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顯微鏡,我勸你別瞎買,全是智商稅!丨理性選購指南

果殼童學館 發佈 2020-06-25T11:59:27+00:00

果仁媽今天邀請了資深生物狗大D老師,帶著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顯微鏡要不要買,買哪種,以及買來怎麼用。而稍微專業點的顯微鏡,材質多是金屬,動輒好幾公斤,對孩子來說往往比較沉重,拿起來會非常吃力,萬一失手砸了自己容易受傷,設備也會受損。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娃買顯微鏡,值得買嗎?怎麼選呢?買了之後如何利用它呢?

果仁媽今天邀請了資深生物狗大D老師,帶著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顯微鏡要不要買買哪種,以及買來怎麼用

🔬🔬🔬

/ 特別說明 /

1.全篇利益不相關,無廣告無軟文

2.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顯微鏡種類繁多。從最基礎的學生實驗用的直筒光學顯微鏡,到透射電鏡、掃描電鏡,再加上各種附件、光路、染色方式等等的組合,什麼暗視場、相差、倒置、體式、螢光、雷射共聚焦等等等等。總之,顯微鏡這玩意,術業有專攻,名堂非常多。

當然,也有不少是性能比較基礎,結構比較簡單,但又便宜便攜的款式。那麼我們該給娃選擇哪種呢?下面介紹一點思路。

首先建議放棄所謂買個「專業級」顯微鏡的想法

儘管一般實驗室教學用的稍微專業點兒的顯微鏡,只需幾百到一千就能搞定,但這真沒有必要。因為我們就算要買顯微鏡,這個階段為的也主要是讓孩子對微觀世界產生興趣,見識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各種微小結構,而不是真的去做什麼研究。

所以,什麼精度、顏色、解析度什麼的,並不需要精益求精。而稍微專業點的顯微鏡,材質多是金屬,動輒好幾公斤,對孩子來說往往比較沉重,拿起來會非常吃力,萬一失手砸了自己容易受傷,設備也會受損。

另外物鏡放大倍率到40倍左右就足夠了,沒必要追求高倍數

這是因為再往上一檔,100倍的物鏡需要用香柏油在鏡頭和蓋玻片之間充當介質,事後要用二甲苯等溶劑清潔,而二甲苯對身體還是不大好的。

另外由於油鏡工作的時候,離蓋玻片非常非常近,孩子操作不熟很容易一把擰大了,以至於搗碎蓋玻片載玻片甚至損壞鏡頭。對孩子來說,放大倍數不高的體式顯微鏡也是比較適合的選擇。

還有可以選帶光源的

在實驗台上,通常有高度合適的現成光源,實驗教學用的帶反光鏡的那種顯微鏡,搬出來調調鏡子就能看了。而家裡,要麼你就得把顯微鏡搬到窗前,或者找個檯燈或手電來照亮標本了。

為了解決這問題,一些兒童用的顯微鏡上,自帶光源按一下就亮,用起來就方便很多了。

此外拍照功能挺重要(不然你怎麼發朋友圈

)。

經濟一些的顯微鏡,目鏡端自帶手機支架,高端點兒的,則會帶個小感光元件,直接能將視野內的圖像顯示在電腦或手機螢幕上。

根據需要和預算選擇就好。

最後買個顏值高的或者不占地的

雖然可能在座的朋友會有些不服,但顯微鏡的吃灰率真不低……所以,要麼買個漂亮的放那兒,還能當個geek擺件,要麼弄個不占地兒的方便收納,眼不見心不煩。

下面,推薦幾個型號,大家也不一定非得照著這幾個買,體會一下思路就是。

便攜款可以看看藤井或肯高的產品,這些小傢伙大概也就兩三隻口紅並起來那麼大,但是放大能力能到120倍,對小朋友來說基本上夠了,還自帶照明。

而且就算孩子新鮮勁兒過去了,也不占地方

🔬🔬🔬

如果是一般的推薦文章,到這兒也就基本上可以結束了,但既然是果殼童學館,當然還要展開說說,怎麼帶孩子好好利用顯微鏡,學到更多知識呢

1. 顯微鏡不只是玩具

雖然顯微鏡對孩子來說,更多的是個新鮮的玩具,但是我們也要告訴孩子,觀測手段向前一步,往往也意味著相關學科也會推進一步

正如路易十四的御醫波拉爾(這人也是個生理學家、植物學家)所言,在顯微鏡的幫助下,「不起眼的昆蟲變成了龐然怪物……無數的東西被發現……新的世界打開了」。很多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領域,在顯微鏡的幫助下都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

👆羅伯特·胡克發明的光學顯微鏡

比如,藉助顯微鏡,馬爾比基發現了毛細血管循環;格魯發現了花粉的作用,斯瓦姆默丹弄清了蜂王、工蜂和雄蜂的區別;胡克(搞出彈性定律和跟牛頓撕的那位)發現並提出了細胞的概念(雖然是死的)……

這裡還要特別提一下列文虎克,他曾經說過:「無論在哪裡我發現什麼稀奇現象,我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把我的發現記在紙上,以便讓所有的聰明人都能知道。」

這位在所有生物學入門教材里都有一席之地的老兄,其實是布料商人出身,他製作顯微鏡的初衷,很有可能是專業需要——用來檢查布料質量,不過由於他非常愛好顯微鏡,手藝越來越好,加上天性好奇,什麼都拿來看,於是,在數十年間為科學界提供了數百份詳盡精確的觀察報告,也讓我們對自然的認識前進了一步。

為什麼這裡要突然講這麼多歷史呢?因為如果不知道這些,我們帶孩子看顯微鏡的時候,很容易是這麼個流程:拿出一張標本片子,放載物台上,對好焦,看一下哦花花綠綠很有趣,拍個照發個朋友圈——完!

