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獲得讚美最多、最為令人痛惜的國號

歷史全方位 發佈 2020-08-08T15:31:38+00:00

與隋國號缺乏文化、感覺晦氣不同,唐國號,被看著是有文化的、講道德的、浩浩蕩蕩的美號。中國歷史上以唐為國號的統一王朝,從618年到907年,減去中間武曌改唐為周的15年,還有276年。


隋滅唐起。與隋朝的短命不同,唐朝是長壽的;與隋國號缺乏文化、感覺晦氣不同,唐國號,被看著是有文化的、講道德的、浩浩蕩蕩的美號。

中國歷史上以唐為國號的統一王朝,從618年到907年,減去中間武曌改唐為周的15年,還有276年。


276年,是中國王朝史上很有趣的一個元素,大清國號起於1636年,止於1912年,合計276年;大明紀年從1368年到1644年,也是276年。

為什麼都是276年?又為什麼秦朝、新朝、武曌的周期都是15年?是不是冥冥當中有天意在起作用?

我們知道,唐朝當得起中華文明繁榮昌盛的象徵與標誌。說到唐朝,尤其是「安史之亂」以前的唐朝,我們從不吝嗇讚美之詞,「大唐氣象」、「盛唐文明」,那是讓國人提氣來神的偉大時代。

這個時代胡風漢韻雜糅,國家剛健尚武人,民開放崇文,充滿著豪邁、兼容、創新、自尊、自信的社會心態與群體行為,洋溢著積極向上、快樂祥和的生活氛圍。

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鬍乾先生曾統計,在中國歷史上,治世盛世不過占百分之五左右的年頭。

而唐朝「安史之亂」以前的130多年裡,先有「貞觀之治」,後有「開元盛世」,累計治世盛世的時間,竟然達到超過半數的70年多年,這是創記錄的,也是令人自豪的。

令人昂首自豪的唐朝,同時也是令人扼腕痛惜的唐朝。前期的自豪與後期的痛惜,轉折點在755年到763年,歷時8年的安史之亂。


雄踞一方、尾大不掉的藩鎮勢力,奸臣當道、將相不和的政治局面,引發了這場導致大唐王朝中衰的動亂。從此,分庭抗禮的藩鎮,中央集權的削弱,社會矛盾的激化,邊疆民族的進攻就構成了唐朝後期頗顯無奈甚至悲壯的主旋律。

當然,無奈使人思考,悲愴讓人深刻,唐朝後期財政制度的改革,南方經濟的發展,商業城市的增加,韓愈柳宗元的古文運動,新的文學形式詞的出現,以及對於藩鎮割據的反思,又都拉開了接下來統一王朝宋朝的序幕。

正如陳寅恪先生所指出的:「唐代之史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後期開啟趙宋已降之新局面,關於政治社會經濟者如此,關於文化學術者,亦莫不如此。」

令人自豪、令人痛惜的唐朝,大的還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好的王朝,唐朝沒有特別混蛋的皇帝,也沒有特別醜惡的宮廷政變,卻有著以德治國的美名。

尤其是第2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時時以「亡隋之轍,殷鑑不遠」說事,強調以人為本,愛惜民力,致力於為國家建立公平和諧的制度,為社會籌劃長治久安的道路。

唐朝得到美名的關鍵,應該就是唐太宗每每引為國訓的那句古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浩渺的滔天大水,是廣大的百姓,那水面的一葉扁舟,是最少數的皇帝。皇帝對於百姓能有這樣的敬畏之心,才能成為能夠善終、獲致美名的皇帝。

這樣的偉大的唐朝,真是我們祖先以笑聲與熱情、用眼淚和死亡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制亂的循環往復,盛衰的轉瞬之間,如此的宏觀問題關節究竟何在?

需要智慧的求索,至於諸多有趣、有意義的細枝末節,如唐玄宗、楊貴妃醉生夢死,是否打下楊貴妃的乾兒子、大楊貴妃十幾歲的「雜胡」安祿山反叛的伏筆?

不同於一般王朝創業大計的傑出與守城之王的平庸,在世人的印象中,唐朝開創者李淵是極其平庸的,而殺兄、屠弟、逼父的繼位者李世民卻是非常傑出的。

歷史事實果真如此嗎?甚至很少為人關注的唐國號,究竟是如何得來的,表達了怎樣的寓意?這些也都是需要我們求索的智慧。

唐朝開創者李淵以帝堯為榜樣、以唐為國號,是希望自己成為帝堯一般的仁君聖王,是希望自己締造的唐朝以德立國,「道德至大」,是希望自己這位「神堯皇帝」開創的唐朝,成為唐堯時代那樣的太平盛世。

九泉之下的李淵可以欣慰的是,他的子孫沒有辜負他的希望,唐朝確實成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黃金時代的代稱。

當然,泉下有知的李淵也有著稍許的遺憾,畢竟在他辭世多年以後,為他改諡「神堯皇帝」的孫媳婦武曌,竟然一度改唐為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