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笨蛋兒子培養成天才,掌握他的教育理念,孩子想不成才都很難

豆媽優選 發佈 2020-06-14T09:33:56+00:00

很多人覺得一個孩子是不是天才是由他的基因決定的,是從出生就決定了的,實則不然。孩子成為天才還是普通人與家長的教育也有關係,如果孩子在幼時可以接受好的教育,那麼普通的孩子也有成長為天才的機會。

很多人覺得一個孩子是不是天才是由他的基因決定的,是從出生就決定了的,實則不然。孩子成為天才還是普通人與家長的教育也有關係,如果孩子在幼時可以接受好的教育,那麼普通的孩子也有成長為天才的機會。

卡爾·威特是德國19世紀初的一位鄉村牧師,他在青年的時候就提出「教育必須從幼兒開始」的理念。卡爾對於自己的孩子以及自己將來對於孩子的教育抱有很大的期待。然而卡爾很不幸,他的第一個孩子還沒出生就夭折了,他只能收拾好自己的情緒為下一個孩子的出生做準備。

在孩子還沒出生就給孩子取名卡爾,希望能用自己的名字給孩子帶來好運。終於等到第二個孩子出生,不幸的是,小卡爾出生時臍帶纏住了他的脖子,儘管經過醫生的搶救孩子存活了下來,但是孩子的智力存在問題。但是卡爾爾並沒有放棄,他相信只有用正確的方法教導孩子,他的孩子一定能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

記住以下兩點,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天才的無限可能。快來看看是哪兩點吧。

1.即使有天賦,如果缺乏後天教育也無法成功

初中有篇課文《傷仲永》就講了這個道理,孩子在小時候才華出眾,但是家長目光短淺,沒有對孩子的天賦進行培養,導致最後孩子「泯然眾人矣」。天資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進行正確的後天教育,天資也會漸漸消失,最後會逐漸墮落為一個庸人。

2.後天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成功

卡爾並沒有對孩子放棄,他細心照顧孩子的方方面面。他想盡一切辦法鍛鍊孩子的思維,激發他對於學習的興趣。卡爾在孩子小時候就給孩子買很多書,給他講很多的故事,並鼓勵孩子學習一切新奇的事物。卡爾堅信:後天的教育才是孩子成才的關鍵因素。只要教育方法正確,他相信他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了不起的人。

終於,卡爾的心血沒有白付,小卡爾在爸爸的教育下,不到十歲就掌握了德語、法語、義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六種語言,成為了別人口中的小天才。再後來小卡爾·威特在9歲和10歲分別考入萊比錫大學和哥廷根大學;13歲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書;14歲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出版了新書《但丁的誤解》;之後,小卡爾·威特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裡教學,並成為了一名受人尊重的老師。

當別人詢問卡爾是怎樣把自己的孩子從剛出生的一個智力被認定有問題的孩子培養成一位現在大家公認的天才的。卡爾只說了一句話——後天的教育才是孩子成才的關鍵因素。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幼時教育方法得當,最後也可以成為不平凡的人。

從卡爾的教育方法中我們可以得出培養孩子的幾個重要因素:開朗的性格、豐富的知識、敢於冒險的精神、無畏的品格和健康的身體。

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是一個需要投入大量心血的事情,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孩子的教育最佳時期,否則即使孩子有天資,最後也會由於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而逐漸變成普通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