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唯一授權,這部《馬丁·路德·金自傳》這樣編寫而成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發佈 2020-06-28T03:35:24+00:00

由克萊伯恩·卡森編著的《馬丁·路德·金自傳》,脫胎自卡森於1985年受金的家人之邀主持的 「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的編輯和出版工作,他用馬丁·路德·金自己的語言,為他編纂成了這部歷史性自傳。

寫在前面

在美國當下大規模反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的抗議浪潮中,馬丁·路德·金的名字被人們不斷提起。

作為一個在歷史書寫中被封神的人物,作為歷史的對照與先知,作為聖人或聖人的反面,也許是時候了解他在上世紀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中所真正扮演的角色、呼喊的價值、捍衛的綱領。

由克萊伯恩·卡森編著的《馬丁·路德·金自傳》,脫胎自卡森於1985年受金的家人之邀主持的 「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的編輯和出版工作,他用馬丁·路德·金自己的語言,為他編纂成了這部歷史性自傳。

如果金沒有英年早逝,並且親自動筆書寫自傳的話,那麼成書應該與我們基於這些材料而寫成的這本書相當接近。

極力推薦……行文令人信服……卡森創造出一種雄辯而富有表現力的敘述技巧,以馬丁•路德•金第一人稱的獨特敘述角度,引起讀者共鳴。

——《圖書館雜誌》

(Library Journal)

這是對一位最偉大的美國人所進行的一次意味深長、富有見地的深入研究……卡森詳細描述了金作為國家人物的成長過程……也對他的生平與成就進行了有價值的回顧。

——《密爾沃基前哨雜誌》

(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

非同凡響……金博士雄辯的聲音在這本書中振聾發聵,讀者能籍此窺見他的思想與心胸……閱讀此書,至少可以讓我們想起那個非常令人懷念的聲音。

——《美國》

(America)

編者前言

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家克萊伯恩·卡森博士,曾追隨馬丁·路德·金參與1963年向華盛頓進軍運動,並由此展開了對美國黑人運動的研究。他曾撰寫與編輯過多部美國民權運動著作,也對非裔美國人的歷史有著深入的研究。

我至今仍然記得第一次看到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情形。那是在1963年3月的「為了工作和自由」華盛頓遊行集會中,他作為總結髮言人,遠遠地站在林肯紀念堂前的講壇上。我是聚集在倒影池周圍的數十萬民眾中的一員,一名19歲的大學生。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民權運動集會。後來,他成為年度人物,榮膺諾貝爾和平獎,成了一個國家的偶像;而我則是他所領導的民權運動中的普通一員,並且享受到了這次運動造就的各種機會。

20多年後,我成了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學者。有一天,我很意外地接到了馬丁·路德·金的遺孀柯麗塔·斯科特·金(Coretta Scott King)夫人的電話,她請我編輯她已故丈夫的文稿。自從接受了她的邀請,來主持這個「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King Papers Project),我全心沉浸在這些記錄了他生平行跡的文稿之中,逐漸了解了這個未曾相識的男人。對於金的研究已經成為我學術生涯的重點,而這一項目助我達到了文獻編輯事業的巔峰。1963年3月在華盛頓舉行的那個民權運動,開啟了我通往《馬丁·路德·金自傳》的道路。

這本書是馬丁·路德·金那啟智的精神遺產的結晶,而我是他著力構建的這個社會公平體系的受益者。

下文有關金的生涯的敘述,完全是以他自己的文字敘述為基礎的,集合了他在不同場合、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的對某些事件的看法。雖然金自己從來沒有寫過一部全面詳盡的自傳,但是圍繞著其一生中的某些特定時期,他出版過三部主要著作,發表過眾多文章和論說文;除此之外,他的許多演講、布道、信件和未經發表的手稿也提供了很多信息。

總而言之,如果金沒有英年早逝,並且親自動筆書寫自傳的話,那麼成書應該與我們基於這些材料而寫成的這本書相當接近。

本書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金生前發表的自傳性材料,也是經他親自編輯審定的。由於金經常與他人合著作品,所以在很多情況下,他的作品都得到了他人的協助,然而,我們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金本人積極地參與了他那些最有意義的出版物的編輯過程。確實,在這本自傳的準備階段,我們仔細審讀了許多金已經出版著作的初稿(即幾部手寫稿),以期探尋作者的寫作意圖。如果這些手稿中有某些內情或信息沒有出現在後來的出版物中的話,我就會將它們涵蓋進本書。

