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教育世界的運營藝術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0-06-24T16:54:44+00:00

風雲際會的新時代中國教育,給一線教師、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在教育管理、教學實踐、德育培養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無法迴避、必須解決的難題,程紅兵老師的這本《學校·細節·格局》,應時代需求,從重新認知教育的視角,嘗試闡釋回答如何理解這系列難題,並重視實踐應用,給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思路及具體方案。

風雲際會的新時代中國教育,給一線教師、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在教育管理、教學實踐、德育培養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無法迴避、必須解決的難題,程紅兵老師的這本《學校·細節·格局》,應時代需求,從重新認知教育的視角,嘗試闡釋回答如何理解這系列難題,並重視實踐應用,給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思路及具體方案。

格局:三個板塊與三個世界

全書在內容結構上,分為三個板塊:管理、教學、德育,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高效的教學管理,如何通過教育細節的設計化解各種各樣的教育困境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應,如何在更大的教育格局中觀照教育現象以做出更符合現實需求、更有價值的決策。

與三個板塊對應的,是三個世界。任何一個教師,都同時存在於三個世界:第一個是社會世界,這是生存意義上的社會真實環境;第二個是學校世界,以特殊的人際關係為主,由同事關係和師生關係組成;第三個是個人世界,也就是教師的內在自我世界。在這三個世界中,教師不斷轉換身份,也對應著不同的功能性任務。

學校,是社會世界的一個局部,且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社會對學校和教師的功能有專門的認知,教育者只有把學校世界和個人世界放在社會世界的坐標中,才能給學校世界和個人世界的功能加以正確定位。第一板塊「管理篇」的部分內容,比如《石頭、剪子、布與學校戰略定位》,對比哈佛大學與鳳凰城大學的辦學思路,「哈佛出石頭,我出布」的錯位競爭策略,正是立足於這個宏大格局來理解學校的功能;再比如《英國的自由學校與自主辦學》,提出當下中國教育陷入了困局,誰來破局?民間力量,一種理性的、充滿理想的民間力量。如何破局?在政府支持下的自由辦學。這些主張支撐其思維運營的底層邏輯,依然是把學校功能置於社會世界中的認知格局。

社會世界之外的另兩個世界,是學校世界和個人世界。第二板塊「教學篇」和第三板塊「德育篇」,貫通了三個世界。學校世界,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和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平台和環境,如何在這個環境中做好專業工作,遊刃有餘地生存?個人世界,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動力源頭和思維運營場境,教師如何把個人專業發展融入學校世界,在其中尋找個人教育工作的生存價值和意義?

如果對照現實情境、結合實踐需求來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三個板塊所提供的一系列原理、方案,能夠幫助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從特定視角重新定義教育,重新發現教育的價值,重新理解個人世界、學校世界和社會世界間的人際世界如何平衡,重新認知、調整、設計以使自己的教育實踐行為發揮出更大的價值與意義。

細節:74個教育命題

這本《學校·細節·格局》,乍一聽書名,有些摸不著頭腦,好像離一線教學實踐有點兒遠。但如果仔細閱讀,深入進去,你會發現,它的核心內容,是通過74篇文章,用闡釋+方法論+案例的方式,回答了當下教育教學所面臨的74個難題。這74個論述命題,以散點的形式布滿在當下教育教學困境坐標系統上,其實跟每個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都息息相關。

怎麼個相關法?且先大致看看以下從書中列舉出的一系列問題:

在如何辦學方面,全書系統闡述了一系列新時代背景下如何辦學的關鍵理念與精闢認知,比如:如何定位學校的理念?如何對學校進行戰略定位?如何把學校辦出人無我有的特色?校長權力的邊界在哪裡?學校教育為什麼不能走極端?什麼是「概念校長」,如何做一個「活的校長」?如何學會做課堂里的校長?

在洞察教育本質方面,全書回答了一系列關於教育基本規律的真知灼見,比如:教育的「密碼」是什麼?課堂教學機智背後是什麼?教育到底是教知識還是教學生?考試,本質上是考什麼?課堂為什麼一定要封閉?什麼是閱讀他者?教育家為什麼一定要是自由的教師?為什麼要警惕教育的負向功能?

在教學實踐操作層面,全書從一線教師(包括校長和家長)的視角,以給出解決思路或者具體案例的方式,提出了解決一系列現實問題的方法。比如:如果回答事關孩子的評選,誰說了算?如何摒棄分數排名,讓評價回歸原點?考試之後如何以學生為本?如何讀懂學生的心理需求?怎樣給孩子的心靈放一放假?如何建立一個乾淨的師生關係?怎樣讓孩子說自己的話語?怎樣寫一則讓學生動心的評語?為什麼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就能天天向上?如何避免禮儀教育的審美疲勞?

學校:實踐運營的視角與線索

本書作者程紅兵老師,是當下中國教育界頗有影響力的學者。他是教育學博士,曾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是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做過多年語文教師和班主任;他在學校管理的崗位上,從科研室主任到常務副校長再到建平中學的校長;他還擔任過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和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並在騰訊旗下的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擔任總校長多年,承擔過教育部重點課題。

在書中,作者從實踐運營的視角,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線索,總結了自己多年來關於學校管理、教學細節與教育格局的一系列深度思考和洞見,並提升為方法論層級的經驗。既有教育學的經驗,也有心理學的分析,更多的是對教育教學實踐直接觀察和做事思路與經驗的提煉,尤其對具體情境下如何經營和運作解決實踐問題,通過故事、課例、總結、經驗訪談等方式,做了精闢的提煉與概括。雖然這本書的研究範圍橫跨教育理論、教學管理、一線教學和德育培養諸多領域,卻是難得的用一條實踐應用的縱線貫通全書,貢獻了一大波活潑生動的教學實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應用案例。

由於作者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在格局上,又善於把教育事實和現象安置於教育哲學的坐標框架中重新定位,發掘出常規視角難得一見的新認知與新理解,所以洞見頻出。若再對照著教育中的現實難題,閱讀的過程常常會伴隨著一陣陣過癮的體驗。

憑藉多年豐富的一線校長管理實操經驗,憑藉作者多次考察世界不同層級國家教育現狀的超寬視野,以及走遍全中國大多數省份的經歷,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直接生成於各式各樣的教育現場,具有其他同類書籍中少有的與教育現實絲絲相扣的對標性。書中對教育教學情境應用的深度認知和德育管理中的一系列困境的解決方案展示,給我們解析不同場景下教育管理中的一系列關鍵問題,提供了很大的啟發。

(作者單位: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0年06月24日第10版

作者:張廣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