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不同階段的寶寶可以吃哪些調料?吃對!才能多吃飯菜身體好

丁媽親子時光 發佈 2020-08-02T12:31:36+00:00

調味品可以說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它可以增加飯菜的色香味,使食物具有美妙的味道,促進食慾,而且還有有益於人體健康。

調味品可以說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它可以增加飯菜的色香味,使食物具有美妙的味道,促進食慾,而且還有有益於人體健康。

但是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必須給寶寶清淡飲食,在寶寶很小的時候不能給他吃鹽啊糖啊醬油這些調料。

那麼問題來了,寶寶究竟多大才能吃調料?可以吃哪些調料?才能保證寶寶飯菜色香味俱全。

下面,丁媽和新手媽媽們聊一聊0--3歲的寶寶如何吃調料的問題,讓寶寶吃的快樂,長的健康。

0--1歲的寶寶不可以添加任何調料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及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兩本書中所言,嬰兒1歲以內的輔食應該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

1.不添加鹽寶寶沒有力氣?

名醫陶弘景曾經說過:「五味之中,唯此(鹽)不可或缺。」由此可見,鹽對於人體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物質,不可或缺。

鹽不可或缺指的是對我們成人,對於0--1歲之內的嬰兒是另當別論的。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我們吃鹽是為了獲取鈉元素,鈉對人體來說很重要,參與身體里眾多組織構成和代謝反應,如果人體鈉的攝入量不足,就會出現低血糖、噁心嘔吐、頭暈眼花、四肢乏力、食慾不佳等情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吃鹽沒有力氣。

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規定:1歲之內,嬰兒每天需要的鈉不到400mg(相當於1g食鹽)。

有一點媽媽們必須要明白,鈉元素不光是食鹽中,母乳、配方奶粉、主食、魚肉禽蛋、蔬菜水果中都含有鈉元素,這些食物中所包含的鈉已經滿足了寶寶的所需,所以0-1歲的寶寶已經不需要額外加鹽了。

相反,如果給寶寶攝入過多的鹽,會增加臟器的負擔,因為寶寶肝、腎等器官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代謝負荷能力有限,長期下去容易造成損傷。而高血壓、心臟病等也和過量攝入鈉密切相關。

至於老人所說的不給寶寶吃鹽,寶寶沒有力氣,大動作發育慢,這和吃不吃鹽沒有關係,主要還是根據寶寶的體質、後天環境以及養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2.不添加鹽寶寶輔食不香?

很多新手媽媽擔心不給寶寶食物中添加食鹽,輔食會不香,寶寶沒有食慾。

其實,寶寶在沒有嘗過有味道的食物前,是不會拒絕沒有添加調味料的清淡輔食的。

相反,過早給寶寶嘗過有味道的食物,很容易造成長大後的偏食與挑食。

1--3歲可以添加哪些調料?

△鹽

很多新手媽媽都知道,1歲之內的嬰兒不可以吃鹽,以為1歲之後的寶寶可以吃鹽啦,所以寶寶吃鹽時無所顧忌。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是不科學的。

1-3歲的嬰兒每天需要700mg鈉(相當於1.8g食鹽)。通常情況下,寶寶在日常食物中獲得的鈉也足夠了,所以不需要額外的增加食鹽。而添加食鹽的原則是越少越好。

很多父母在寶寶一歲以後,就開始和大人一起吃飯,這樣不利於寶寶健康。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給寶寶專門單獨製作清淡的食物。

△糖

寶寶天生喜歡吃偏甜的食物,喜歡吃糖,更有寶寶甚至對糖上癮。

媽媽們都知道,寶寶吃糖多會引起齲齒、發胖,其實多吃糖的危害遠不止這些。

吃糖太多使胃產生飽腹感,影響食慾,時間長了,會減少多其他營養素的攝入。

更有研究表明,寶寶吃糖過多,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而維生素B1的缺失,會導致所謂「甜食綜合症」,也是是兒童的情緒十分不安定,愛哭鬧、睡眠差,與同齡學童相比,學習成績因精力不集中而下降。

1--3歲的寶寶究竟吃多少糖才是合理的?不同年齡段對糖的需求量如下:

7-12個月:25-100g/天;1-2歲:50-150g/天;2-3歲:100-200g/天;4-5歲:150-250g/天

大家如果對這個沒有概念,我們可以用喝咖啡的方糖來做個比方,這種方糖,一塊大概是4-5g,50g糖大概就是10-12塊方糖的樣子。

看到這裡,很多媽媽內心會竊喜高興,10--12塊,我家孩子根本吃不了那麼多。

其實不是這樣算的,我們食物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乳糖和麥芽糖等這些明目張胆的糖。

還包括包括水果和蔬菜中的糖,以及牛奶中的乳糖和薯類中的澱粉這些隱藏的糖。

注意!果汁也是被限制的糖!

