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百度後有滴滴 Robotaxi加速落地 自動駕駛離我們還會遠嗎?

觀研天下 發佈 2020-07-02T10:19:09+00:00

前有百度、文遠知行,後有高德、滴滴,Robotaxi賽道如今擠滿了著急落地的網際網路公司。事實上,全球自動駕駛的商用最早發生在2018年12月,Alphabeta旗下子公司、全球自動駕駛領頭羊Waymo推出自動駕駛載人服務WaymoOne並在鳳凰城上線,之後通用、奧迪、本田等企業紛紛加入自動駕駛領域,海外市場發展火熱。



前有百度、文遠知行,後有高德、滴滴,Robotaxi(自動駕駛網約車)賽道如今擠滿了著急落地的網際網路公司。6月27日,滴滴在上海首次面向公眾開放Robotaxi服務,用戶可通過滴滴App線上報名,審核通過後即可免費呼叫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試乘體驗。

事實上,全球自動駕駛的商用最早發生在2018年12月,Alphabeta旗下子公司、全球自動駕駛領頭羊Waymo推出自動駕駛載人服務WaymoOne並在鳳凰城上線,之後通用、奧迪、本田等企業紛紛加入自動駕駛領域,海外市場發展火熱。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海外自動駕駛概念炒得火熱的同時,國內幾大自動駕駛巨頭並不甘於落後。在過去一年的時間中有關RoboTaxi落地進展事件密集發生,涉及的公司主要是百度、文遠知行WeRide、AutoX、滴滴、小馬智行PonyAI等。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Robotaxi的車輛規模小和運營區域主要受到車輛成本和道路安全兩個因素的限制。

在車輛成本方面,據孟醒透露,「目前一輛滴滴自動駕駛車輛成本在100萬元以上。安全員的整體錄取率只有1%左右,培訓時間在1-2月左右」。

在道路安全方面,車路協同是我國特有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據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11部委聯合發布的國家頂層設計文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也明確了車路協同發展的重要性。

但是如何簡單衡量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狀態?其主要靠綜合無人駕駛的測試里程數、「脫離」次數二個指標,數據來源根據的是DMV公布的自動駕駛路測里程及「脫離」數據。其中,「脫離」次數是指在遇到自動駕駛系統無法處理的情況時,駕駛員人工干預的次數。

截止2020年2月26日,全球共有64家公司擁有加州的自動駕駛路測牌照(需配備安全員)。其中,有五家公司獲准能用自動駕駛

汽車

運送乘客,包括Aurora、AutoX、小馬智行、Waymo和Zoox。從2019年實現路測結果來看,36家公司的測試車輛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測試累計里程超288萬英里,其中有六家公司測試里程不過100英里,分別是法雷奧、BoxBot、Telenav、寶馬、特斯拉和Ridecell。有兩家公司因未按時提交「脫離」報告而被吊銷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分別為Roadstar.ai以及小鵬汽車北美的Xmotors.ai。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每「脫離」一次路測里程(測試里程數/「脫離」次數)來看,位居世界前列的企業有:百度每1.8萬英里脫離一次,Waymo每1.3萬英里脫離一次,Cruise每1.2萬英里脫離一次,AutoX每1萬公里脫離一次,小馬智行每6476公里脫離一次,Nuro每2022公里脫離一次,Zoox每1596公里脫離一次。

編輯搜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綜上所述,自動駕駛的普及需要解決路權、高精地圖、定位和安全等問題,與傳統網際網路項目問題相比要複雜的多,在解決過程中只能一步步積累經驗。不過,在國家政策、高精度定位智能車以及百度、滴滴等多重利好因素髮力推動下,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有望加速。

而在之前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上發布的「節能與

新能源

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就有提到,至2020年,汽車產業規模將達3000萬輛,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車輛的市場占有率將達50%;力求高度或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在2021-2025年能夠上市;2026-2030年,每輛車都應採用自動駕駛或輔助駕駛系統,自動駕駛汽車熱潮襲來。因此,真正實現「脫手脫腳」的自動駕駛離我們還會遠嗎?(WYD)

​以上數據參考資料《2020年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前景研究報告-產業供需現狀與未來趨勢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