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從天價補習班逃課:父母控制欲太強,是孩子一生的魔咒

阿呆爸育兒 發佈 2020-08-10T23:43:59+00:00

以前只在新聞里看到父母被孩子氣進醫院,萬萬沒有想到,這件事也發生在我身邊了。二表姐的兒子今年小學畢業,小升初成績不好。

文 | 阿呆爸

1

以前只在新聞里看到父母被孩子氣進醫院,萬萬沒有想到,這件事也發生在我身邊了。

二表姐的兒子今年小學畢業,小升初成績不好。於是,暑假來了,就給他報了一個很有名氣的補習班。

這個補習班不僅貴,一節課三百多。而且還要託人找關係才能擠進去。

誰也沒想到,最近表姐回老家辦點事,沒親自送孩子。老師電話追來了,我這個小外甥已經逃課三天了。

表姐一頓打,原來是翹課和同學去商場玩XBOX遊戲了,錢還是找同學借的!

表姐血壓膨一下飈起來,胸口發悶,上醫院掛了兩天水。

表姐給我打電話說,為了兒子的學習,她操碎了心。

洗碗、掃地、拿快遞,家務從不讓孩子做。

每頓牛肉、魚、蝦,各種湯,花樣不斷。

家長群里有誰推薦了好的學習資料,一定是第一時間買回來。

表姐說:學習!學習!我每天嘴巴都掛在他身上了,沒想到還會逃課!

這個天價補習班,一個暑假要一萬多,她本不想報的。

但一想到上初中了,如果成績還是中下游,將來高中能不能上都要打問號。

想了想,她咬緊牙報了。

可兒子卻一點不領情,媽媽說兩句,他動不動就頂嘴:你報的班,你去上。

她無奈地說:想讓他學習,怎麼就那麼難呢?


2

這幾年和表姐來往多,我的感覺是,她對養娃很焦慮,而且控制欲很強很霸道。

在她孩子的生活中,她充當的是一個唱黑臉的「魔頭」角色。

比如說,我這個外甥很喜歡日本漫畫,她以不務正業為由,嚴令禁止。

有一年,我給外甥買了一套古惑仔漫畫,表姐很不高興,覺得不健康,教壞了孩子。

家裡的電視也很少開,電影院也幾乎不去,還把別人送的漫畫書全部藏了起來。

書架上只允許放教材輔導書和世界名著,叫我開過好幾回書單。

可是我費盡心思開了以後,她又不知道聽誰說,我開得書太陰暗,不夠正能量,不適合孩子讀。其實只不過書單里有一本《許三觀賣血記》。

孩子喜歡玩滑板,報個班學了三個月,成績又下滑了一點。她就說太危險,耽誤學習,也嚴格控制起來。

我勸了表姐幾次:要給孩子一點空間,控制欲太強了,孩子不反抗則以,一反抗都是大事。

她每次聽了都是直點頭,但是回家以後,還基本是一如往常。

所以,想想我這個外甥,日子過得有點難啊!我要是他,十有八九也要逃課。

這一次外甥的逃課事件,給了表姐強烈的刺激。昨晚上和我聊了一個多小時,最後終於表示要改一改教育方式了。


3

父母愛孩子,則為之計深遠。

想讓孩子好好學習,以後能考個好大學,有個好工作,這一份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們只能去引導孩子,去愛上學習,卻並非是控制他們丟掉一切愛好,必須去學習。

因為當父母和孩子關係不好,你讓孩子做什麼,這都是赤裸裸的逼迫。

解決之道,還是在一點一滴中建立信任,讓孩子願意與你溝通,跟你說「小秘密」。

前不久,看到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楊東平在微博上,轉發了一條圖片,並發出追問:

知識改變命運?還是知識先要了孩子的命!

他轉發圖片,是因為一件事:上海頭條發布初高三模成績不公布,因為線下複課以來,初高三跳樓自殺的人數高達24人。

自殺的原因除了遊戲、親子矛盾,三觀崩塌是主要原因。

每一個自殺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破碎的家庭,傷心欲絕的父母。

他們想不通,自己竭盡全力去給孩子美好生活,孩子為什麼還會這樣想不開。

孩子想不開,是因為他們有對父母開不了口的事情。

而是什麼原因,讓在這個世界上本是最親的人,最後卻變成了最不願意說話和溝通的人呢?

