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進口牛奶,國產為何更貴?業內人士:飼養依賴進口拉高成本

知食說 發佈 2020-06-24T05:21:10+00:00

價格對比詳見下圖:進口商品除了增值稅和進口關稅,再加上運輸費,價格比國產同類商品更貴,一點不讓人奇怪,然而進口純牛奶在零售價上卻遠遠低於國產牛奶,到底是什麼原因?


這幾天,知食君在電商平台上採購純牛奶,對進口國產牛奶的價格倒掛產生了興趣。

知食君對比發現,在某商城在售的純牛奶中,相同容量的國產主流純牛奶比原裝進口純牛奶至少要貴4元錢。據了解,這樣的現象已經有一段時間。價格對比詳見下圖:

進口商品除了增值稅和進口關稅,再加上運輸費,價格比國產同類商品更貴,一點不讓人奇怪,然而進口純牛奶在零售價上卻遠遠低於國產牛奶,到底是什麼原因?

一、飼草依賴進口

一位長期研究中外乳企競爭力比較的專家告訴知食君,國產純牛奶價格更高的主要原因,在於國產奶綜合成本更高。

「除了單個人工成本比西方國家低,牛奶產業鏈條上其他環節的成本都比別人高。」在這位專家眼裡,中國奶業面臨著嚴重的高投入低產出的尷尬。奶牛養殖企業成本中,飼料成本約為65%左右。而進口牧草對中國奶牛養殖業來說,是第一筆不能迴避的開支

全國畜牧總站處長李新一也認為「我國飼草產品進口依賴性仍較強」

數據顯示,從2008年起,我國每年從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進口優質牧草,進口量和進口金額都在不斷加大。今年1-4月新冠疫情期間,中國進口乾草累計49.78萬噸,同比增長29.5%,進口金額1.80億美元,同比增長41.21%。

據了解,苜蓿作為提升生鮮乳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伊利、飛鶴等大型乳企所用苜蓿中的進口苜蓿比例高達90%。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曾對外公開表示,苜蓿成本約占飼料總成本的13%,占公斤奶總成本的8%-9%。

相比於國內牧場養殖情況,紐西蘭、愛爾蘭、荷蘭、德國和瑞士等乳業已開發國家的奶牛養殖戶大都用自己天然牧場的優質牧草,不過度放牧,在養殖飼料上基本不需要投入。

二、荷斯坦奶種牛進口量高

牛奶好,首先要奶牛品種好。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奶牛是荷蘭的荷斯坦牛

由於當前國內普遍餵養的奶牛是由中國黃牛與荷斯坦奶牛雜交出來的中國荷斯坦牛,雖然產奶量高,但乳脂率偏低,雜交牛所育後代所產牛奶的乳脂率也較低。因此,為保證牛奶質量,中國每年都要大量進口純種荷斯坦種牛來提升中國荷斯坦奶牛的品質

海關數據顯示,2011年-2015年,中國累計進口荷斯坦種牛69.8萬頭,2016年為13.3萬頭,在經歷2017年和2018年的低潮後,受國家奶業振興計劃及上游乳企奶源爭奪戰影響,2019年又迎來進口小高峰,全年進口荷斯坦種牛6.47萬頭,同比增加58.0%,進口金額1.16億美元,同比增長56.8%。

據稱每頭牛的到岸價近1800美元。種牛進口商北京天牧達副總經理趙鵬預計,今年進口種牛有望超過去年。這麼多種牛進入中國,顯然是很大的開支。

三、養殖效率低

在養殖效率上,中國遠不如乳業已開發國家。

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德國等乳業已開發國家平均每個牧場擁有幾百公頃土地,耕地、播種、收割、貯藏和擠奶等生產流程全部機械化,一般只需要3人管理。對於1500頭奶牛規模的牧場,均採用機械擠奶,絕大多數擠奶機都能自動監測奶牛產奶量和體況,電腦管理系統根據產奶情況會自動確定精料投放量,全部工作只需要幾個人就能搞定。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產業經濟室主任劉長全介紹,中國奶牛場基本屬於散養模式,散養存在設備差、投工多等問題,平均養殖規模僅為10頭,即使在奶牛存欄1000頭的大型牧場中,我國人均養殖20-30頭牛,國外人均養殖水平都超過100頭。

而據今年2月農業部印發的《關於加快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的意見》來看,我國要到2025年奶牛規模化養殖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大體相當於歐盟現在的水平。

對此,有部分專家估算,如果能解決飼草、用地、人工三個問題,我國原料奶價格至少能下降10%

多原因迭加,共同推高了中國牛奶的綜合成本。2019年,國內原料奶收購價格高達到4元/公斤,同期國際原奶收購價格大約在2.4元/公斤,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原奶價格只有2元/公斤。

雖然近期中國奶業的情形有所好轉,今年1-3月,10個主產省生鮮乳價格環比略降0.3%,但平均價格仍有3.81元/公斤,國內消費者想喝到價廉物美的國產純牛奶,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