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正確的哺乳姿勢?如何挑選吸奶器?乳汁淤積了怎麼辦?

百年協和講堂 發佈 2020-08-03T11:36:43+00:00

然而,不少人誤認為母乳餵養是女性天生就會的事,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在產前並沒有真正系統學習或了解過正確的哺乳知識,也並不了解尋求專業指導的途徑,以至於在哺乳期間,寶媽們常常出現積乳、乳腺炎甚至乳腺膿腫等狀況,苦不堪言。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女性都正在或即將經歷母乳餵養(哺乳)這件事。然而,不少人誤認為母乳餵養是女性天生就會的事,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在產前並沒有真正系統學習或了解過正確的哺乳知識,也並不了解尋求專業指導的途徑,以至於在哺乳期間,寶媽們常常出現積乳、乳腺炎甚至乳腺膿腫等狀況,苦不堪言。

因此,如何科學地進行母乳餵養成了新手媽媽們在孩子出生後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正值「世界母乳餵養周」來臨之際,我們特邀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的主治醫師黃欣,來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哺乳的那些事兒~

作者介紹:黃欣

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主治醫師,現任北京市乳腺病防治學會青年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乳腺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擅長 : 哺乳期乳腺炎的診治以及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尤其在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乳腺癌的遺傳性、家族性及其相關治療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專家介紹:孫強

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 : 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手術治療和術後綜合治療以及各類乳腺良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哺乳的原理

說到哺乳,我們先來說說母乳是怎樣產生的。當寶寶吸吮乳暈時,可以刺激到媽媽乳暈皮膚下方的機械神經受體,從而產生一種神經衝動,這種神經衝動可以使中樞神經系統釋放「泌乳素」和「催產素」兩種物質。其中的泌乳素可以促進乳腺腺泡分泌乳汁,我們稱之為泌乳反射;而催產素則可以使得乳腺導管內的泌乳壓力周期性升高,刺激乳腺管平滑肌,使得乳汁排出,我們稱之為噴乳反射也就是俗稱的「奶陣」。

也就是說,通過泌乳反射和噴乳反射,媽媽就完成了分泌乳汁和乳汁排出的這個過程,寶寶也就有了「口糧」。

什麼是正確的哺乳姿勢?

在哺乳過程中,作為媽媽最重要的就是和寶寶一起建立一個正確的哺乳姿勢。

正確的哺乳姿勢要點:

幫助寶寶壓下巴,翻嘴唇,尤其是下嘴唇,讓寶寶的嘴巴張到足夠大,保證吸吮時銜住的是乳暈,而不是乳頭。

這樣既可以讓寶寶有效地吸吮,也可以減輕寶媽餵養時的疼痛感,降低哺乳期積乳、發生乳腺炎的幾率。

人工擠奶的幾種方法

在哺乳時,除了讓寶寶直接吸吮,通過人工擠奶的方式,擠出奶水再進行餵養同樣可行。目前,人工擠奶的方式有手動擠奶、機器輔助擠奶兩種。

我們先來說手動擠奶。這個過程首先需要通過按摩刺激噴乳反射,也就是「奶陣」,再通過正確的手法幫助乳汁排出。具體的按摩手法有「乳房按摩法」和「乳頭刺激法」兩種

1

乳房按摩法 —— 螺旋式按摩法:指腹稍微用力,從乳房上方的胸壁開始,以螺旋方式按摩乳房。

2

乳房按摩法 —— 垂直式按摩:手從乳房上方胸壁,輕撫至乳頭。

3

乳房按摩法 —— 地心引力法:身體微向前傾,藉助地心引力讓乳房往下垂,然後用雙手輕輕晃動乳房。

4

乳頭刺激法: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旋轉摩擦乳頭,以達到刺激「奶陣」的效果。

這時候經常會有寶媽說:嗯,這個簡單。於是就可能出現用雙手直接拉扯、擠壓乳頭的情況,得到的結果可想而知,不僅無法有效排出乳汁,還會使乳頭下的大導管腫脹,堵塞乳汁排出口,繼而引發乳汁淤積、甚至乳腺炎

