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布置用果蔬製作小動物,家長曬圖後:這屆家長潛力太大

淅爸育兒記 發佈 2020-06-24T06:17:12+00:00

家裡有孩子上幼兒園的家長都會有過類似的體驗:幼兒園為了鍛鍊孩子們的動手、思維能力、增進親子關係,經常會布置一些手工作業。只是此時期的孩子們能力有限,仍然需要家長們幫忙才能完成。看完了下面一組手工作業後,作為家裡有兩隻幼兒園神獸的家庭,不得不說:現在沒點動手能力都不好意思做家長了!

家裡有孩子上幼兒園的家長都會有過類似的體驗:

幼兒園為了鍛鍊孩子們的動手、思維能力、增進親子關係,經常會布置一些手工作業。只是此時期的孩子們能力有限,仍然需要家長們幫忙才能完成。

看完了下面一組手工作業後,作為家裡有兩隻幼兒園神獸的家庭,不得不說:現在沒點動手能力都不好意思做家長了!

家長們曬出手工作業後:這屆家長都是Cosplay的潛力選手

幼兒園布置的手工作業題目是用蔬菜瓜果做小動物,於是乎就有了下面的一系列作品:

No .1

蘋果製作而成的螃蟹,這刀工,這造型,確實是惟妙惟肖,美中不足的是,一般煮熟的螃蟹才是紅色,若是用青蘋果來製作就更加形象了。

NO.2

青瓜製作的小鱷魚,成品非常驚訝!選用了青瓜身上的凸起,和鱷魚自身帶有的鱗片十分相似。在細節上還給鱷魚的嘴巴添上了紋路,製作成了鱷魚鋒利的牙齒。真鱷魚來了估計也要認錯寶寶了。

NO.3

這是染綠了皮膚的貴婦犬?不,這是花椰菜製作成的「椰花貴婦犬」。

不得不給這組親子點讚,實在太形象了!

NO.4

「拼夕夕」版喜洋洋,同樣是花椰菜,加上了小米辣、青蘋果,就成了喜洋洋。

這一瞬間讓我想起了泰國cos界的小哥:

但是在看完這些手工作業之後,在大家嘆為觀止的同時,卻又有不少家長們紛紛吐槽:

「孩子是幼兒園上還是家長上啊?」

「幼兒園作業都是給家長布置的」

「幼兒園白天忙啥的?還得把作業帶回家,老師孩子在一起互動才有意義,家長沒辦法代替完成,有啥意思?」

難道做手工作業,除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之外就沒有實質的作用了嗎?

孩子做手工作業的好處

第一:養成孩子的學習態度

現在不提倡幼兒園期間給孩子提前學習小學內容,提倡幼兒園去小學化,雖說給孩子們減了壓,但是不通過學習這些內容卻讓家長們少了一個培養孩子學習態度的方式。

而幼兒園的手工作業就很好彌補了這一點,手工作業仍屬於「作業」的範疇,還具備了課文作業所缺乏的趣味性,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學習態度。

相對應的,一些到了小學學習態度不好的孩子,往往是在幼兒園期間對這些作業忽視的。

老師說這是學習,家長說這是玩,孩子如何能樹立起對學習的正確態度呢?

第二:養成孩子對作業的熱情

確實,這些手工作業往往孩子是不能獨立完成的,不管是腦洞大開還是動手製作都需要家長的幫助。

可實際上,這份幫助會一直延續到孩子一二年級,彼時孩子同樣不能獨立完成:認字、理解能力的不足,書寫的不熟練,時間的安排規劃,書面作業學習的枯燥性...這些通通都在給孩子的學習帶來障礙,打擊孩子的學習熱情。

從幼兒園就被灌輸了「作業很麻煩」、「老師很麻煩」的理念,到了小學孩子同樣會認為作業很麻煩,老師很討厭。寫作業,也就自然而然地變得不情不願。

陪孩子做手工作業,家長怎麼樣可以輕鬆一些?

幼兒園的手工作業不如小學的書面作業般,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可言,這份開放性增加了孩子思維活躍的可能性,卻也給家長帶來了苦惱的地方,畢竟不是所有家長都有「泰國COS小哥」那麼清奇的腦洞。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怎麼樣才能夠輕鬆一些呢?

第一:重過程輕成果

一些家長在陪伴孩子做手工作業的時候是重成果輕過程的狀態,例上圖展示出的「蘋果螃蟹」,孩子稍一搗亂,蘋果就可能進了孩子的肚子裡,又或者是擺造型的時候雞飛狗跳。

而家長們真正應該重視的,是製作的過程中保持愉悅的氣氛,多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動手,至於製作成果,不論擺出來的是多麼不符合成人的審美觀,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份進步、一份天大的喜悅。

畢竟老師也沒給作業成果作規劃化的要求,而強調的是孩子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親子互動。

例如下圖,兩個土豆拼起來的小蜜蜂,眼尖一點的會發現這是一隻沒有翅膀的小蜜蜂,但那又何妨?孩子同樣收穫了應有的快樂,來自親子陪伴、源自內心的喜悅。

第二:善用工具

整個手工作業中,最大的困難不是製作,而是「思考」。土豆、花椰菜、蘋果...這些製作素材是我們生活常見的,但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想到這些常見的素材還可以有這樣的「騷操作」?

其原因,在於我們的思維固化,沒有走出我們的認知舒適圈。

而另一個方面,思維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臨時要求我們腦洞大開是不現實的。

此時,我們不妨藉助一些工具,例如網絡上的搜尋引擎,搜索相關的關鍵詞來獲取靈感(如下圖)

第三:日常培養

不論是手工作業還是書面作業,其主體都應該是孩子。

在製作手工作業的時候,一些精細操作和危險步驟可以由家長代勞,但思考、創意的方面,則完全可以是由孩子進行。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增添一本手工製作繪本、手工工具書,始終幼兒園的作業是一時的,僅能起到提示和總結的作用,真正的培養在於日常。

在我們家早早就給兩個孩子採購了蒙台梭利的手工製作繪本,用以培養孩子的創意性思維。

弟弟湯丸經常會異想天開地用身邊的素材進行Cosplay。

最大的驚喜是在去年的中秋節手工作業上,幼兒園布置的是製作燈籠,按我們的思維,大概就是用柚子皮做燈籠,又或者是上某寶採購一些半成品。

而淅姐和湯丸兩姐弟一合計,就用了透明卡紙和熱熔膠製作成了下圖中的兩個燈籠。

淅姐的想法是用粉色卡紙剪出輪廓作為「公主」的頭髮,而湯丸最喜歡「銀河奧特曼」,用藍色卡紙作為「銀河奧特曼」的頭部裝飾物。

而燈籠的把手則是他們堅持用此前用剩下的一次性筷子製作的。

雖說不如其他同學般的整潔、驚艷,但是他們卻能夠自豪地在老師、同學面前說出自己的製作思路,以及分享製作過程。


淅爸寄語:重視孩子所重視的,孩子也就重視你所重視的。在育兒路上,當你認為與孩子進行某些學習行為是個麻煩,那麼不妨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這些「麻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