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死,司馬懿得知真相後氣得吐血,原因:口含七粒米乃假死

楓橋墨客 發佈 2020-06-27T05:22:58+00:00

前言:東漢末年,朝政混亂,奸臣權傾朝野,百姓民不聊生。我們知道諸葛亮積勞成疾,最終病逝,而司馬懿在得知真相後竟氣得吐血,這是為何?

前言:東漢末年,朝政混亂,奸臣權傾朝野,百姓民不聊生。後魏、蜀、吳三分天下,風雲人物的千古傳奇流傳至今。我們知道諸葛亮積勞成疾,最終病逝,而司馬懿在得知真相後竟氣得吐血,這是為何?

臥龍先生

漢朝末年,皇帝昏庸無能,奸臣擾亂朝綱,百姓苦不堪言。黃巾想改變現狀,便一舉起義,拉開了亂世的帷幕。臥龍先生深居南陽,本想不聞亂世,只依山傍水閒情雅致,不料劉備三顧茅廬,真心實意深深的打動了諸葛亮,先生由此下定決心為蜀家爭得天下。之後諸葛亮成為蜀家的重臣,終其一生都在為蜀國攻打江山,一分天下。

本來在劉備和諸葛亮的共同努力下,興復漢室應該不成問題。可事與願違,劉備的二弟關羽仗著自己武藝高強,輕看敵人,以致被陸遜和呂蒙殺害。劉備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得知自己兄弟被殺,毅然決然前去復仇。果真是世事難料,仇沒報成,還把自己也搭進了白帝城。

臨死前將自己的兒子阿斗託付予諸葛亮,並把興復漢室的大業交予諸葛亮。諸葛亮雖然深知阿斗能力不強,智力也不高,但仍牢記囑託,將畢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獻給了蜀國。諸葛亮曾七次打入岐山,每次即將要打到曹操門口時就被阿斗一紙詔書詔回來了,為這樣的君主效勞,與諸葛亮這樣的人才而言,實在是大材小用了。

天生宿敵——諸葛亮與司馬懿

再來說說諸葛亮最強勁的敵手司馬懿。司馬懿的智商和諸葛亮是不相上下的,兩人實力旗鼓相當。他倆還有值得惺惺相惜的一點就是,都有著不太配合的君主。司馬懿出山後,曹操第一眼見到司馬懿就暗自思索,此人非池中之物,可以用,但一定要防。

因此曹操死前特意囑託自己的兒子曹丕,司馬懿可以用,但一定要防。曹丕死後又囑託自己的兒子曹睿,此人可用,但一定要防。到了曹睿這兒,他竟忘記和自己的兒子說這事兒了,可能是事務繁忙記性差了吧,這就導致後來司馬懿顛覆了整個曹氏集團的根基。司馬懿死前曾說,他這一生一直都被曹氏集團提防著,未曾真正得到重用,因此他最大的阻礙不是諸葛亮,而是整個曹氏集團。

諸葛亮和司馬懿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相愛相殺便是空城計了。如今再次剖析這段歷史,諸葛亮所設空城計的勝利也離不開司馬懿的暗中協助。

司馬懿深知此時自己的力量還遠不足以抵擋強大的曹氏集團,對於曹氏集團來說最大的敵人莫過於諸葛亮,諸葛亮一出,自己變成了他們最大的要挾,他們必定會剷除自己,因此諸葛亮此時萬不可被除掉。有了司馬懿的勸說和引導,諸葛亮這才得以脫險,假設當時坐在城池之上彈琴的是司馬懿,諸葛亮定會即刻攻下城池。

實力相當,不分上下

劉備過世後,諸葛亮明白自己不能夠再坐以待斃,要馬上做出行動,由此制定了北伐的計劃。還記得三國演義中蜀軍的大旗嗎,旗幟上面的克復中原匡扶漢室鼓舞軍心,也簡潔明了地表達了其目的,就是要以攻代守。正是因為諸葛亮這次的北伐攻略,使得他有了和司馬懿面對面決戰的機會。司馬懿這邊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其實就是被逼無奈才上陣,不過也算是順水推舟了。

