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家長必看丨眼睛也要放假,「熊孩子」護眼大作戰

眼科教授林順潮 發佈 2020-08-09T23:22:30+00:00

「熊孩子」們回歸家庭。家長們的「安保」措施要緊跟步伐升級了。尤其是眼睛,要作為重點對象來保護。有些家長會購置各種玩具,讓孩子在家開心度過一個美好的暑假,但有些玩具並不適合小孩玩,比如頻頻被爆出安全事故的指尖陀螺、飛鏢、牙籤弩、口袋彈弓等具有攻擊性的玩具,容易傷及眼部組織,造成眼外傷,嚴重可致盲。

一年一度的暑假開始啦

「熊孩子」們回歸家庭

家長們的「安保」措施要緊跟步伐升級了

尤其是眼睛,要作為重點對象來保護

居家護眼

01 玩具

有些家長會購置各種玩具,讓孩子在家開心度過一個美好的暑假,但有些玩具並不適合小孩玩,比如頻頻被爆出安全事故的指尖陀螺、飛鏢、牙籤弩、口袋彈弓等具有攻擊性的玩具,容易傷及眼部組織,造成眼外傷,嚴重可致盲。


還有雷射筆,雷射的功率和輻射很強,大量的光能瞬間直射到視網膜上,可能會導致感光細胞層迅速升溫壞死,嚴重可能會導致黃斑裂孔、視網膜脫離等,而且很多損傷是不可逆的。

02 化學製劑

受疫情影響,大家家裡都會置備消毒液,還有化妝品、清潔劑、潔廁劑、石灰等都具有殺傷性。酸性和鹼性的化學物質都會「燒傷」眼睛,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將這些化學物品放置到孩子觸碰不到的地方。


如果不幸發生,家長一定要做好急救,化學性燒傷,應立即用大量流動的清水反覆沖洗眼睛,應至少沖洗30分鐘(或20升液體),然後儘快送醫。及時、徹底沖洗能將燒傷造成的損傷減到最小程度。

03 熱水&火

居家應注意避免小孩靠近熱水或火等高溫物體,避免熱燒傷,嚴重可能會造成眼組織壞死致盲。如果不幸發生意外,應保持創面清潔,緊急送醫。


戶外護眼

很多家長會在暑假帶孩子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相比在家裡,在戶外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了,保護好孩子的「眼安全」,家長們要做好這些防護措施:


01 防曬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眼睛更容易受到紫外線傷害。暑假帶孩子長時間在陽光直射的區域活動,尤其是去海邊、草原、高原、雪地或沙漠等地旅行時,一定要做好眼睛的防護,戴好太陽鏡和防風帽。


尤其是剛做過散瞳的孩子,外出一定要戴好太陽鏡。

但是家長要注意,6歲以下的孩子,視覺功能發育還未成熟,需要明亮光線和清晰物象刺激發育,不宜長期配戴太陽鏡。6歲前儘量少戴太陽鏡,每次佩戴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內,最長儘量不要超過2小時。

02 異物入眼

在戶外活動,要注意灰塵、沙粒、碎屑、鐵屑甚至蟲子等異物進入眼睛。提醒家長們注意,異物入眼千萬不能吹,還要看緊孩子不能用手揉眼睛,可能會劃傷眼球表面,或將蟲子中的髒東西擠破形成感染。


家長可以輕輕拉起孩子的上、下眼皮,讓異物隨著眼淚自然流出;也可以用乾淨的水為孩子沖洗眼睛,將異物衝出。如果異物無法取出,儘快到醫院就醫。

03 撞擊眼傷

孩子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要謹防撞擊到眼睛,尤其是在進行追逐、踢足球、打籃球等對抗性較強的運動時。如果不慎撞擊到眼睛,家長們也別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急救措施:

如果眼眶周圍腫脹但沒有破口,不要按壓、揉搓,可以冷敷消腫止痛;

如果發現視物模糊、疼痛、畏光、流淚等,有可能已造成眼內組織損傷,應儘快就醫;

如果眼部受傷較嚴重,眼部皮膚出現破損,甚至有尖銳的物體扎到眼睛,眼內有內容物流出,要保持冷靜,不要強行將眼內的異物取出,不要將流出的眼內容物推回眼內,不要用水沖洗傷口,不要用紙巾、毛巾等不乾淨的物體擦拭傷口,讓孩子躺好,用乾淨的紗布等蓋住傷口,立即送醫,途中儘量減少顛簸。

04 傳染性眼病

去往游泳池、海灘等公共場所玩耍時,除了要保證自身的健康,還要謹防孩子感染沙眼、紅眼病等具有傳染性的眼病。


同時,游泳池余氯含量偏高,會刺激眼睛等敏感部位,可能會傷及眼角膜,造成眼睛紅腫、疼痛等不適症狀。出發前家長要做好功課,選擇合規的游泳場館。

建議自帶泳衣褲、浴巾、毛巾等私人用品,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護膚品等物品,游泳時最好配戴泳鏡,游泳後要衝洗乾淨身體和游泳物品,避免交叉感染,儘量不要用手揉眼睛。

眼睛也要放假

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暑假「被解放」的熊孩子們盡情撒歡,加上身體正處於發育中,一不注意,隨著暑假結束,近視度數也會增加。因此家長們要在假期監督好孩子,避免孩子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近視防控的正確姿勢

  • 保證家裡的照明條件,避免孩子在昏暗或光線太刺眼的環境下讀書寫字;
  • 控制連續近距離用眼時間,寫作業、看書30-40分鐘一定要休息望遠5 -10分鐘;
  • 讀寫姿勢一定要正確,切忌閱讀距離過近、歪著躺著看書等;
  • 保證白天的戶外活動時間,建議每天累計2小時以上;
  • 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尤其是手機、ipad等手持電子產品;
  • 不要讓孩子在走路時或晃動的車裡看書、玩手機;
  • 飲食方面,要注意均衡營養,切忌挑食、偏食等,儘量少吃甜食、碳酸類飲品。

鳴謝本期內容醫學指導:張文杰醫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