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爸爸帶娃,爹味十足,真夠野

米粒媽頻道 發佈 2020-06-19T02:19:47+00:00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前段時間,米粒媽偶然看到一段視頻,作家苗煒坐在書房的沙發上,讀著書,他兩三歲的兒子就在沙發背上爬來爬去。我不確定孩子是不是在聽爸爸讀書,還是只對窗外的雲啊、樹啊、鳥啊感興趣,但那個畫面真的太美好了。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前段時間,米粒媽偶然看到一段視頻,作家苗煒坐在書房的沙發上,讀著書,他兩三歲的兒子就在沙發背上爬來爬去。

我不確定孩子是不是在聽爸爸讀書,還是只對窗外的雲啊、樹啊、鳥啊感興趣,但那個畫面真的太美好了。

我想起米粒小時候,我們也是這樣,我或者米粒爸讀著書,米粒有時候好奇地湊過來看看,有時候直接跑開了,有時候就自顧自地做著自己的事。

我們也不去在意他聽沒聽進去,聽進去多少,只是單純地享受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苗煒說,他家裡的書房是朝東的,每天早上陽光很充足,他就會早起在那裡工作一會兒,等孩子起床後,他就會去陪孩子玩。

他很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過程,跟孩子在一起,他知道了水母是什麼樣的,海葵又是什麼樣的,它們的英文名稱是什麼……

他說在跟孩子一起學習、探尋世界的過程中,讓人重新回到了理性的狀態。

因為有了孩子,他可以在未來十幾二十年重新走在求知的道路上,對外面喧囂的世界,可以置之不理一會兒,這是特別巨大的一個安慰。(哈哈哈,真是文人本色,說起話來也酸酸的)

說實話,跟「爸爸帶娃,活著就好」相比,有這樣覺悟和思考的爸爸,真的不多見。

出於好奇,米粒媽特地讀了苗煒的書《給大壯的信》,看了他給兒子大壯寫的38封信,我的第一感覺是,大壯可真幸運,有這樣一個願意陪他玩、看著他成長的「大齡爸爸」。

苗煒說,他48歲「老來得子」,非常高興,在月子中心照顧老婆孩子,有一天晚上睡不著覺,就給兒子寫了第一封信。



後來便一發不可收拾。他把自己的故事、自己從書中讀來的故事,全部寫給了自己的兒子。沒有口號式的訓導、沒有自以為是的寄望,有的都是最最重要的生活智慧。

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苗煒在月子中心給兒子寫的第一封信,講了自己上學時學數學的經歷。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出了一道很難的應用題,班裡沒人做得出來,苗煒不肯放棄,放學後也不回家,一直在教室里琢磨,最後終於被他給解出來了,他第一時間跑到老師辦公室,宣布自己成功了。

那種充滿智慧的閃光時刻,直到現在,他還記得。

過了一年,他學了未知數,應用題一下子變得異常簡單,毫無神秘感。但與此同時,新的知識又帶來了新的魔力和挑戰。

一個孩子,從數蘋果香蕉開始,到數數,到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到用ab代替數字,再到負數、平方根、方程式、函數……

在十幾年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攻克難關,又面臨新問題,再重新尋找解決辦法,這才是真正的樂趣所在。

有專家估算,一個孩子長到21歲,他在遊戲上花費的時間大約是10000小時,而10000小時足足可以讓一個21歲的年輕人拿到博士學位了。

遊戲好玩嗎?苗煒說,他在玩遊戲的時候,確實有那種「心流體驗」,但這種心流體驗不只是玩遊戲才能獲得。

他在寫長篇小說時也有這樣的體驗,那時候每天心心念念就是這個故事,心裡被幸福感充盈的感受足足持續了一年。

這一點米粒媽非常認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獲得的滿足感遠比打遊戲要更猛烈、更刺激,比如運動、比如藝術、比如學一項新技能,了解一個新事物,都會有這樣的心流體驗,而且,會獲得更高階的心理享受。

與其跟孩子嘮叨一萬遍「好好學習」,不如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真正的樂趣和成就感,只有這種自內而外的推動,才能陪伴孩子走得更長遠。

不取悅他人,做讓自己開心的事

大壯16個月大的時候,苗煒發現小傢伙特別醉心於大人的表揚。

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就會自己舉起一隻手指,然後期盼著大人也作出同樣的手勢,求誇獎、求表揚。

苗煒在給兒子的信中講了一件自己小時候討好老師的糟糕經歷。

小學時 ,學校和老師都宣揚拾金不昧,撿到錢交給老師的同學,都會得到老師的表揚。

苗煒有一次為了得到表揚,把買冰棍剩的兩分錢送到了辦公室交給老師,說是撿的錢。沒想到,老師看了一眼,直接揭穿:這是買冰棍剩下的錢吧?

