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6歲時,父母要培養他這5個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叮噹派 發佈 2020-06-22T07:17:31+00:00

孩子三到六歲的這個階段,可塑空間是非常大的,如果想要培養優秀的孩子,趁這個時間段里多培養孩子一些好習慣,會對孩子以後的道路有很好的幫助。

文/叮噹派好習慣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孩子三到六歲的這個階段,可塑空間是非常大的,如果想要培養優秀的孩子,趁這個時間段里多培養孩子一些好習慣,會對孩子以後的道路有很好的幫助。

1、閱讀的習慣

前段時間看過一段話寫的非常好,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沒時間陪孩子,請讓他閱讀,書會陪他,一個人在寂寞的時候懂得去看書,就不會太孤單;

如果你不會教孩子,請教他閱讀,書會教他,只要拿起書,他就能與各路大師進行一次深度的免費對話;

如果你害怕有一天自己終將離開孩子,不再能為他出謀劃策,遮風擋雨,也請教他閱讀,未來不可知,父母不常伴,但我們仍可以培養孩子閱讀,讓孩子永遠與知識相伴。

閱讀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而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建議爸媽們除了別總在孩子面前使用、玩電子產品之外,還應該拿起書本去閱讀、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或者經常帶孩子前往圖書館、書店參與閱讀。再說,這樣的親子時光是不是更加溫馨,會成為孩子一生的美好回憶。

2、運動的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一份大規模研究結果,專家們對168個國家的近200萬人的身體活躍度進行了研究。

活躍的人是指每周至少有75分鐘密集的體育鍛鍊或每周150分鐘適度的體育活動,以上數據為各國不運動的數據比。

其中,最活躍、最經常鍛鍊的國家是烏干達,中國也在活躍國家的名單里。研究結果顯示,有14.1%的中國人不鍛鍊,而許多疾病的產生恰恰與人的不鍛鍊有間接甚至直接的關係。

運動不只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是心理和社會能力綜合發展的關鍵。

有些家長覺得「考試考好點就行了,運動不運動又有什麼關係呢?」

目前,許多地方已經加大了體育中考的考察力度。

例如:今年一開年,雲南省新出台的中考改革政策就上了熱搜。該省計劃將中考體育成績上調至100分,與「三大主科」(語文、數學、英語)平起平坐。

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運動。

3、獨立的習慣

獨立不是指獨來獨往,不與人交際,而是自己能夠儘自己的能力不去依靠他人完成一件事情,這會讓孩子內心堅強,從容不迫。

3-6歲的孩子已經擁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父母可以稍微放寬心,不要太過寵溺孩子,同時也是對孩子獨立習慣的培養與鍛鍊。

3-6歲各年齡階段孩子家務參考表:

3-4歲

將用完的毛巾、牙刷、臉盆放好

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髒衣籃里

飯後自己把碗盤放到廚房水池裡

能將自己的玩具和書籍放回原位

4-5歲

按人數準備餐具

清洗自己的襪子等小件東西

飯後擦餐桌

把晾乾的衣褲分類疊放整齊

5-6歲

學習收拾房間

掃地、倒垃圾

學習疊被子

學習整理自己的小床

4、安全習慣

我們努力教會孩子善良,卻沒有讓孩子認識到什麼是醜惡,沒有教孩子辨別是非。

叮噹派好習慣小編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實驗,測試孩子給陌生人開門的幾率,在做實驗的24個孩子中有19個開門了,這個結果是令人驚訝的,我們都清楚,單獨在家的孩子給陌生人開門,這危險可想而知。

在孩子的認知中,有人敲門就要開門,我們要助人為樂,有人發出了求助的信號,我們就要給予幫助,這單純的邏輯中卻隱藏了巨大的危險。

我們無法教會孩子用肉眼分辨善惡,因為孩子無法理解,一個人長得和藹可親怎麼會是壞人,一個人長得凶神惡煞怎麼會是好人。教孩子分辨善惡,從來都不是只靠一句:「他是好人/壞人」就可以解決的,這其中需要家長的循循善誘、耐心教導

5、堅持的習慣

在孩子讀幼兒園時,很多父母會給孩子報舞蹈、繪畫等興趣班,培養孩子的愛好,卻有些父母卻沒有堅持讓孩子學下去,孩子一說不想學了,練累了,父母就會心疼孩子,看到人家孩子學的像模像樣的時候,又會責怪自己當初沒有讓孩子堅持下去。

總結

養成好習慣本身就不是簡單的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本能,在面對高難度的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退後。此時家長不要著急,畢竟好習慣的確有些枯燥無味,孩子玩性大,堅持不下去是正常的。

叮噹派好習慣 將大道理都分解成每一個容易完成的步驟,並且多給孩子正面的鼓勵,讓孩子不僅覺得簡單,還感覺到滿足感,漸漸就能將習慣堅持下來。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