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居上半年票房榜第三,軍事題材靠什麼迎來網絡市場春天

網娛觀察官 發佈 2020-08-09T01:35:51+00:00

院線端,關於《戰狼2》《紅海行動》等票房大爆的華語軍事戰爭片的記憶已在兩三年前。而2020上半年的特殊時期助力手機、智能電視、iPad等終端線上觀影市場愈加興起,流量激增。

作者 / 清一


似乎,當「直男觀眾」和「軍事戰爭片」兩種天然適配的物種組合,一切便有了想像空間。

院線端,關於《戰狼2》《紅海行動》等票房大爆的華語軍事戰爭片的記憶已在兩三年前。而2020上半年的特殊時期助力手機、智能電視、iPad等終端線上觀影市場愈加興起,流量激增。軍事戰爭類網絡電影的表現也異常紅火,在上半年整體破千萬票房榜中,軍事戰爭題材影片占據近20%。

《狙擊手》以強勁的長尾效應力破3000萬位居上半年票房榜第三,《滅狼行動》(2013萬)、《雪豹之虎嘯軍魂》(1388萬)、《狼鷹》(1298萬)、《特警使命之全城危機》(1081萬)以及古代戰爭《辛棄疾1162》(1938萬)、《八百彪兵奔北坡》(1263萬)等紛紛加入千萬票房大軍。而正在優酷熱映的歷史戰爭題材影片《奇襲·地道戰》首日8小時也已攬獲125萬票房。

軍事題材作品迎來網絡市場化春天。由於動作軍事類題材電影往往涉及正邪對抗,帶有槍戰、搏擊、鬥智鬥勇等強視覺化的情節,與網絡電影主流用戶喜歡的內容契合度非常高。同時,這些作品也表達了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特警、特種兵、特種職業下的安保人員以及愛國人士與犯罪分子、日寇等奮勇鬥爭,守護正義和信仰的主題,比較容易與觀眾達成情感共鳴。

當男性向為主導的網絡電影市場與自帶緊張刺激,節奏緊繃,「突突突」爽感的軍事戰爭類影片相融,網娛觀察從大眾規律與個性案例中一窺軍事戰爭片觀眾市場的模型。

關於軍事戰爭片的用戶觀影訴求和觀看路徑

軍事題材影片故事主要圍繞現實生活中的軍人和警察以及特殊職業中的安保人員展現,所以,真實性是贏得觀眾青睞的第一要務。

2016年,《特種兵王》系列開創了軍事題材網絡電影的先河,此後,市場陸續出現《狂戰》《中華兵王》《巔峰營救》《滅狼行動》《士兵的榮耀》《特種兵王2使命抉擇》 《D戰》《兵王傳奇》《狼群行動》《狙擊手》《狼鷹》等影片,且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市場份額。

在近日燈塔研究院發布的《網絡電影類型研究—軍事戰爭篇》報告顯示,用戶在視頻平台電影專題頁的banner位和推薦位獲取影片,通過片名和海報判斷影片類型,在產生最初的興趣後,用戶會進一步通過閱讀影片簡介來判斷影片是否值得觀看並最終形成觀影決策。

多個案例證實,相比特效、主演,網絡平台觀眾更加注重故事情節。而「影片簡介」在促成觀影決策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網絡電影類型研究—軍事戰爭篇》調研結果顯示,網絡電影因「故事簡介吸引人」而促使用戶觀影的比例達44%,是院線電影的兩倍。

而在軍事戰爭片情緒、故事、場面、人物、情懷、真實感的六大核心要素中,熱血的情緒和緊張的故事情節處於最核心。


這些看似分散的「爽點」通過特定過程作用於用戶。具體說來,就是以故事作為影片最重要的基礎,通過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恢弘壯觀等戰爭場面的呈現,給觀眾帶來真實的「浸入式」觀影體驗,激發家國情懷,從而達成情緒共振。


以上了解用戶的觀影訴求和觀看路徑之後,我們再進行具象、個性化的用戶調研。網娛君採訪了4位不同年齡、職業、觀影口味的「直男觀眾」,試圖了解,當「直男觀眾」X「軍事戰爭片」,他們看的是什麼?細分的案例間又有什麼差異性?


「不看故事簡介是因為不想被劇透,但也因此踩雷」

19歲,男,大二學生

《奇襲·地道戰》剛上線的時候我就看了,影片開頭壓抑冷峻的氛圍很吸引我,戰爭太殘酷了,還好結尾抗日軍民主動出擊炸毀敵軍後方,給了我很好的情緒釋放出口。電影整體的完成度很不錯,比我在視頻網站上看的大多數電影成色都要好。最早看到微博上很多小朋友在讀關於「地道戰」的作文,這個事件吸引了我,後來看了影片一系列海報覺得可以試下。

當然給我印象最深的軍事影片是《戰狼2》,那時我還在上高中,電影院看完,家裡電視投屏又看了幾遍。「在你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讓我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大學後在視頻網站上看電影,很多就是你們說的「網絡電影」,一般通過愛奇藝、優酷等網站的推薦看到影片海報,視覺衝擊力比較強,感覺故事有衝突,就會點進去。

我還一般不看故事簡介,直接看正片,因為故事簡介最後總是留懸念,還有些誇大、浮誇的修飾語,很多描述與影片內容也不符,最主要因為不想被劇透。(直接看)不好看就關了。

《雪豹之虎嘯軍魂》我也看了,豆瓣上看陣容介紹衝著(演員)文章去的,誰知道他就跑了個「龍套」。而且,劈情懷的續集電影被拍成了抗日神劇,偷機密像探囊取物,逃跑輕輕鬆鬆,餐桌上的深藍伏特加,現代化的麵包車,服化道等很多細節都不講究,以及電影人物的種種邏輯,都不是電視劇那個味道了。