起初司馬懿知道敵方有諸葛亮坐陣的時候心裡多少有些緊張,不過司馬懿的性格恰好是諸葛亮避之不及的最大籌碼,司馬懿這個人非常低調,不好顯山漏水,很會避其鋒芒,而且遇事沉穩冷靜,不會輕易被對手挑撥激怒。諸葛亮此時北伐雄心壯志,氣勢勃勃,滿載一腔熱血要興復漢室,戰術便是猛攻。

但這次心急如焚的諸葛亮恰好碰上不急不躁的司馬懿,無論諸葛亮如何刺激司馬懿,甚至女人衣服送至司馬懿營中,可司馬懿就是不出兵,從始至終牢牢防守,因為對於司馬懿來說,自己只要守住城池,別有損失就可以了,這樣回去後也好交差,貿然出擊勝算小之又小,何苦冒那風險。

司馬懿這一方就好比一個堅不可摧的盾牌,諸葛亮這邊的弓箭再鋒利也穿不透這盾。這就樣,雙方久久僵持不下,最後只得各自退場。大家知道諸葛亮也算是一個專業的算卦先生了,臥龍先生十分信奉命數,每次出兵前都要夜觀天象,根據天象布局坐陣。上方谷一戰前,諸葛亮夜觀天象,斷定上方谷之戰那天絕不會有雨,因此可採用火攻。

當日司馬懿等人卻被困在了上方谷,而且火勢之大,使司馬懿幾乎放棄逃生,但就在這時,天降甘霖,一場大雨救了司馬懿,使之可以死裡逃生。諸葛亮見狀,直呼天不助我而助曹。前面有說到諸葛亮信天命,因此並未下令追捕司馬懿,而是放之逃生,因為他認為是老天爺要留下司馬懿,所以司馬懿命不該絕。

但在今天看來,根本不是啥老天爺的幫助,這場大雨其實完全是諸葛亮自己一手造成的。上方谷又稱葫蘆峪,入口狹小,氣流不通暢,諸葛亮在入口處布置乾柴和硫磺燃燒,產生高溫氣體進入谷內,使谷內氣溫急劇上升,所以說,這是一場臥龍先生自己造的人工降雨。

諸葛亮死前口含七粒米,瞞天過海

阿斗遠沒有父親的謀略和能力,所以大小事務都需諸葛亮親力親為,而諸葛亮又常帶兵出征,長期心力憔悴的諸葛亮身體狀況一日比一日差,而另一邊的司馬懿通過和使者的交談也猜測到諸葛亮命不久矣,只需耐心等待。司馬懿做事謹慎,深思熟慮,諸葛亮機智地利用這一點,才有了假諸葛嚇走了活司馬的民間俗語。

從小說來看,諸葛亮死前口含七粒米,以偽裝自己還生還,掩蓋離世,使天上代表自己的星辰不會隕落,司馬懿每日夜觀天象總以為諸葛亮還活著,才可保得蜀軍全身而退。司馬懿也懷疑過諸葛亮已死,只是被天象矇騙,得知這是因為諸葛亮口含七粒米,當然氣到吐血。

不過既然是小說,肯定有神化的色彩,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將死者話柄以物的喪葬風俗,古稱含。天子飯以玉,侯飯以珠,大夫飯以米,是以貝也。在古代的天象學中,七天是月亮的一個輪迴,而且人在死後七天內靈魂會回來,再加上七月初七,七月十五,七七四十九等,可以看出七對古人來說是個很重要的數字。所以諸葛亮死前才會口含七粒米。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征戰沙場的軍事將領,為不同的國家效力,是不死不休的敵人。司馬懿面對如此老謀深算的敵手,臨死前還將了自己一軍,氣到吐血一方面是氣對方的狡猾,另一方面其實也是自愧不如,終究還是敗給了諸葛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