雖然馬丁·路德·金那些已經出版的自傳材料為本書提供了基本框架,但它們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敘述體系。為了補充和擴展敘述,也為了將金的未曾發表的思想表達出來,我在本書中兼收了從成百份文稿與記錄中總結出的一些段落,其中也包括許多原本無意發表,甚至不打算使用在自傳中的陳述和聲明等。這些內容極大地豐富了那些已發表的文章,也成了深度敘述之間的過渡性材料。在某些情況下,為了構建一個可讀性更強、更容易被理解的敘述結構,我也做了一些編輯方面的加工;有關這一點,我會在下面給予更多解釋。這種編輯技巧可以讓讀者便捷地掌握金的文稿與言論的精華所在,否則,這些精華只有少數幾個金學研究者能夠領會。

我相信讀者可能會意識到,本書永遠不會達到如若金自己執筆的生平自傳的那種連貫性和綜合性。本書對金的家庭對他的重要影響,給予了弱化處理。雖然金在不同的場合,經常感謝妻子柯麗塔·斯科特·金在他的公眾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但他現存的文稿很少反映出她在各種抗議遊行和公眾運動中的參與程度;同樣,金與他的父親母親、孩子們、姐姐克莉絲汀·金·法里斯(Christine King Farris)和弟弟阿爾弗雷德·丹尼爾·金(A·D·King)的親密聯繫,在他的現存文稿中都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雖然這些親密關係在他一生中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而,《馬丁·路德·金自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本有關宗教和政治的自傳,而不是對他的個人生活經歷的探索。

本書必須尊重金本人在文稿中選擇反映的生活內容,因為他並不曾喋喋不休於自己的個人生活,故而,本書也不能借自傳之名來揭露其個人生活的私密細節。然而,金在他的個人文稿中,有時也會打破沉默,將個人感情暴露於公眾視野中。讀者可以借這些文稿背後隱藏著的從來不曾發表過的信息,來總體定義他的性格。雖然金選擇和使用這些材料的方式可能會與我不同,但是他(或者研究者和合著者)一定已經意識到,這些材料是理解其生平的必要起點。

這本自傳是我所負責的收集、整理與編輯金的文稿之職責的延伸。本書受益於數十名工作人員和學生研究者長期的集體努力,他們協助我從「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確定的數十萬份與金有關的文件中,搜尋出與該自傳相關的片段文獻(詳見「致謝」部分),由此可見,《馬丁·路德·金自傳》是「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的一個副產品。「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的最終目的是出版一部最完整可靠的、帶有批註的14卷本的學術著作《馬丁·路德·金文稿》。

這本《馬丁·路德·金自傳》整理和彙編於馬丁·路德·金逝世之後,因而有必要解釋清楚它的編纂方法。事實上,世界上的很多自傳都是由編著人員協助編纂完成的。他們所涉足的工作小到審稿,大到對傳主提供的原始信息(多指錄音材料)的深度加工,然而讀者一般很少意識到這種編著協助的重要性。美國作家亞歷克斯·哈利(Alex Haley)在《馬爾科姆·X自傳》一書中所發揮的作用,就是編著協助的幕後作用的很好明證。這種編著協助的方式,非常適合於那種缺乏時間或寫作能力的傳主,這種協助能夠讓他們的自傳讀起來更加引人入勝,更加具有文學價值。

如果一部編著協助的自傳能夠讓讀者相信,它確實準確地傳達了傳主的思想,那麼這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這本《馬丁·路德·金自傳》的真實性體現在,我在忠實於金的陳述和文稿的完整性的同時,將這些文字融入了一個整體敘述之中。儘管我們在有關金的生涯敘述方面,儘量採用了他本人自述的口吻,但仍有一些敘述基於編輯判斷,這無疑是一項很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們決定,把他生命中不同階段的主要素材結合在一起,構建出一個可以追溯他一生主要行跡的敘述結構。這一敘述結構意圖達到的綜合效果是:馬丁·路德·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在編輯和研究者的大力協助下,自己寫作完成了這部自傳。雖然本書選用的很多素材反映的是金在早期對一些問題的態度和看法,然而,他在主要問題上的看法在其成年後一直相對穩定,因此,我有理由相信,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對信仰的敘述,應該與其早年的記憶沒有什麼重大不同。

