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聽話」,留心小兒中耳炎

逸仙藥師 發佈 2020-06-19T02:21:25+00:00

我們的耳朵里有一層薄薄的膜,叫鼓膜,鼓膜把耳朵的通道分隔成兩部分,外側叫外耳道,內側叫中耳,請看下圖。

作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張俊洲

審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陳楚雄

我們的耳朵里有一層薄薄的膜,叫鼓膜,鼓膜把耳朵的通道分隔成兩部分,外側叫外耳道,內側叫中耳,請看下圖。

中耳炎是發生在中耳腔的各種炎性病變,中耳炎主要分為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水)、中耳膽脂瘤以及特殊類型中耳炎。按是否化膿又分為非化膿性中耳炎以及化膿性中耳炎。

中耳炎好發於兒童,多見於1~6歲的小朋友,這是因為兒童的器官尚未完善,咽鼓管較短,管腔相對較大,咽口位置較低,更易使上呼吸道感染致病微生物進入中耳,進而造成中耳炎。此外,嬰兒吐奶、嗆咳及擰鼻涕用力過猛時,也容易導致細菌從咽鼓管進入到中耳,從而引起化膿性中耳炎。

小兒中耳炎雖然不危及生命,但兒童特別是嬰幼兒的表達能力差,很容易延誤病情,如果治療不當很容易發生耳聾,嚴重影響患兒今後的生活質量,因此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影響兒童聽力。

小兒中耳炎的主要症狀是耳痛、耳鳴、鼓膜穿孔、流膿以及聽力下降,其他症狀如怕冷、乏力、發熱、食慾減退等。因此,如果寶寶不「聽話」、注意力不集中、答非所問,或需要大聲才能聽到,家長就要警惕是否為小兒中耳炎可能,並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小兒急性中耳炎主要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從咽部、鼻部向咽鼓管蔓延,細菌(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等)侵入鼓室,也可以是由病毒感染。在機體抵抗顯著下降、中耳營養及其反射活動發生變化時(如受涼、過度疲勞、高熱、傳染慢性消耗病、維生素缺乏、外傷等)更容易發生。如果小兒急性中耳炎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中耳炎,需要注意。

小兒急性中耳炎的藥物治療

如果發現小兒有膿液或其他分泌物應送實驗室檢查,以明確感染微生物的種類。如未能明確致病菌,通常小兒急性中耳炎的最常見的3種致病菌包括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卡他莫拉桿菌。因此抗菌藥物的選擇應該能夠覆蓋這三種病原菌,比如口服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第二代頭孢、第三代頭孢等,青黴素和頭孢過敏者可選擇阿奇黴素。


外用抗菌藥物滴耳液如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妥布黴素滴耳液可以直接進入感染處,殺滅細菌,但是如果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通常鼓膜是完整的,因此滴耳液容易被鼓膜擋在中耳的外面,難以進入中耳道起作用。當然如果有外耳炎、急性中耳炎有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孔等情況下,使用外用抗菌藥物滴耳液效果還是不錯的。

局部外用藥物注意:(1)用藥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內膿液,膿量多時,用水清洗;膿量少時可用3%雙氧水或硼酸水清洗。(2)用棉花簽拭凈或以吸引器吸盡膿液後方可滴藥。

如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等也應積極治療,治療的藥物通常包括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汀、西替利嗪、左卡巴斯汀)、外用激素類(如布地奈德、莫米松、氟替卡松等)、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如孟魯司特鈉)。

注意如果寶寶需要抗菌素治療,就一定要堅持給寶寶按療程用藥。即使急性中耳炎的症狀已經消失,也不能放鬆治療,一定要找醫生複診,不可擅自停藥或放鬆治療,以免復發!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中耳炎?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辨:

1、患兒耳部附近頭部劇痛,不肯吃東西、哭鬧,不願入睡。

2、發燒,中耳炎往往伴隨著突然發燒,體溫可升至37.8℃至40℃。

3、看有無化膿,如果耳朵中流出黃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跡的液體,那麼你的寶寶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4、是否出現聽力障礙,具體的表現為,他可能會把電視機的音量放得比平時更大,或者經常會要求你重複剛剛講過的話。

如何預防兒童患中耳炎?

在生活中要讓孩子保證充足的睡眠,積極鍛鍊身體,提高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預防感冒,防止感冒引起兒童中耳炎,一旦感冒要積極治療。

教孩子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不要兩側同時擤。

積極治療臨近器官的疾病,如腺樣體肥大,扁桃體炎,鼻炎,鼻竇炎等。

兒童游泳的時候要戴耳塞,不要在不乾淨的水中游泳,洗頭洗澡時避免耳內進水。

避免不適當的挖耳,掏耳朵,以免損傷耳道引起感染。

飲食宜清淡,多食蔬菜和水果,少食乾燥,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

參考文獻:

小兒中耳炎/ 郭玉德編著. -2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1

兒童急性中耳炎診療-臨床實踐指南(2015年制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