很多時候,孩子只想要父母很多很多的愛。而父母最大的念頭,或者說慾望,只想要孩子好好學習。

學習,作業,成績成為了橫亘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

一個站在溝這邊,嘶聲力竭地喊著:只要你好好學習,什麼都可以。

在溝的另一邊,孩子在嘆氣:你們眼裡只有學習,你們不愛我。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父母讓孩子聽話,而孩子覺得父母不可理喻。


4

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集,叫《茉莉的最後一天》。

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

茉莉的媽媽是留美的碩士,原本繼續深造就能成為教授,但為了照顧孩子,她放棄了。

從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兒身上,女兒上學快遲到了,她拿出打車費,還要加上一句:

好好念書啊,不然就是不孝。

她在女兒面前最常說的話,你要好好學習,不然就對不起媽媽。

茉莉在媽媽噩夢般的高壓下,終於不堪忍受,在一個深夜跳樓自殺了。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是知名育兒專家,她曾說過一件事。

有一個孩子家長打電話給她,說孩子不聽話,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想帶著孩子去諮詢,李教授說不用帶孩子,你自己來就好。

這個家長很納悶,李玫瑾講授給出了父母忽視的一個真相:

孩子身上的所有問題,都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孩子的行為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真正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孩子對父母有天生的親密感和本能的依賴,而是什麼讓他們最後和這個依戀者決裂,成為「無話可說」的人,正是父母自己。

父母控制太強,是孩子一生的魔咒。

再好的教育,抵不過一個好的親子關係。

世上的父母都愛孩子,可是,卻很多人在孩子看來是「以愛之名」,卻沒有「愛之實」。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愛孩子,和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5

學會傾聽孩子的話。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著一個傾聽者,而不是一味地用高高的姿態,去要求孩子做什麼,該怎麼去做。

中午,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孩子說:今天的飯菜真好吃啊。

你不同的回應態度,決定了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傾聽還是說教。

如果你說:一定要多吃飯菜,才能身體棒,不能挑食。

這就是說教,即使你回應了孩子,可是,是一種教育的口吻和態度,會讓孩子感覺很不舒服。

如果你說:是啊,這個菜的味道真的很不錯。

只對孩子的話進行肯定,而不再延伸地去評價和要求,這才是傾聽。

看過《正面管教》這本書,裡面就提到:

父母不願意傾聽、理解孩子的話,最終可能會喪失傾聽的機會,到最後孩子什麼不願意和父母說。


6

允許孩子犯錯。

犯錯對於孩子來說很正常,而且,也是一種成長。

也正因為一次次的犯錯的經歷,讓孩子慢慢摸索出正確的答案,也習得一種獲取正確方法的本領。

姚明曾在一次採訪中對記者說:

我NBA總共出手了6408次,投進了3362個球,失手了3046次。

另外我還有1304次的失誤。如果沒有這4000多次的錯誤,我也成不了今天的我。

因為父母不允許犯錯,有很多的孩子在學習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由此而產生壓力大,挫敗感強烈,甚至造成孩子的「蛋殼心理」。

「蛋殼心理」是心理學的一種說法。

它指的是因外部壓力給予的壓力大,因此產生對自己、對價值觀的懷疑,內心極其脆弱,像雞蛋殼一樣易碎。

有這種心理的孩子表現為:

只接受讚嘆,接受不了反對意見

內心脆弱,容易被外界情緒干擾,敏感多疑

只接受成功,無法面對失敗的打擊

遇到逆境,容易感到失望,會有極端行為,甚至輕生。

想一想,你的娃中招了嗎?


7

用無條件的愛去接納孩子

有一段時間,我家兒子阿呆特別喜歡玩扔玩具車、扔奧特曼的遊戲。

他說這樣車子飛起來,像飛機、奧特曼一樣。

我說了很多次,這樣容易把車子弄壞。可是,這樣玩車帶來的強烈的歡樂感,還是讓他選擇對我聽而不聞。

有一次,他帶了一輛自己特別喜歡的車,是自己用樂高拼的小汽車,當小朋友提出玩「飛車」的遊戲,他拒絕了。

兩個人拉扯中,樂高玩具車掉地上,散架了。

他很難過,但是,眼神又怯怯地看著我。我蹲下來和他一起,把樂高零件撿起來說:

爸爸知道你很難過,我們把零件撿起來,回去再拼。

而我這樣不批評,不責怪的方式,反而讓兒子很受用。

這樣的事情多練,基本上我說什麼不可以碰,他都會聽一聽。

反思一下,是因為我無條件地接納他,愛他,才會讓他選擇聽我的話。

以前,他做錯事的時候,雖然我沒有打罵,但總會「落井下石」地來一句:看吧,不聽話,弄壞了吧」。

美國心理治療師薩提亞說:

當孩子卻是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採取很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最後,才利用恰當的時機,在孩子自然地想傾聽時才給他們講道理。

可能世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但是,懂得如何去愛,有方法地去愛,這才是給親子關係做加法,給親情添磚加瓦。

反之,千方百計要把孩子控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一會操心這個,一會這不准做,那個絕對不行。

那這種父母,控制欲太強,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魔咒了。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越好,親情之牆才會越來越牢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風雨,才能攜手度過。

今日互動


你見過控制欲很強的家長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