本書用以構建這一敘述的材料,都是金本人(或合著者)在準備寫作一部自傳時必然要查詢的記錄材料。構成本書的素材包括從以下材料中提取的章節和片段:

●主要自傳性書籍(與手稿)——《邁向自由》(Stride Toward Freedom)(1958)、《我們為何不能再等待》(Why We Can』t Wait)(1964)和《我們去往何方:混亂還是和諧?》(Where Do We Go from Here:Chaos or Community?)(1967);

●針對特定時期與特定事件的文章和論說文(包括已發表的和未發表的);

●演講、布道與其他公開聲明,包括自傳性段落文字;

●馬丁·路德·金的書信;

●在政府文件、會議文稿與各種音像材料中出現的馬丁·路德·金所做的評論。

在使用這些材料時,我都盡力追溯到最初出版者,但仍有幾例情況無法實現這一願望。

為了確保本書的敘述能夠準確地反映出金本人的自傳思想,編輯干涉與加工的痕跡都儘量保持在最低限度之內,其目標是只要生成一個可讀性強、文理貫通且明白易懂的敘述文本即可。

為了保證金本人的某些文段的忠實與直觀,我採用了斜體字(中譯本中用仿宋體字)的方式,將它們一字不差地插入本書正文中;而那些從與金相關的文稿中引用的其他材料,在敘述正文中一般被置於方框之內加以標識。

與其他任何自傳寫作一樣,金對自己生平某些階段的回憶,也常因時間過於久遠或者記憶模糊而失真。在處理這些情況時,我並沒有試圖去糾正他敘述中的歷史不確之處;然而,如果某一具體事件中應用到了幾個表述不同的材料,那麼我就不得不做出判斷,哪個材料真正反映了金的清晰可靠的記憶。而這些材料的最終確定,也建立在幾個考量因素基礎之上。比如,選擇距離事件時間較近的敘述,而不是後來的回憶;選擇具有較多細節的敘述,而不是一般性的梗概敘述。

素材選擇完畢,按照編年順序準備就緒後,我將這些材料以章節提綱挈領,構建全書脈絡,深入敘述金的一生。在此過程中,我通過刪減某些繁冗詞彙或多餘細節等方式,濃縮了金的某些材料。除此之外,編輯加工活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完成時態變化(通常為將現在時轉化為過去時或過去完成時);增加某些詞語或短語來表明時間、地點或名字(比如,「在六月份」);必要時增加某些連詞與其他過渡性詞彙;根據語境需要,將某些代詞在所指不明的情況下替換為相應的專有名詞(比如,用具體人名「拉爾夫·阿伯內西」來代替原文中的代詞「他」)或相反;將詞彙拼寫標準化;為了明確含義和提高可讀性,調整句子結構和標點符號。

克萊伯恩·卡森

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大學

1998年8月1日

《馬丁·路德·金自傳》

[美] 克萊伯恩·卡森 著

978-7-300-27968-8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20年4月

本書作者

克萊伯恩•卡森(Clayborne Carson)博士,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家,撰寫與編輯過多部美國民權運動著作。1985年,卡森博士受馬丁•路德•金的家人之邀,主持 「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的編輯和出版工作。

內容提要

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家克萊伯恩•卡森博士於1985年受馬丁•路德•金的家人之邀,主持 「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的編輯和出版工作。卡森博士用馬丁·路德·金自己的語言,為他編纂成了這部歷史性自傳。馬丁·路德·金是一名純良友善、勤學好問的學生,從小就勇敢反抗種族隔離制度;是一位勇於獻身的年輕牧師,時時拷問著自己信仰的深度,探索著人類智慧的極限;是一位滿懷愛意的丈夫兼父親,努力尋求家庭生活與日益增加的公眾事務之間的平衡;更是一位深思遠慮、享有世界聲譽的領袖人物,世界各地人民的平等願景讓他時刻激情昂揚。

這部自傳娓娓道來,洞見肺腑,反映了馬丁·路德·金這位非凡人物寬廣的胸襟、深刻的思想,以及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更涉及了往日很少被論及的馬丁·路德·金對當今世界上最傑出、最富有爭議的一些人物,如聖雄甘地、約翰·F. 甘迺迪、理察·尼克森和馬爾科姆·X的看法,非常值得一讀。

點擊購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