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情緒解讀:你的情緒里,藏著孩子的世界觀

媽媽深呼吸 發佈 2020-06-29T23:21:15+00:00

導讀:情緒化的人,喜怒無常,情緒波動劇烈,常常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上一秒可能還非常高興,下一秒就可能變得悶悶不樂,焦躁不安,相信很少有人願意和這類人共事。

導讀:

情緒化的人,喜怒無常,情緒波動劇烈,常常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上一秒可能還非常高興,下一秒就可能變得悶悶不樂,焦躁不安,相信很少有人願意和這類人共事。

如果回顧一下他們的成長軌跡,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這類人情緒化的特點一般都跟童年的經歷有關。與成人相比,孩子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情緒化的問題更加嚴重,如果在童年沒有養成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這就是本文包麻麻要跟探討的問題。

在心理學上,情緒是這樣被定義的:

情緒是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總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喜、怒、哀、樂、憂、懼等等。

從特點上分,情緒可以分為積極情緒和負面情緒從習得方式上分,情緒可以分為先天具備的基本情緒後天習得的複雜情緒

五種基本要素構成了我們的情緒:

  • 認知評估,注意到外部世界發生某件事情之後,我們的認知系統會對該事件產生評價,進而引發情緒,比如受到父母的批評之後,孩子把這件事歸類為負面事件;
  • 身體反應,情緒變化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應,比如人在恐懼的時候,瞳孔會不自覺放大,肌肉緊繃,心跳加速;
  • 感受,人們所體驗到的主觀感情,比如受到父母批評的孩子,身體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反應,主觀意識通過觀察,把這些反應定義為沮喪;
  • 表達,通過面部表情、聲音和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狀況,比如孩子受到批評之後哭泣;
  • 行動的傾向,主觀情緒產生的行為動機,比如悲傷的時候想要找人傾訴,快樂的時候想要分享。這五個要素共同構成了我們的情緒。

那麼,影響情緒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第一,認知因素

認知是影響情緒最重要的因素,相同的環境,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比如,相同年齡,相同性別,相同身體特徵的兩個孩子,在面對家長或者老師的批評時,一個可能會產生沮喪,悲傷和對抗等負面情緒,而另一個可能會表現的漫不經心,毫不在意。

這些全都取決於兩個孩子對批評的認知。孩子的主觀認知來源於家長的長期教育,正確的認知系統才能導致正確的歸因。

第二,性格因素

孩子有四種性格類型,分別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不同的性格類型在面對同樣一件事物時也會導致出現不同的情緒:

  • 膽汁質的孩子情緒變化比較劇烈,波動起伏大,容易急躁;
  • 多血質的孩子活潑好動,待人接物比較熱情,情緒變化比較快,有較好的自我調節能力;
  • 粘液質的孩子比較內向,冷靜,沉默寡言,情緒比較穩定,有較強的自我調節功能;
  • 抑鬱質的孩子基本特點與粘液質孩子相同,但性格更加壓抑,心理十分脆弱,更容易出現悲傷、沮喪等負面情緒。

第三,環境因素

環境也是影響人的情緒的一大因素,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和聞到、嘗到的所有東西幾乎都能夠引起情緒變化。心理學研究證明,紅色可以使人快樂,黃色可以讓人感到興奮,黑色會讓人感到悲傷,而藍色可以帶給人涼爽的感覺,如果一個人長期居住在灰色的環境中,則會感到壓抑

為了驗證環境對情緒產生的影響,心理學家曾經把兩隻飢餓的狗關在不同的籠子中,只給其中一隻狗吃骨頭,最後,那隻沒有吃到骨頭的狗產生了憤怒、敵意、衝動等負面情緒。

除了這些之外,氣味和味道也會對情緒產生影響,比如,吃甜食可以讓人情緒高漲,而咖啡則會讓人覺得興奮

兒童所處的環境,幾乎都是由家長創造的,家裡的環境和布置,家庭氛圍,家人之間的關,家長對孩子的態度等等都是影響孩子情緒的重要原因

要想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家長應該先學會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一,表情可以緩解情緒

研究表明,人的表情可以改變自身情緒,微笑可以明顯減少負面情緒。比如,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在批評孩子之前,先對著鏡子微笑,等自己的情緒緩和之後再做處理,這樣不僅能夠保持理智,緩解緊張的氣氛,還能讓孩子耳濡目染,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第二,環境調節

當負面情緒比較多的時候,可以換一個比較優美的環境,去風景比較好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也可以定期帶著孩子出去親近大自然,可以有效緩解負面情緒。

第三,人際調節

在出現負面情緒時,可以找朋友或者家人溝通,也可以去參加一些娛樂活動,進行適當的傾訴和發泄,這些活動都可以有效減少負面情緒。

第四,認知調節

如同我們上文所說,對相同的事情,不同的認知就會帶來不同的情緒,同樣是孩子犯錯,不同的歸因會產生不同的態度,進而形成不同的情緒。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