蘇州,再到深圳。誠品生活滿載文藝青年的憧憬與想像,在外界得知誠品生活將退出深圳的消息時,不少網友都表達了遺憾之情,更有人感慨:深圳人早已被「房貸」掏空,哪有書店的立足之地。

誠品生活的撤離,真的是不容於深圳「快節奏」的調性嗎?

「文化沙漠」還是「水土不服」?

「誠品生活蘇州的口碑很好,很多江浙人都覺得有歸屬感。不過我逛了誠品生活深圳,感覺就是:這可能是深圳人的噩夢,商場設計太過氣了,招商也很混亂。」顧客楊穎說道。

一進誠品生活,首先看到的不是無數的書籍而是無數的商戶。

從負一層到一層主要由不同的商鋪構成,直到2樓,沿著周邊店鋪繞一個圈子才能找到書店入口。從2樓到4樓,書店的位置都顯得過為隱蔽,只有逛完商鋪才能看到書店。

一位誠品書店的工作人員告訴介面新聞:「我們同誠品生活是兩個團隊,各自獨立負責運營。」

公開資料顯示,在誠品生活深圳引進的137個品牌中,有9家是內地獨家,14個台灣品牌以及50個深圳獨家品牌,首店的噱頭賺足了眼球。其中,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繼入駐誠品生活蘇州之後,也首進深圳。

誠品生活開業初期勢頭不錯,只是這個項目還保持著早期百貨公司的動線設計,即兩邊為開放式店鋪,中間保留過道。由於店鋪過多,導致過道極為狹窄。在客流量大的情況下,顯得極為擁擠。

誠品生活多位商家寫給華潤置地的求助信中稱:誠品生活開業後,人流極差、推廣營銷能力極差。招商時告訴我們會定期組織文創類活動,五樓的視聽室每月會有兩次活動,然而視聽室連續十個月只有兩次活動。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多次想找到誠品的人解決,但相關負責人始終以各種理由拒絕見面。最終見面時,告知我們要同總部商量解決方案,之後又是長達幾個月的杳無音訊。

介面新聞記者在現場曾向現場商戶表示想要租賃鋪位,但多位商戶都表示聯繫不到誠品運營方,只能在客服台留聯繫方式。

至於現場人流量,工作日確實客流寥寥,每層顧客不到十個人,書店顧客相對較多。誠品生活同旁邊萬象天地的人流如織形成鮮明對比。

有店員表示:「工作日確實人會少點,但周末人流會多一些。」

從LG層到4層,誠品生活出現了大量的無人看管的店鋪,在附近工作的店員表示:「這裡原來的商戶走了,誠品讓我們把商品擺在那裡賣。」

但誠品生活如若舉行活動,影響力並不差。在小紅書上,保留著大量的顧客前去參觀幾米展、小王子展、曲家瑞展時的打卡記錄。

披薩工坊給誠品生活推廣要求函中表示:「在過去的10個月中視聽室僅僅使用過一次。如當天視聽室有講座,所有商戶的營業額都會增長20-30%。」

另有多位誠品生活的商戶告訴介面新聞,誠品生活去年9月進行改造,改造期間人流大受影響。整個LG層被圍得如同工地,改造後業態、動線都更加雜亂,整個誠品生活有98%的商戶處於嚴重虧損的狀態,LG層開業一年半更是換了兩三波商戶,引入的商家客單價差異越來越大,完全跟招商承諾不同。

誠品生活所在的位置並不差,萬象天地在深圳商場中本身就人氣較旺。

誠品生活位於萬象天地里巷盡頭,在萬象天地吉祥物抱抱象斜對面、水廣場正對面。抱抱象與水廣場本身會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打卡,無形中也能給誠品生活引流。不過,處於萬象天地商場的背後,不直連地鐵,旁邊有工地處於建設狀態,處於」斷頭路「。

誠品生活商戶的求助信顯示:科發路曾為進入誠品生活的主要人流通道,誠品開業不到幾個月該路口便被關閉。經商戶們反映後,誠品生活告知我們員工通道會改為主通道,但直到現在,都沒有直接路牌能夠指引消費者該如何直接進入誠品。