最後,討好老師的結果就是:沒得到表揚,還損失了兩分錢。

這個故事,咱們看來好笑又微不足道,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確實是一次糟糕的經歷。

其實人難免會生活在別人的審視和評價中,發個朋友圈,不是也希望得到朋友的關注,然後獲得個贊嗎?

但有時候,刻意的取悅和討好他人,常常演變成卑微的遷就,對對方有太多的期待,最後也可能換不來自己想要的那份尊重。

告訴孩子:取悅他人,不如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世界很複雜、人性很複雜,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決定別人怎麼說、怎麼做,至少我們可以選擇怎樣做自己。

讓孩子明白,世界是複雜的

苗煒說,等孩子長大了,他希望把書架上那些文學書都扔掉,哈哈哈哈~

他說自己很矛盾,一邊給孩子講各種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想讓孩子從文字中獲得啟發和智慧,但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多愁善感,太過敏感。

他希望孩子不要總是去考慮別人想什麼,做什麼,情商高固然重要,但前提是,別讓自己太委屈。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應該更「大條」一些,才能不會那麼辛苦。

米粒媽知道,很多父母都極力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有愛的環境,恨不得讓孩子一輩子都能簡單快樂的生活。

這樣容易讓孩子的內心敏感又脆弱。受不得一點委屈,聽不見一點反對的意見。

真正的愛,不是過度呵護,而是養出一個皮實耐摔打的娃。畢竟,世界上除了父母,不會每個人都無條件愛著他!

陪伴孩子成長,就是要幫助他們慢慢認識到世界的複雜,讓他們在真實生活的錘鍊中,找到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的最舒服的一種狀態。

這很難,但真的很重要。

陪伴孩子,比上月球更重要

雖然是「老來得子」,但苗煒給孩子的陪伴一點不少。

不是趕鴨子上架,而是自然而然地把孩子擺在了生活中更重要的位置。

他說,有了大壯之後,整天跟著孩子,自己的社交活動少了很多。出去吃飯、喝酒,基本上都沒有了。

(苗煒和孩子在紐西蘭▲)

孩子半歲的時候,有機構邀請他去南極玩兒半個多月,苗煒直接回絕了,說要在家陪孩子。

沒孩子的時候他肯定一口答應,去南極,多難得的機會啊!但有了孩子之後,他說「月球都不去」

但你說他是圍著孩子天天轉,整日教這個學那個,給孩子安排這個布置那個的焦慮老父親嗎?也不是。

《給大壯的信》這本書的結尾有這麼幾段話:

「希望」是個好東西,沒準兒是最好的東西。我相信,在你的劇本里,你會寫下成千上萬的希望。

但在這些信里,我一直避免使用「希望」這個詞,因為不加控制的話,這個詞就會被我用上一百次甚至更多。

我的確是滿懷希望的,每一個心底的希望,伴著更多無聲的祈禱。生機勃勃又小心翼翼。

很多爸爸會說,不知道怎麼跟孩子玩,不知道陪孩子做什麼。

米粒媽想說,父親不需要用遷就的姿態去迎合孩子,陪伴是相互的,像苗煒這種跟孩子差了半個世紀的父子,不是也有自己獨特的相處模式嗎?

一起看場球,下廚做頓大餐,修理家裡的電器,爬山露營,讀書寫字,討論時事,研究黑科技,一起打遊戲,教孩子編程……這些,都是陪伴。

無所謂男孩女孩,也無所謂大人孩子,彼此分享自己的世界,學習新知,才是又酷又有愛的親子生活。願每個爸爸都不缺席孩子的成長!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