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戰士!蚊蟲襲擾,不只是「叮包」那麼簡單

保潔員小張兒 發佈 2020-06-23T03:46:59+00:00

關注@保潔員小張兒 聊聊「公共衛生」,與你我每日身心健康都相關的事兒。蚊蟲襲擾,有時不只是「叮個包」、「吸點血」那麼簡單。

關注@保潔員小張兒 聊聊「公共衛生」,與你我每日身心健康都相關的事兒。#讓公共衛生流行起來#


新疆北灣地區,被稱「蚊蟲王國」,高峰期,一巴掌能拍死100多隻蚊蟲。駐守在此的邊防連官兵,起床第一件事是倒蚊蟲。點著牛糞打籃球、燒著茅草上廁所、夏穿棉襖去巡邏……他們在蚊蟲襲擾中,堅定前行,守護著我們。

蚊蟲襲擾,有時不只是「叮個包」、「吸點血」那麼簡單。


如果咬人的蚊蟲感染了某些病原體,就有可能將疾病傳播給人類。這就是「蟲媒傳染病」


在我國,蟲媒傳染病占每年傳染病總病例的5-10%,但致死人數卻可占傳染病死亡病例的三至四成。


蚊子可以傳播的疾病


已知的蚊子可傳播的病原體和疾病種類至少有80種


我們熟知的有登革熱、黃熱病、寨卡病毒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病毒病,和瘧疾、絲蟲病等寄生蟲病


並不是所有的蚊子都會傳播疾病。不同種類的蚊子,可以傳播的病原體種類也有差別。只有特定種類的蚊子(即「病媒蚊」),在被感染以後,才可以傳播對應的疾病。如果病毒是被非病媒蚊的蚊子吸取,就會被其自身的消化系統破壞,失去傳染力。


不同地區、不同環境,常見的蚊子種類不同,可以傳播的疾病自然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上海地區,最常見的是淡色庫蚊(俗稱「家蚊」),可傳播絲蟲病;最危險的是白紋伊蚊(俗稱「大黑蚊子」),具備傳播登革熱、寨卡、基孔肯雅熱等疾病的能力。廣東省和東南亞地區,多擔心的則是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病等傳染病。




除了蚊子,還有那些蟲媒傳染病


除蚊子外,蒼蠅、蟑螂、臭蟲、虱子、跳蚤,都是常見的病媒昆蟲,此外還包括蜱、蠓、蚋、虻、白蛉等。不同蟲媒傳染病的感染源和傳播媒介是不相同的。


比如蜱蟲叮咬可以傳播萊姆病,全球五大洲70多個國家都有病例報告。我國自1986年首次發現以來,目前已有29個省區存在感染報告。


我國「頭號」法定傳染病,鼠疫,其傳播的主要媒介則是跳蚤。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後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環境的惡化,加之交通與物流的快速發展,為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提供了從繁殖到擴散的便利條件。如今,新病種不斷被發現,「老」病種捲土重來,流行地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展。



蟲媒傳染病,怎麼防?


預防蟲媒傳染病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蚊蟲叮咬


無論是通過蚊帳、保護服進行物理隔離,還是塗抹驅蚊藥水、噴洒驅蚊劑等化學驅蚊,將人與蚊蟲隔離開是首要任務。


從長遠來講,滅蚊滅蟲就很重要了。


很多病媒昆蟲的滋生,都是因為糟糕的環境。因此,做好清潔衛生,特別是及時清除各種積水和積水容器,保持潔凈的公共環境就很有必要。

蚊子通過在積水中產卵來進行繁殖。它們可以在任何過去四天內形成的積水裡進行生長,只是一小桶積水甚至都可以成為近千隻蚊子的窩。



科學家們也努力研究對應各類蟲媒疾病的疫苗。在一些蟲媒傳染病高發的地區,已有針對部分疾病的疫苗推廣,幫助人們應對感染的風險。


比如自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在非洲瘧疾中、高度傳播的地區引入針對瘧疾的疫苗(RTS,S/AS01 (RTS,S))。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該疫苗可預防約四成的瘧疾病例。


還有一些科學家團隊致力於研究轉基因蚊子。或是將蚊子的遺傳基因進行重組,讓這些貪婪的吸血者變成素食者;或是對蚊卵進行「絕育」;又或是通過基因技術給蚊子合成抗體,目的都是減少蚊子對疾病的傳播。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人們對小蟲子們傳播的疾病會有更有力的控制。



講了這麼多,既希望大家可以了解蟲媒傳染病,提前預防蚊蟲叮咬,發現問題及時就醫;也更深刻的感受到駐守官兵的不易,難以想像他們需要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奉獻。


致敬!



參考文獻:


上海衛生健康委員會:被蚊子叮了,會得新冠嗎?(2020-04-16)


世界衛生組織:瘧疾(2020-01-04)


歡迎關注@保潔員小張兒 聊聊#公共衛生#那些事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