從商場設計、招商再到推廣營銷,諸多因素使得誠品生活的人氣逐漸低靡。再加之疫情,更是給誠品重重一擊。

楊穎直言稱:「誠品生活在深圳的存在感好低,感覺是逛過的誠品里,陳列最差的一家。看得出是急於招商,甚至不管整體的功能劃分。光線的分布都很不舒適。」

糾紛難平

時至今日,對於是否於年底撤場,誠品生活官方還沒有給出肯定的答覆。

介面新聞曾分别致電誠品生活官方以及誠品生活總經理。前者表示:目前正常運營,後者電話未打通。

我是麵包與披薩工坊兩家商戶均表示,原本與誠品生活簽訂5年合約,分別在2023年12月31日以及2024年3月31日到期,4月初,有誠品生活相關負責人出面告知,由於不可公布的原因,誠品生活要求將5年租約改至2020年12月31日止。

有接近華潤萬象天地的人士告訴介面新聞:「當初項目引入誠品給了他們很低的租金優惠,但雙方都沒有達到合作預期,誠品選擇年底撤離。」

另一位接近萬象天地的人士也表示,目前還在正常運營,具體情況我們也在溝通,希望有轉圜餘地。

介面新聞查詢誠品生活2019年年報發現,誠品生活2019年的合併營收同比增長17.2%,達53.24億新台幣,然而獲利受到租賃相關會計準則影響達1.27億新台幣,其中以誠品生活深圳店為主,另由於上海中心仲裁保守提列活動性資產減損0.36億新台幣,兩個因素共減少1.63億新台幣,合集稅後獲利2.33億新台幣,較前一年減少1.13億新台幣。

可以看出,誠品生活深圳店對這家公司的盈利有極大影響。此外,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誠品生活今年加快了關店速度。

5月27日,誠品生活舉行的股東大會上,董事長吳旻潔(誠品創始人吳清友之女)披露,1-5月,台灣的業績較去年同期下滑20%。到6月底,誠品計劃關閉6家門店,下半年也將「用力關」,預計下半年還會再關1-2家店。

5月31日,全球第一間24小時營業書店誠品書店敦南店關店。這是進入2020年以來,誠品在台灣關掉的第4家店。

誠然,「用力關店」是誠品基於生存不得不採取的辦法,然而這個過程中,誠品生活卻因此跟商家產生糾紛,期間採用停水斷電的方法,強制清退商家。

我是麵包負責人李小姐告訴介面新聞:「誠品生活6月1日給我們發了解約函,理由是我們欠租,事實是我們本身約好要簽一個增補協議,增補協議中,6月8日才是正式的交租日。」

李小姐原本對協議書原本並無異議,在簽署完增補協議書不久,誠品生活繼續提出要簽一份《切結書》。

《切結書》的內容主要為:要求商戶表示所說的負面言論並非真實,我公司將儘速向華潤以及可能波及到的其他公司作出說明,撤回負面言論。

該份《切結書》針對的是商戶們此前向華潤置地華潤萬象天地、以及街道辦所出具的一份《一封來自誠品商戶的求助信》,當時一同寫求助信的還有場內同樣出現糾紛的5家商戶。

由於這些商戶無法與誠品生活取得聯繫,才試圖通過《求助信》的方式向華潤萬象天地以及誠品生活所在的粵海街道反映情況。

「不簽《切結書》之後,6月9日,誠品生活給我們斷水斷電。現在我們要走法律程序解決這個事情,但是就算起訴成功有什麼用?我們企業完全斷了現金流,員工工資都要付不起了,這對我們是毀滅性的打擊!」

披薩工坊負責人Matt表示,因為不同意簽署補充協議,被單方面要求停止合約,也同樣在6月9日凌晨遭遇停水停電。

據介面新聞了解,披薩工坊6月8日晚被封店,Matt採取報警措施,街道也出面試圖聯繫誠品生活相關負責人,但並沒有能對此事負責的工作人員出來給予回復,調解無任何結果。

「我在中國做了13年生意,這是我第一次要起訴房東。200多萬的投資,那麼多的設備,五年的合同,他們說封店就封店,不同我們聯繫也不同我們商議。」

誠品創始人吳清友曾說:誠品書店不是要為了賣書,而是要推廣閱讀。話語背後,是誠品書店連虧15年,從2005年才開始盈利的事實。

從2000年開始,誠品純粹賣書的書店已經很少,大部分「誠品商場」的樓層和樓面都在販賣文具、音像產品、高級工藝品、設計師品牌時裝、時尚首飾以及各式餐飲等高利潤商品。

「商業」和「文化」的博弈從來就不會少,問題是:一個以推廣閱讀為主的品牌,一個被人所期待的文化IP,即便離場,留給深圳的,一定得是這些雞毛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