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大潮下「非遺」借網出海,凝心聚力弘揚傳統文化

言之有范 發佈 2020-06-15T18:28:28+00:00

今日看點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非遺」元素充分涌流到了抗疫大潮之中。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思考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如何借網出海,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這艘大船上,駛向至「地球村」每個角落,發出令世界矚目的耀眼光芒。

今日看點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非遺」元素充分涌流到了抗疫大潮之中。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思考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如何借網出海,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這艘大船上,駛向至「地球村」每個角落,發出令世界矚目的耀眼光芒。

作者 | 劉妍(中國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廣東省網絡作協理事,廣東作家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

新冠肺炎疫情突襲,這不光是對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場大考,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試金石。抗疫期間,優秀傳統文化借網出海,廣泛參與抗疫文藝的生產創作和傳播。「非遺」元素的抗疫文藝題材在科學防控、對「逆行者」讚美、鼓舞振奮人心、緩解疏導人們焦慮不安心理等方面,發揮著凝聚人心,提振精氣神的獨特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何為「深厚」?指的是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內在思想力量強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由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制度文明的重要貢獻。

潮繡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中華民族在長期奮鬥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充分運用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積累的偉大智慧。以廣東抗疫文藝作品所呈現的「非遺」題材元素為例,潮州花燈、剪紙、廣彩、泥塑,精彩紛呈,歷史感、時代感、現實感、時尚感皆具,「50後」「60後」看後,勾起往事喚醒懷舊情感體驗,「90後」「00後」讀後獲得全新的視覺體驗。

以潮州花燈為例。潮州花燈系第一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非遺」。其歷史源遠流長,屬於南派花燈,與北派花燈,一南一北,遙相輝映。其產生的確切年代很難考證,但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新安佘民刊本《荔鏡記》第六齣《五娘賞燈》中已多處描寫潮州城府遊玩花燈的情景,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非遺花燈古樸、純美,全手工製作,耗時長,題材來源大多生活化、戲劇化、故事化、經典化。如《若非身負重責,怎會減掉青絲》《團結才有力量》等。"十萬火急!海外醫療救災組織在泰國曼谷購買捐贈武漢醫院的物資滯留泰國素萬那普機場!"潮州市僑青志願者協會會長蔡顯灼轉發柬埔寨隆都花醫院負責人劉保君的一則微信消息後,潮州花燈非遺傳承人黃燈快速反應,半天后,以劉保君先生在機場發出信息為場景,運用花燈的表現手法、重要元素,創作出作品《團結才有力量》。近年來,已處於式微的潮州花燈在嶺南地區屬於「獨孤一味」,傳承人僅有6人,目前還能全身心創作的不過3人,年紀最大的67歲,最小的34歲。它只流傳在潮汕地區和有「潮水所至」的潮汕籍華人華僑地區,而在東南亞地區,其辨識度和認知度較高。

古羅馬的詩人、批評家賀拉斯認為,創作與傳統不可分,作者應熟悉當代生活與風尚,發現人的類型和共性,並創造具有時代特徵的詞彙。一句「無論風暴將我帶到什麼岸邊,我都將以主人的身份上岸」成為千年來傳頌的佳句。生於斯、長於斯的韶關南雄「非遺」傳承人謝俊茹,利用古老的旋木技藝創作一系列的抗疫題材文創產品。例如,一款中草藥香薰盒,繪製了一個白衣天使拿著盾牌對抗病毒,表達致敬逆行者之意。還有武漢標誌的黃鶴樓等通過早已被人們淡忘的旋木技藝,借網出海傳播,重回「地球村」村民的視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廣東省廣彩非遺傳承人翟惠玲攜高徒市級傳承人周承傑先生,共同創作了一幅歌頌疫情之下軍醫們勇敢堅毅的廣彩作品,用飽含深情的筆墨色彩描繪奮戰在救死扶傷一線的當代軍人軍醫形象。花燈、旋木、廣彩技藝文化外,剪紙藝術同樣給人們的心靈帶來了慰藉。「非遺」剪紙傳承人許遵英以潮陽民間剪紙「花中套花」「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傳統手法而創作的《眾志成城,天佑中華》,張在躍的《從我做起》《戴口罩》等作品讓人眼前一亮。大吳泥塑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吳維清的《鍾馗賜福》《驅疫劍出鞘》作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繡技法」傳承人李曉丹採用雙面繡突出人物、氣場十足的《眾志成城,共同抗疫》……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人類在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制度文化,因地域、民族、歷史、風俗的不同,而異彩紛呈,各具特色。制度文化的核心,是由歷史演化產生或選擇而形成的一套傳統觀念,尤其是系統的價值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選擇與確立,必然會打上自己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的深深烙印。

「非遺」的傳承人依託一件件實打實的作品,在特殊時期,借網出海,名揚海外,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這艘大船上,駛向至「地球村」每個角落,代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非遺」藝術作品必能發出令世界矚目的耀眼光芒。

END

美 編 | 鞏 儀

第十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變化的主題中感受不變的宗旨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感悟習近平的非遺情緣

非遺與扶貧「相愛」這件事兒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創意時代,傳統非遺的「尋新之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