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通河釣魚到底對不對?長春市民求助「12345」

新浪吉林 發佈 2020-06-20T03:20:10+00:00

在伊通河畔,聚集著大量垂釣愛好者 實習生 李嘉欣 攝近幾年,隨著伊通河治理工程的推進,伊通河生態環境的改變,是每個長春人看得見、摸得著的,伊通河沿岸也成了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但同時也吸引了眾多與管理人員「打游擊戰」的垂釣愛好者。

在伊通河畔,聚集著大量垂釣愛好者 實習生 李嘉欣 攝

近幾年,隨著伊通河治理工程的推進,伊通河生態環境的改變,是每個長春人看得見、摸得著的,伊通河沿岸也成了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但同時也吸引了眾多與管理人員「打游擊戰」的垂釣愛好者。

近日,有多名市民致電長春市12345市長公開電話,反映了這一現象。有的市民認為,垂釣者影響了兩岸的環境衛生,並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應該禁止在伊通河畔垂釣。也有市民來電詢問,為何不允許在伊通河畔釣魚?對此,長春晚報記者進行了踏查。

市民反映:

釣魚者經常會留下很多垃圾

市民郭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上下班時,都會發現在和美路與暢溪街交會處的伊通河畔,有大量市民垂釣。「每天都差不多能看到近百人在釣魚,如果天氣晴好時,人會更多。」郭先生說,「這些釣魚者,好像沒有看到附近的禁止垂釣的警示牌,但是他們也是怕管理人員的,所以總是在管理人員上班前和下班後釣魚。」

「我算是長春的『坐地戶』了,一直住在伊通河附近,我見證了伊通河由濁到清的這個過程,也看到了長春市政府整治伊通河生態環境的力度。」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釣魚現象,說明伊通河的生態環境變好了,如果河水像幾十年前那樣渾濁不堪,臭味四溢,我才不信會有人到這裡釣魚呢!」

王先生表示,他這麼說並不代表贊同在伊通河釣魚的行為,畢竟伊通河上是禁止垂釣的。「釣魚者經常會在河畔留下菸頭、塑料袋、食品袋等垃圾,對伊通河兩岸的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王先生說,「作為城市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應該遵守這個城市的規則,不被規則所允許的,就應該是一種不文明行為,我們就應該自發抵制。」

記者踏查:

垂釣者會避開執法人員

6月16日9時,記者來到和美路與暢溪街交會處的伊通河岸。此時,陽光暖暖地灑下來,伴隨著和煦的微風,空氣中飄著陣陣花香、草香、泥土香。

河水盪起陣陣漣漪,伊通河秩序維護處的執法車在伊通河兩岸穿梭著。記者在沿線3公里左右的距離觀察了近兩個小時,並沒有發現垂釣者的身影。

身著「伊通河管護」字樣服裝的工作人員正在河畔低著頭撿垃圾,他向記者說明了原因:「白天的時候,一直有秩序維護處的人檢查,垂釣的人就走了。等到晚上和清晨,秩序維護處的人下班了,垂釣的人就又來了。尤其是周六和周日,老多人了。」他一邊說著,一邊沒有停下手裡撿垃圾的動作,「一些小菸頭就是垂釣的人扔的。」

記者攔住了路過的伊通河秩序維護處的小摩托車,一名王姓工作人員抬起黝黑的面龐,向記者講述:「早6點到晚6點,我們上班時間遇到垂釣的市民,會立即進行勸告。這些人一般都是退休的老年人,除了偶爾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垂釣者,大多數比較配合。」

同時,王先生有些哭笑不得:「早晨6點到7點是我們勸說市民的高峰期,因為我們6點上班,6點前,會有不少市民來此垂釣。到我們上班點兒了,有的市民就走了。」王先生撓撓頭有些無奈地說,「走是走了,晚上我們下班,垂釣的人就又來了。」

垂釣者——

「就是圖個樂呵」

當晚6時30分,長春晚報記者再次前往和美路與暢溪街交會處伊通河沿線,還沒等到達目的地,就發現車輛漸漸多了起來。到達伊通河沿線後,記者發現,附近停車場的車已經停滿了。不時會有身背釣魚竿,拎著抄網等釣魚裝備的市民從停車場車行道上橫穿馬路到達對岸。

約500米的河堤邊,記者看到了近50位垂釣的市民,場面頗為壯觀。其中垂釣者多數為老年男士,也不乏女士、年輕人和陪伴的孩童。他們大多戴著帽子,坐在小板凳上,手撐釣魚竿,眼睛注視著水面漂浮的浮漂,悠然地等待著魚兒來咬鉤,偶爾有魚上鉤的時候,拋竿、提竿、溜魚、收魚、再上食、再拋竿……動作一氣呵成。

記者挨個朝垂釣者的小桶里看了看,除了一位垂釣者的桶里有幾條小魚,其餘的多數只有一兩條泥鰍。

其中一位老者取下釣到的魚後一把扔回河裡,「我們年紀大了,出來釣魚也不吃,就是圖個樂呵。」一位收穫頗豐的女士邊釣邊樂呵呵地和家人說:「再釣幾條夠吃一頓了。」

旁觀者——

這樣真的安全嗎?