那麼如何正確的使用手法排出乳汁呢?這個時候需要使用「C」字型法:將手指與手掌彎曲呈「C」字型,放在乳暈周圍2-3cm處。第一個動作是下壓,也就是5個手指垂直、輕柔向胸腔方向按壓。第二個動作是擠,也就是逐漸向乳頭乳暈方向收攏5指。壓、擠、壓、擠,通過這兩個動作反覆的配合,就可以有效、無痛地排出乳汁了。

機器輔助擠奶

選擇合適的吸乳護罩至關重要

除了手動擠奶以外,還可以使用機器來輔助主要有手動輔助吸奶器擠奶、全自動吸奶器擠奶兩種方式。

這裡更推薦用全自動吸奶器擠奶,因為手動輔助吸奶器僅靠真空負壓抽吸,沒有刺激奶陣的環節,因此排出乳汁的效率有限且容易損傷乳管。而全自動吸奶器由於增加了按摩刺激奶陣的步驟,並且同時具備真空負壓抽吸和正壓擠壓的功能,使得吸奶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這時選擇一個適合乳頭乳暈大小的吸乳護罩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如果吸乳護罩過小,可能導致乳頭乳暈皮膚濕疹或破損,如果吸乳護罩過大,可導致放置部位乳管腫脹,造成乳汁淤積。

那麼怎樣才算合適呢?主要根據測量乳頭根部的直徑大小來定。例如吸奶前乳頭直徑是17mm,在此基礎上增加3-4mm,便是一個合適吸乳護罩的大小。

乳汁淤積了怎麼辦?

新手媽媽:如果乳汁淤積在出乳孔怎麼辦?

黃欣醫生:寶媽別急,有辦法,我們慢慢說

如果發生了乳汁淤積,首先需要尋找乳汁淤積的原因及部位,其次要及時排空乳汁淤積部位。

舉個例子,當寶寶銜乳時只銜乳頭不銜乳暈,就可能導致乳頭表皮損傷,而新生的皮膚組織便可以堵住出乳孔,俗稱「白泡」;而如果乳汁濃稠,逐漸脫水,就容易形成奶栓,俗稱「白點」這兩種情況都可以導致乳汁淤積在出乳孔。

除了通過手法疏通以外,可能很多寶媽聽月嫂或通乳師說過可以用縫衣針來疏通。但是縫衣針的尖端很可能由於操作不當反而損傷乳管,而且縫衣針不是無菌的,由其帶來的細菌可能使一個單純的乳汁淤積引發細菌感染,造成哺乳期乳腺炎。

比較之下,淚道探針和無菌禿頭針由於其鈍頭及無菌的優勢則是更好的選擇。

新手媽媽:乳汁淤積在出乳房體內怎麼辦?

黃欣醫生:應當通過按摩刺激出噴乳反射,同時在淤積部位的乳房使用大拇指按壓,再結合「C」字型擠奶法,才能順利有效地排空乳汁。

新手媽媽:如何緩解積乳、乳腺炎或通乳之後的疼痛呢?

黃欣醫生:通乳過程中的疼痛是不少寶媽的「噩夢」。通過科學隨機對照實驗發現,用在4攝氏度溫度下冷藏過的捲心菜葉外敷能有效緩解疼痛。注意:對捲心菜葉過敏的禁止使用!

具體操作:

選取新鮮的、嫩的捲心菜葉,洗凈捲心菜葉,最好剔除捲心菜葉的徑(使其更好的服貼乳房),隨後放入4度冰箱裡冷藏。將冷藏好的捲心菜葉置於運動胸衣內,包裹覆蓋整個乳房,每2小時或捲心菜葉溫度升至與體溫一樣時更換一次,直至腫脹緩解便可停止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腫脹緩解後如仍長期使用,會降低乳汁產出量,所以寶媽們要把握好冷敷時間啊!

以上就是我們關於哺乳的那些事兒 寶媽們學會了麼?

PS: 內容來源於公眾號「協和醫生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