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文物犯罪 守護文物安全

文博在線平台 發佈 2020-06-26T21:28:58+00:00

國家文物局2019年度全國文物行政執法和安全監管工作情況通報指出,2019年度國家文物局督察督辦文物安全案件事故296起,其中盜掘案件208起、火災事故21起、其他67起。


打擊文物犯罪 守護文物安全


文/劉葳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國家文物局2019年度全國文物行政執法和安全監管工作情況通報指出,2019年度國家文物局督察督辦文物安全案件事故296起,其中盜掘案件208起、火災事故21起、其他67起。國家文物局「12359」文物違法舉報平台接收文物違法舉報信息2318條,受理文物違法舉報問題線索324件。文物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但不容樂觀,打擊防範文物犯罪任務依然艱巨。筆者認為打擊文物犯罪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加強文物安全防範,

以「專業」打擊「職業」


針對文物犯罪集團化、職業化、智能化趨勢,當有新的思路去面對。目前的情況是,雖然打擊力度不斷增大,打擊和防範文物犯罪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傳統的安全防範手段存在一定盲點,公安機關要通過開展專項整治,加強全域監管監察,擴大防控面,織密監督網,把人防、物防、技防各項措施全面落實到位,真正做到全覆蓋、無死角,嚴密構築全域監督一張網,切實讓不法分子無空可鑽、無處可藏。特別對盜竊、盜掘、盜撈、販賣、走私等文物違法犯罪案件快查、快偵、快破。四川省眉山市江口沉銀文物案件順利偵辦可謂是成功經驗。


全面加強文物單位自身安全防範,繼續增強文物安全監管力量和巡查看護能力,積極應用保護文物安全的先進技術和現代化裝備,不斷提升安全管理和防護水平,督促指導文物單位建立健全組織和規章制度,嚴格制定文物安全保護責任制,落實人防、物防、技防的具體措施,切實提高內部安全防範能力。與此同時,要重點將力量向地理位置相對偏遠、防護設施相對落後、防範力量相對薄弱的文物單位和「田野文物」安置地傾斜,及時發現文物管理方面的安全隱患和突出問題,積極研提針對性改進意見和安全防範建議。


嚴格執行公安機關打擊文物犯罪工作機制,實戰中堅持「五位一體」合成作戰,專業作戰。由公安機關合成作戰中心牽頭,網安、技偵、視頻、情報等部門同步上案。機制上從接處警、立案、現場勘查、信息研判、審訊、文物鑑定移交、人才培養、督辦獎懲等方面明確程序。同時進一步完善文物犯罪管控機制,加大對重要陣地、重點部位的綜合控制,公安、工商、文物等部門密切關注文物犯罪集散地、中轉站、相關交易市場等重點場所,全面梳理核清經營單位法人、工作人員的基本情況和聯繫方式,確保對文物犯罪「發現得了、控制得住」。


強化多部門協作,

建立健全打擊文物犯罪長效機制


文物安全保護工作是一項涉及多部門、多領域的系統性、綜合性長期工作,需要各部門緊密溝通協作。在打擊文物犯罪方面,要文物、公安、海關、郵政寄遞等多個行業和部門聯合協作。共同研究文物違法犯罪的規律、特點,並針對文物違法犯罪態勢提出打防對策,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項打擊,才能達到打擊犯罪保護文物的目標。20世紀90年代,陝西省西安市積極探索打擊文物犯罪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成立了專門打擊文物犯罪的文物公安隊伍。同時,率先在全國推行了公安、文物等多部門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取得了很好的經驗。


當前公安機關與文物行政部門已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防範打擊文物違法犯罪長效工作機制,為多部門聯動打擊文物犯罪提供了機制保障。實施聯席會議制度、聯合執法制度、獎勵制度、培訓制度。加強各部門日常情況溝通,及時將本地文物犯罪的形勢特點、文物安全防範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漏洞等通報文物行政部門。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在案件舉報、勘查現場、核查移交、文物鑑定、價值評估等方面不斷加強協作。共同研究加強和改進文物安全防範工作的意見措施。


利用網際網路技術,

建文物犯罪信息平台


網際網路的存在拓展了管理空間,但其潛能未能被利用於文物管理中。當前是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技術在各行各業起重要作用。


針對我國文物資源豐富、歷史遺留眾多的特點,公安機關以傳統巡防工作為基礎,利用全國文物犯罪信息管理系統加強數據碰撞、比對分析、線索串並、研究深挖,為查處偵破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努力形成全天候、不間斷的動態警務模式,使多發性、系列性和危害嚴重的各類文物違法犯罪活動被精準打擊。健全完善信息收集、警情傳遞、分析研判、指令下達、發布反饋等工作機制,加強高危人員的預警管控力度,主動發現犯罪線索,從人到案開展偵控,徹底打消不法分子投機鑽營、見縫插針的僥倖心理和罪惡行徑。


強化輿論導向,

主動宣傳營造氛圍


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的知識與文物保護法應當成為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工作的有機部分。文物部門應與相關單位定期合作開展培訓,制定宣傳計劃。教育部門也應注重提高學生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文物保護不僅僅是文物部門的事業,更是全民的事業。


要重視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傳統和新型媒體,廣泛宣傳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的成果,展現公安機關嚴厲打擊文物犯罪、保護國家文物安全的堅定態度和堅強決心。深入宣傳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以案釋法,警鐘長鳴,增強人民群眾法治觀念和文物保護意識。只有理解了保護文物的意義,大眾才會主動加入文物保護行列,同時監督他人的破壞、盜取行為。


通過開通舉報電話、設立舉報信箱、適時網上交流等形式,積極為保護好文物獻計獻策,提供有價值的違法犯罪線索,進一步完善獎勵機制,鼓勵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發揮群防群治作用。積極會同宣傳部門對典型案例進行廣泛宣傳,全力營造打擊文物犯罪的強大聲勢。深入文物犯罪多發高發地區,在村莊、街道、居民小區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遺址,形成「人人愛護文物」、「人人保護文物」的社會風氣。


打擊文物犯罪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沒有一定的文物專業知識,那麼在進行執法工作時就會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文物安全工作對文物執法人員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全體執法人員加強文物知識學習,提高認識,創新機制,探索方法,提高成效上出真招出實招。同時,需要各級領導、各個部門聯合一致,共同協調,發揮各自優勢,將文物保護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宣傳到位,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各自的責任。文物主管部門應及時在文物犯罪的大要案件偵破以後組織部級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進行總結表彰,對線索發現和舉報等有功人員進行獎勵,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教訓及時總結整改,不斷促進各部門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工作中提高實效。


當前,文物事業最好的時期已經到來,我們要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文物安全聯席會議各部門要緊密合作、主動作為,使文物安全工作更上一層樓。


文章轉自2020年6月19日

《中國文物報》3版

編輯|毛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