有的人安靜地看著河面,有的人和身邊的老友聊著天,有的人還隨身帶著口糧,邊釣魚邊吃上一口……看似是平靜祥和的畫面,可是仔細一看,不禁讓人有些擔心。

垂釣者多數坐在河邊的石頭斜坡處,沒有任何防護,記者用腳踩了踩離岸邊最近的石頭,發現有一些已經鬆動。

記者還看到兩位年輕男士在高處傾斜的河堤上橫躺著,大半個身體傾斜出來,用漁網向河裡掏著,旁邊還放置著小桶。讓人不禁產生疑問:鋒利的魚鉤,鬆動的石塊,河邊的孩童,斜坡處坐著的垂釣者……這樣真的安全嗎?

記者還注意到,在現場的草坪上,雖然附近就有垃圾箱,但是仍有一些釣魚者將食品袋、菸頭等垃圾隨手丟棄在草地上,與伊通河的景致相比,非常不協調。

管理方——

已經開放了兩個垂釣點

針對市民向12345市長公開電話辦公室反映的問題,伊通河管委會進行了回覆:伊通河管委會會加強對釣魚行為的監督和管理,加大巡邏頻次,對釣魚的市民進行勸阻。

也有一些市民諮詢伊通河沿岸為何不允許市民釣魚,對此,伊通河管委會表示,目前伊通河沿線參照景區標準進行管理,所以不允許市民釣魚,希望市民理解。

記者聯繫上了伊通河管委會行政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崔先生。崔先生表示,市民對伊通河垂釣一般有兩種意見,一是「你們為啥不讓我釣?」一是「你們為啥讓他們釣?」

崔先生說,根據《長春市公園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伊通河沿線非景釣區禁止釣魚,禁止捕魚。尤為重要的是,伊通河管委會建議市民從自身安全考慮,不要去垂釣。「6月份已經進入汛期,伊通河的上游是新立城水庫,開閘放水時都是臨時才能得到通知。水流特別急,很容易出現危險。」崔先生說。

據其介紹,為了對市民的安全負責,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秩序維護處的100餘名工作人員巡邏的頻次增加了,但是對於「打游擊戰」的釣魚者,他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崔先生表示,市民如果想要垂釣,可以到規定的垂釣點內。目前伊通河已經開放了兩個垂釣點,並且有專業人員維護垂釣點的安全。如果市民到景釣區,最好是白天來,不要在凌晨或者是晚上垂釣。

「咱們伊通河旁邊的燈有的不夠亮,容易發生安全問題。」崔先生說,「我們不是要剝奪市民垂釣的樂趣。保證民眾的安全,維護伊通河沿線的秩序,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此前一周噪聲污染、 占道經營等問題 最受關注

此前一周,長春市長公開電話辦公室受理市民有效反映23682件,環比小幅上升。

其中,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與此前的熱點問題基本一致,排名靠前的問題分別是——占道經營、噪聲污染、物業管理、交通秩序,其中噪聲污染、占道經營、環境衛生問題環比上升幅度較大;儘管物業管理問題排名靠前,但是較此前有了較大的降幅,環比下降8.11%。

在民生保障方面,此前一周反映停水問題697件,較此前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據了解,這些停水問題主要是局部管道故障和重點工程排遷引起,均在較短時間內就得以解決。在停水區域方面,朝陽區、南關區、綠園區較為集中。此外,市民反映供電問題124件,供氣問題144件,反映較為平穩,與上一統計周期基本持平。

市民關注的這些熱點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1.有村民反映榆樹市農村地區一些廢棄房屋和建築物內有大量蝙蝠棲息,擔心存在病毒傳播隱患。對此,榆樹市有關部門第一時間展開調查處理。經勘察,空房內蝙蝠數量較大,林業局已上報省林業廳,成立研究蝙蝠病毒專家組後,專家組抵達保壽鎮靠河村10組,對1000多隻蝙蝠進行專業抓捕,並野外集體放生。

2.寬城區兆豐凱旋明珠小區有市民反映,小區自來水中有異物,居民擔心水質安全。寬城區政府有關部門回復稱,專業部門已完成該小區水質檢測,報告顯示,各項指標合格,符合飲用水標準。寬城區近一周內未收到居民投訴水質問題,下一步會持續關注該小區水質情況。

(來源:長春晚報 記者:邢陽 實習生:李嘉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