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個醫生端午在家打磨「武器」這些帶直角的鉤子有什麼用?

杭州網 發佈 2020-06-27T20:02:34+00:00

凌晨1點27分,浙江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中心常務副主任金永明主任醫師做完最後一台頸椎手術,走出醫院大門。

都市快報訊 6月25日,端午節。凌晨1點27分,浙江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中心常務副主任(主持工作)金永明主任醫師做完最後一台頸椎手術,走出醫院大門。

在家睡了六七個小時後,金永明醒來,妻子正在廚房忙碌著準備端午節的午飯,女兒則在房間裡備戰第二天的中考。金永明從工具箱裡翻出自己的「寶貝」:一塊磨刀石、一盞頭燈和手術工具——6根帶有直角鉤子的神經剝離子。

他打開頭燈,在放大鏡的幫助下,開始在磨刀石上仔仔細細打磨神經剝離子的鉤子,這是脊柱外科最常見的手術工具,也是金永明最離不開的「好搭檔」。先是粗打磨,在手上劃拉了一下,還有點刺手,金永明調整角度,繼續細打磨,一個多小時後,6根神經剝離子上的鉤子都打磨到了他滿意的程度,既保持合適的銳度,又不過於鋒利。

下午1點58分,完工後的金永明開心地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端午節,老婆攤食餅炒餡料,很好吃。抽空我對手術工具進行深加工,準備響應國家號召擺個地攤,脊柱外科專科醫生手工打造的神經剝離子,數量有限!」圈內同行紛紛點讚,打趣表示「求購買」。

武俠片里的高人講究人劍合一

外科醫生對手術工具也有個性化要求

看似小小的一根神經剝離子,在脊柱外科手術中,用處可是大得很,是脊柱外科手術最常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神經剝離子的作用,主要是在術中分離神經組織或硬膜與韌帶和軟組織之間的粘連,以及將神經或硬膜牽開,同時探查術中直視不到的區域。」金永明介紹,脊柱手術的要求非常精細,稍有不慎,就會損傷脊髓神經,造成嚴重後果。

「比如頸椎手術,邊上都是重要血管和神經,有些看不到的區域,神經減壓是否充分,脊髓壓迫是否徹底解除,需要神經剝離子鉤子去探查,對於頸椎手術來說,這兩點是直接決定手術是否有效的。所以我對鉤子的要求,有一定的鋒利度,但不會劃破皮膚,也就是說,手術過程中,鉤子可以穿過韌帶,但不會戳破重要的神經組織。」

2001年,25歲的金永明從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畢業,進入浙江省人民醫院骨科工作,2012年,醫院細分亞專科,成立脊柱外科中心,金永明開始一心鑽研脊柱外科手術。隨著對專業的更深入研究,以及臨床經驗的積累,金永明對手術工具也有了更精細的要求。也是從那一年開始,金永明自費購買頭燈,還買了神經剝離子等手術工具進行深加工。

為什麼要這麼煞費力氣自己加工?「這是做精細手術的需求所在,歸根結底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金永明回答。

「我們經常做高難度高風險的手術,不同的工具手感不同,比如用自己用順手的神經剝離子來分離神經和硬膜,既能把神經分離又不傷害神經,手術中使多大勁,能有多少彈性和反饋,心中都會有個數。專業的醫生有專業的需求,好的醫生做手術做到最後,都是『吹毛求疵』的,想盡力為患者做到最好。」

說到這裡,金永明深思片刻:「手術最重要的是什麼?一是安全,二是有效。要達到這個目的,除了醫生本身的技術,手術工具也同樣重要。武俠電影里,高手都是人劍合一的,其實醫生也一樣,好醫術需要精細的工具去配合和體現。」

手麻、脖子僵硬、走路就像踩棉花

64歲女子頸椎管80%狹窄

小小神經剝離子派上大用場

64歲的林大姐(化名)患類風濕關節炎30多年了,1年多前,她開始出現頸部活動障礙,走路有時像踩棉花,輕飄飄的走不穩。

最近一個月,症狀加重,右手開始發麻,脖子也變得僵硬,下樓梯走不穩有要衝下去的感覺。在當地醫院做了頸椎核磁共振檢查,提示寰樞關節脫位,頸脊髓壓迫,並且頸椎管狹窄有80%以上。當地醫院骨科主任隨即推薦她到杭州找金永明主任醫師進一步治療。

「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頸椎C1/2不穩定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隨著疾病的進展以及滑移程度和脊髓壓迫、損傷程度的加重,患者會逐漸出現下肢行走不穩,雙手麻木無力,嚴重時輕微暴力損傷即可導致患者高位截癱、甚至心跳呼吸停止。該疾病無法藥物治療控制,一旦出現頸脊髓損傷,手術治療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金永明主任醫師為林大姐制訂了「頸後路寰樞關節脫位切開復位植骨內固定術」手術方案,手術難點在於,置釘時要避開緊鄰的脊髓、椎動脈和靜脈竇,因為這些結構的損傷會導致患者癱瘓或者術中大出血、或者小腦供血不足等嚴重後果。「這個時候就需要2-3個專業的脊柱外科醫生在頭燈放大鏡輔助下,使用精細的分離工具(特製的神經剝離子),精心分離血管、硬膜並加以保護,才能保證手術能夠在控制出血的情況下,安全、有效地完成。」金永明介紹。

術中,林大姐出血僅100ml,術後第二天,她就可以在頸托的保護下下地行走,這兩天即可出院,等6個月左右植骨牢固癒合後,她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了。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減輕頸椎的負擔

金永明主任醫師團隊,一年脊柱外科的手術有近500台,主要是腰椎頸椎手術為主,包括骨質疏鬆性的胸腰椎骨折等。這幾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低頭族已是普遍現象。在臨床工作中,金永明發現頸椎退變疾病已經趨於年輕化。

如何延緩頸椎退變疾病的發生進程?如何保護頸椎?金永明表示,要想頸椎負擔小,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他給了一些小建議:

1.在睡覺時,仰臥位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高度依據個人情況而定,一般為10-16cm。這樣,枕頭的支點與頸背部弧度相適應,才能襯托頸曲,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線狀態。

側臥位時,仍應將頸部置於枕頭中間凹陷處,使枕頭的支點位於頸側部的中央處,整個枕頭的高度,應使枕頭與肩同高。

2.在坐姿上,要儘可能保持自然端坐位,調節桌、椅之間的高度比例,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前傾、前屈,使頭、頸、肩、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線。

3.在工作一段時間後,一般在30分鐘左右,讓頭頸部向另一方向轉動。進行相反方向轉動時宜輕柔、緩慢,在短時間內重複數次,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範圍為佳。

4.避免看書、看電視時倚著沙發,或半躺半靠在床頭;體育活動之前,應進行較充分的準備活動,防止頸椎及其它部位的外傷。冬季應注意保暖。

嚴謹細緻的外科醫生

最愛吃妻子燒的家常菜

金永明和妻子都是台州溫嶺人,每年端午節,麥餅、食餅筒自是餐桌上不能缺席的一道美食。今年的端午節,金永明的妻子早早準備好配菜,紅燒肉、豆芽、炒粉干、雞蛋、洋蔥、蠶豆,就連餅皮都是自己攤的。

「我老婆的手藝是傳承了我丈母娘的。以前每年端午節前後,丈母娘都會支個小攤賣食餅筒,老婆把精髓都學來了,味道是真的好。」只要不手術到半夜,金永明都會選擇回家吃晚飯,在他看來,山珍海味不如妻子燒的家常菜。當然,他也經常調侃說,是蹭了女兒的光,「女兒不在,我哪裡有這麼好的待遇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