然而孩子得到了什麼呢?並沒有太多。所以我們可以簡單跟孩子講講顯微鏡的歷史和意義,告訴他們:

  • 現在看起來司空見慣的一個設備,曾引起了怎樣的變革;

  • 現在看的一張片子,很可能是過去一位科學家數年艱苦努力的成果!(以便打消孩子對學生物的不切實際的過高熱情……)

2. 一定要教給孩子這一條

進行系統的生物學教育,那是生物老師的事兒,我們家長,只需要充分利用顯微鏡,引起孩子的興趣,並讓孩子知道生物體以細胞為基礎構成,並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再了解一些實例即可。

可不要小瞧上面這短短一句話,這是全球科學教育專家們智慧結晶的一部分。由於之前的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往往內容較為繁雜,又有些割裂,並不利於學生掌握,所以很多教育專家認為要達到科學教育的目的,可以先教孩子掌握十四條重要的「核心概念」,並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之上進行拓展和深化。

這些概念多是各個學科的基石,而且容易理解,並與生活密切相關,生物體以細胞為基礎構成正是其中的第七條。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 ,通常我們買兒童顯微鏡的時候,可以稍微再加點錢,購買配套的標本套裝,通常會涉及植物動物的不同組織器官,還有正在分裂的細胞等等,由於經過了切片、染色等步驟,觀察起來會很清爽。

家長可以多強調強調,這些標本來自截然不同的生物,但都是由相似的微小結構組成,加深孩子對生物體以細胞為基礎構成的基本認識。

此外 ,我們還可以帶孩子自行製作一些簡單的標本來驗證。比較常見的比如人口腔上皮細胞裝片、血液塗片、洋蔥臨時裝片等等,這些很容易查到怎麼做,這裡就不多占篇幅了。

👆顯微鏡下的洋蔥表皮細胞

3. 一些有趣的觀察對象

如果你買了顯微鏡,那可以讓孩子充分發揮列文虎克的好奇精神,好好探索探索日常事物的微觀結構。下面就簡單羅列幾種常見易得,但又有意義的觀察對象。

螢幕

看到平時非常熟悉的能顯示各種炫麗圖像的螢幕,原來是由一個個小光點組成,一定會讓孩子非常新奇,同時也會對「小」組成「大」有更直觀的認識,以後也能更好地理解噴墨印表機和相機感光元件的原理了。

昆蟲結構

昆蟲的複眼、口器、體表的剛毛都是極好的觀察對象,有助於孩子認識到,不起眼的小蟲子也有如此複雜的結構。

左劃為顯微鏡下的蒼蠅複眼面

至於實驗材料……畢竟夏天到了,拍死個蚊子蒼蠅什麼的趁熱驗屍也不是什麼難事對吧。此外,鱗翅目昆蟲的翅膀也是很好的觀察對象(注意鱗粉)。

筆尖

可以讓孩子用顯微鏡觀察和比較鋼筆、中性筆、鉛筆的筆尖,注意它們的形狀,特別是中性筆小珠子鑲嵌的方式。

刀刃

這裡尤其要注意安全,孩子將會發現,看起來平直光亮的刀刃,在顯微鏡下仍然像鋸子一般。

鈔票

100元鈔票上凹凸的油墨,和種種防偽措施,其實都是非常好的觀察對象。一方面可以讓孩子了解摸上去很有手感的紋理是怎麼印上去的,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孩子認識鈔票,理解常見防偽措施。

硅藻

帶孩子在公園玩的時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可以讓他用礦泉水瓶什麼的裝一點水樣回家,在顯微鏡下檢查。

視野里,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小東西,這些就是硅藻。它們種類不少,結構規整,看起來很有趣。看別小看這小東西,你吸進去的氧氣有五分之一都是它們造的!

雖然硅藻是無辜的,但我們倒是仍然可以藉此告訴孩子,就算水看起來清澈透明,裡頭還是有可能有些肉眼看不見的小東西,因此不能亂喝

最後,給孩子買了顯微鏡,雖然吃灰的可能性很大,但至少以後孩子萬一要學生物,你還可以指著顯微鏡勸他說,孩砸你看到那上頭落的灰了嗎……

🔬

每次理性買買買的文章,都一大堆要連結的,這次專門找來了肯高的顯微鏡👇

自帶LED燈,可放大到120倍,小巧便攜、顏值高,還可用手機拍照,值得入手——

建議購買帶手機夾的STV-120M款,顯微鏡性能跟更好——

每日話題

顯微鏡選購指南,對你有幫助嗎?

你還需要哪些選購指南?

留言區聊聊吧!

- END -

作者| Big.D,創客奶爸,前果殼實驗室負責人,兩性關係專欄作者。

編輯| 章魚媽,一個2歲男孩的媽媽,樂於研究各種育兒產品,經營個人公號「躲起來發獃」。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後台回復「投稿」,查看詳情

投稿郵箱:Kids@guokr.com

喜歡,就「在看」一下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