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一王」,張大千晚年在台灣的朋友圈

正廣文化 發佈 2020-08-04T14:43:20+00:00

1949年,張大千離開了故土,開啟了周遊列國、雲遊四海的人生。其足跡遍及四大洲,不僅在世界各地尋訪名山勝景,更透過舉辦畫展將中國繪畫藝術推廣至全世界,使其從中國的張大千躍身成為世界的張大千。

1949年,張大千離開了故土,開啟了周遊列國、雲遊四海的人生。

其足跡遍及四大洲,不僅在世界各地尋訪名山勝景,更透過舉辦畫展將中國繪畫藝術推廣至全世界,使其從中國的張大千躍身成為世界的張大千。

大半生的海外歲月,張大千輾轉客居過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其為人豪爽、出手大方、重情重義、古道熱腸的個性,令其得以在世界各地所到之處皆能廣交朋友。

無論是親朋好友、文武官員、社會賢達、各方名流,還是護士、醫生、廚師、裱工、花匠,乃至於生活困頓的畫家、文人,都能得到他的關懷與照顧。

張大千晚年深受糖尿病與眼疾困擾,對於家鄉與朋友的思念之情也越來越濃。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台灣的經濟發展以及藝術收藏風氣的盛行吸引了張大千的目光。

因此,有著眾多老朋友和醫療照護條件的台北逐成為他的心靈故鄉。在醫療所需以及老朋友們的溫馨呼喚之下,台灣成為了張大千落葉歸根之所。

1980年5月,張大千偕同夫人徐雯波女士與王新衡伉儷、沈葦窗及何應欽一同觀賞京劇名伶郭小莊主演之《焚香記》,演畢後一行人與郭小莊合影並題字留念

張大千晚年在台灣的生活,或許是他這一生中最為精彩輝煌的一段日子。由於台灣社會經濟富裕及對藝術的追尋,慕名而來的海內外訪客絡繹不絕,也使得張大千的畫作在市場上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而為人慷慨大方的張大千也都有求必應。

這段日子,張大千參與了許多宴席,也在家宴請賓客,生活可謂是多采多姿,而累積多年並經過千錘百鍊的藝術創作能量也在此時達到了巔峰。

在台灣有著許多張大千的舊識與至交好友,其中由張大千、張群、張學良以及王新衡所組成俗稱三張一王的「轉轉會」最負盛名,四位愛好藝術及美食的老朋友,相約每個月偕同夫人聚餐一次,四人輪流作東,享用美食的同時,話舊天南地北、擺擺龍門陣。

張群和張學良為張大千在大陸時期便已熟識的老朋友,而王新衡則是1951年張大千短暫旅台舉辦畫展時才相識。

王新衡十分欣賞張大千的藝術才華,不僅選購多幅作品,更親自登門拜訪張大千,熱情邀請他至其台北寓所用餐,並介紹旅台名家與大千相識。

大千旅居海外期間,王新衡不僅曾協助張大千辦展,亦對張大千的健康極為關懷。

本幅作品《東湖瑞翠》為張大千1981年在台北摩耶精舍創作,為祝賀至交好友王新衡之妻壽幼蘭女士的生日賀禮。

「東湖」即為東錢湖,為浙江寧波最大也最美麗的湖泊,而王新衡和壽幼蘭皆為浙江寧波人。從《東湖瑞翠》的選題與創作技法來看,不僅可以看出大千為王夫人別出心裁的賀壽之意,更見證了張大千晚年少見的抽象青綠潑彩山水作品。

《東湖瑞翠》在構圖與細節上展現了大千晚年創作趨向簡率蒼渾的特色。

大千將觀者的視角置於高處俯瞰東錢湖,畫面留白處皆為湖面,一座蒼鬱並飄蕩浮嵐的湖心島由畫面左上方至右下方貫穿湖面,創造出奇特的構圖。大面積的墨、彩色塊在畫面中流動、沉漬、暈開,展現了畫面的動勢與整體性,並破除了山水物象的輪廓分界,僅以湖水與湖心島的虛實對比,配以粗筆寫意的點景,創造出奇幻迷離、可游可居的東湖景致。

老邁渾成的墨筆暗皴隱匿於流溢的綠彩之後,搭配藍寶石般深邃華麗的耀眼嵐彩,帶領觀者進入神秘、深沉又充滿生命力的人文意境之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