「會看抖音解說,這樣有些片子也就不會看正片了」

34歲,男,事業單位職員

我平時看電影的時間會相對寬裕一點,個人不算是「軍事戰爭迷」,但對軍事戰爭類的影視作品偏好程度會高一點。

疫情期間在家裡電視上看了《狙擊手》,首頁推薦的,片名比較直給,海報上的視覺元素組合(讓影片)看起來有故事。任天野演得挺好的,他的神態,一舉一動都能看出信仰。故事挺完整,高潮也比較多,尤其記得那句「戰爭不是由熱血和衝動組成,而是忍耐和煎熬」。但我比較不能接受裡面的情感(愛情)線,女主角也比較「雞肋」,她的很多戲份其實挺兒戲的,表演也常常讓我出戲,咱們能實實在在純粹一點做一部軍事動作片嗎?



就像《戰狼2》也有不少強行製造的笑點,而且過於「意淫」個人英雄主義了,我還是喜歡無縫隙高密度的節奏。《紅海行動》里肉搏、槍戰之外,坦克、飛機、軍艦應有盡有,翼裝飛行、長槍短炮、繩索空降等,對軍事元素的展現相當全面,而且影片主張的是團隊作戰,大家取長補短,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種團隊協作的精神才是最值得提倡的。《滅狼行動》我也看了,兵王+警王的組合,他們犧牲小我成就一方和平的拳拳之心讓人感動,但說教有點刻意。

我更喜歡根據真實事件或戰役改編的電影,另一方面也希望咱們軍事類影視作品中表現的兵種門類更細化豐富,如爆破手、坦克手、潛艇兵等。製作中更多將專業武器裝備進行影視化展現,如槍械使用規範等,突出戰鬥場面的「燃」點和軍事動作真實,通過這樣的手段來表現視覺「奇觀」。

看片前我會習慣先翻翻評論,這樣也節省不少時間;也會去看抖音上的幾分鐘劇情介紹,如果沒有特別能引起我看正片的興趣,視頻網站上的正片我也一般就不看了;會讓我點擊進入正片的海報視覺衝擊力要高,比較抓眼球;一旦點開一個片子,儘管和預期不符,我還是能堅持看十分鐘左右。

「感情線屬實沒必要,軍事動作被拍成了狗血感情劇」

22歲,男,攝影助理

我為什麼在網上看電影?

題材新穎;內容尺度大,滿足好奇心;觀看方式靈活;時間自由;花費相對少都是再適合不過的理由。

我一般不會特意選擇一定看軍事戰爭類的電影,吸引我的一定是故事,常常通過影片簡介了解大致的故事線和來龍去脈。而對於軍事戰爭類,我比較期待敵我雙方的強烈衝突,營救、解救行動中的緊張感,宏大的軍隊、軍事行動和抗衡,最好節奏比較快,不拖沓,有跌宕起伏的曲折感,英勇無畏的品質,英雄們正能量,正義感,失敗迷茫之後的「翻身」經歷。一個字形容就是:燃!

當然也可以從中了解一些軍事、歷史知識,了解我國先進、現代化的武器裝備。


最近在手機上看的是一部叫《狼鷹》的片子,表現「特種兵」這個職業,但特種兵的情懷被拍沒了。影片表現的情情愛愛太多擾亂了主題表達,劇情俗套,bug多,女主臉很僵!雖然集合了《我是特種兵》大量原班人馬,但總之一部軍事動作電影被拍成了狗血感情劇,感情線屬實沒必要,並且極度脫離現實。

而且《狼鷹》海報貌似和另一部大家耳熟能詳的同類型影片重合度較高。內容也處處模仿其他影片的經典名場面,這樣挺敗好感的。


「國家的強大讓我感到非常溫暖和安全」

53歲,男,個體戶

我也不太能區分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家裡的電視看電影挺方便,反正根據推薦臨時決策(看哪部片子)的情況更多,比如根據片名推測電影類型和要講述的故事,對我來說,故事簡介是我選擇影片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我在智能電視上看的第一個電影是張涵予主演的《智取威虎山》,我對那段歷史很有感情,我國革命英雄豪傑優秀的革命精神值得學習,現在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是英雄們流血犧牲,艱苦奮鬥的成果。《智取威虎山》緊張刺激的故事,宏大的場面,英勇果敢的人物留給我的印象很深,而由此激發的民族情懷和高昂情緒也久久不能褪去。



《戰狼2》就更不必說了,看完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國家的強大讓我感到非常溫暖和安全。

我喜歡看一些真實歷史改編的電影,聚焦歷史中的人物和某場戰役。重要人物和歷史事件都有真實的考究,通過這樣了解歷史,獲得教育意義。

最近過年在家看了《特警使命之全城危機》,電影是一部以特警為主角的動作片,警察執勤挺寫實,而特警這個特殊的身份又決定了他們的對手並不是一般的敵人,而是擁有強大火力武器的匪徒甚至恐怖分子。

為了保護人民財產,最後主人公挺身而出,帶領特警隊員們與歹徒鬥智鬥勇,爭分奪秒搶救陷入危機的城市,最終迎來勝利曙光。我在家看這個片子時,適逢武漢疫情,看著電影讓我非常有代入感,產生共鳴,深深致敬我們的城市守護者,也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