媽媽們會覺得果汁營養價值高,比白開水好,所以經常給寶寶鮮榨果汁喝。寶寶只能吃進去一顆橙子,而榨果汁需要用到5顆橙子,寶寶可以很輕鬆就可以喝進去一杯橙汁,這樣糖的攝入量就會超標。

所以,讓寶寶吃完整、新鮮的水果是最好的,而不是讓他喝果汁。

另外還需要控制寶寶的零食,寶寶的零食為了增加口感,會添加很多糖、油、其他添加劑。

例如,一瓶可樂的含糖量達到了13塊方糖的量,一瓶果粒橙果汁相當於7塊方糖,就連一小碗冰淇淋就含有3塊方糖,是不是很容易就吃超量了?

△醬油

醬油可以增加食物的色香味,是家裡最常見的調味品之一,而醬油的主要成分是大豆、水、鹽等。

為了鹽和其他添加劑不超標,兒童醬油走進了媽媽們的視野,被它們宣傳語宣傳到怦然心動:「低鈉」、「減鹽」、「淡口」、「無添加」、「強化鈣鐵鋅」、「更營養健康」……兒童醬油真的有那麼好嗎?

對此,鷗茜醫生說:

實際上,兒童醬油與成人醬油最大的區別就是價格,兒童醬油可以貴上幾倍甚至十幾倍。

所以,不要盲目地相信商家的宣傳語,每次買醬油的時候多看成分表。

為了食物的口感,可以給1歲以後的寶寶放點醬油,但是前提是控制好量,一定要少,即便是明確標註了「低鈉"字樣。

△醋

醋除了口感酸之外,還對人體有很多益處。

例如,炎熱的夏天,有時候寶寶胃口盡失,吃一些涼爽、帶酸味食品可以激起寶寶的食慾。

醋還具有殺菌、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醋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能夠促進維生素C及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

醋雖然好處多多,但是具有刺激性,而寶寶的腸胃嬌嫩,寶寶可以吃醋嗎?

從生理角度來看,嬰幼兒的胃液成分與成人基本相同,但限於發育程度,胃酸濃度比成人要低。

因此,在給幼兒烹調食物的時候,是可以添加一點醋的,對食物的消化和總體上的健康都有幫助。但是一定要注意量,其飲食中只需滴幾滴醋即可。

△雞精味精

雞精味精可以增加食物的鮮度,讓飯菜口感更好、更香,但是完全不適合寶寶食用。

味精雞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鈉能使嬰幼兒血中的鋅轉變為谷氨酸鋅,隨尿排出,造成孩子缺鋅

寶寶缺鋅會引起食慾下降、智力發育遲緩、生長發育落後等。

而且雞精和味精也容易造成孩子的味覺錯位,一旦停止吃這些調味品,孩子會拒絕飲食,造成營養不良。

△其他

其他口味較重的調味料,如沙茶醬、辣椒醬、芥末、味素等這些口味較重的調味料,容易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干擾身體對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所以不建議給寶寶食用。

寫在最後

當然不讓寶寶吃過多的調味品,也不意味著寶寶就要吃單調乏味的食物,可以巧妙的用其他食材增加食物的鮮香。

例如,可以用姜、蒜、蔥去除肉類的腥味;

可以自制無添加的花生醬、芝麻醬、番茄醬等,來增加食物的風味;

可以用海鮮、魚、菇等,熬出湯底的鮮味;

也可以巧用食物的味道,如可以用西紅柿煮湯,湯汁就會酸酸甜甜;用芹菜、香菜、韭菜這些有特殊香味的蔬菜,芹菜可以做芹菜麵條、韭菜可以做蛋黃韭菜餃子等。

總之,不能單純為了追求味覺享受,一味靠調料來增加食物的可口度。

一開始添加輔食就要讓寶寶吃清淡,這是影響寶寶一生的好習慣。不給孩子過多的調味品這並不是虐待,是對孩子的愛和保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