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設計老闆和員工都滿意的薪酬(實例剖析)

職場 發佈 2020-06-23T03:21:58+00:00

老師您好!1、不推考核老闆不滿意,做考核員工不願意。2、考核分數高老闆有猜疑,考核分數低員工不認同。3、考核分數高的部門認為考核好,考核分數低的部門把考核說的一無是處。4、分錢多的時候員工很開心,老闆有質疑,分錢少或扣錢的時候員工不樂意,老闆說有問題找我。


老師您好!

1、不推考核老闆不滿意,做考核員工不願意。

2、考核分數高老闆有猜疑,考核分數低員工不認同。

3、考核分數高的部門認為考核好,考核分數低的部門把考核說的一無是處。

4、分錢多的時候員工很開心,老闆有質疑,分錢少或扣錢的時候員工不樂意,老闆說有問題找我。

這些都是我最近頭痛的事情,請您一一回復,謝謝!



解答問題1:

不滿現狀,拒絕變革,這似乎是員工的普世價值展現。但我並不認為這是鐵打的現狀,不能突破。

變革是為誰好?如果只是企業好,員工肯定牴觸、不接受。如果是為員工好,員工是否一定能接受呢?

這要從三方面來看問題:

一是看變革是不是員工需要的;

二是看附加的條件員工能否認同;

三是看團隊痼疾很深要下什麼藥。

很多企業一改革,就有一些員工反對,結果很快就宣布改革停頓,其實總有人反對很正常,因為變革會破壞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態環境,或損害既得利益。企業若要改革做的第一件事是敢於把這批人清理出去,給有理想的員工製造希望,重造獲利生態環境。


解答問題2、問題3:

本質上是企業推行的績效模式問題。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針對中小民營企業,快速有效地導入薪酬績效系統,而且不斷指導很多企業成功做出好的結果。看法是:

好的薪酬績效方案激勵性、增長性是價值核心,公平性、規範性是設計基礎。

除了將剛性轉向彈性、將定薪級轉向定薪幅、將薪酬與績效掛鈎,轉向薪酬與績效融合,還需將以考核評估為導向,轉向以價值管理為導向。

考核評分通常帶有很強的考核人的主觀意願,在缺失績效文化土壤的企業,很容易淪為內部鬥爭、打擊報復的工具。


解答問題4:

老闆與員工是天然的「敵人」:老闆要的是利潤不斷增長,員工要的是工資持續上漲;老闆要的是員工拚命干、干出成果,員工想的是少干多拿、責任少福利獎勵多;老闆希望員工理解企業經營困難,員工希望老闆體恤自己生活不易;老闆想員工把事情當事業來干,員工只想做完現在的事情、不要加班。

有這種感覺,首先來源於思維上的差異,老闆是做事業、員工是做事情。然後是利益分配上的偏差,老闆得到的是未來剩餘價值,而員工得到的是當下價值。如果企業的經營成果與員工無關,只與投資人、經營者有關,那麼員工就不會關注客戶的感受和企業的經營價值。


老闆與員工能不能統一思維、利益關係?

傳統考核KPI表現乏力、更不符合新形勢之下的趨勢;績效評估只是錦上添花;單項激勵不能形成系統思維;年薪制的激勵時間有點長;底薪提成只會助長員工關註銷售或產量;固定薪酬更是大鍋飯。不是用統一思維來驅動利益分配,而是通過利益趨同來統一思維。當員工的收益與自身的價值貢獻及企業利益相關,員工就會站到老闆的高度和方向思考、做結果。


舉例:


企業類型:生產製造業

崗位職務:生產部經理


原方案(傳統模式):

1. 薪酬構成:月基本工資1800元/每月+月績效工資800元/每月+年度業績獎金5000元/每年

2. 月基本工資計算方法:按:月基本工資(基準)÷規定月出勤天數×實際出勤天數計算;

3. 績效考核標準:

①績效項目:按期交貨

項目基準績效工資:200

績效考核目標:按期交貨率100%

工資績效評估依據:ERP系統數據為準

②績效項目:材料損耗率:

項目基準績效工資:**

績效考核目標:損耗率: **%

工資績效評估依據:1、切材損耗率=100%實際下單量( 切割不含補片) /最終原片;實際下單量以ERP系統數據為準

③績效項目: 產品品質管控

項目基準績效工資:**

績效考核目標:1、成品抽檢合格率100%;售後品質投訴確認次數為0

工資績效評估依據:人身安全事故以次為單位;單人醫療費費用超1000元以上加罰,每人次*元

④⑤⑥⑦......

出現的問題:

1、生產部門只干分內事,完全不顧公司目標、客戶需求,與銷售部、設計部常有爭執。

2、生產經理只在工作時間內做事,想各種辦法拒絕更多的工作。

3、生產經理忙於做事,但不願對結果負責。


為何會這樣,是該生產經理工作態度有問題嗎?


1、傳統薪酬結構設計:

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加班工資+技術工資+績效工資+提成(分紅)獎勵…

2、這種設計最大的缺點是:

1)彈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業務崗位的固定部分可達80%以上。

2)無法衡量: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能相對有效地衡量出來。

3)薪酬與員工價值失衡: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沒有直接對等關係。工作量=產值+價值


現方案(薪酬全績效模式KSF):

說明:此為某企業實操落地方案,遵循保密條款特將核心機密部分做省略處理。


KSF設計原理:

1)提升薪酬的彈性創造力,彈性部分占50%以上----越靈活的部分越具有創造性。

2)將員工的價值進行劃分和細分,將價值分類定價,創造多少價值獲取相應的薪酬回報。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多創造多回報。

3)將產值量化與價值量化相結合,一切以結果為導向,深入分析價值模式與產值關係,並建立相互融合的計算模式。

實施效果:

1、產品不合格率:導入KSF三個月後,馬上從8.3%降到4.1%,車間主管原來在車間的時間每天約4小時(其他時間均在辦公室喝茶聊天),現在每天至少7小時在生產現場嚴格把關質量,所以不合格率迅速下降。

2、產量:導入KSF兩個月後,產量達到公司目標。之前已連續半年不達標,總經理責問生產經理,其總將皮球提給人力資源部,比如工作流失大,招聘不到新工人,培訓不力導致工人技能差等等,現在主管身先士卒帶頭加班加點,每月開動員會,並積極配合公司在生產線推行積分式管理。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這種模式,其特點就是,打破固定薪酬模式,員工的工資收入與他的價值貢獻全面融合,讓員工為自己干、為自己加薪,全面激發員工創造顯性價值的熱情。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實現利益趨同、思維統一。

一方面讓員工有安全感和收入保障,薪酬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幫助老闆留住優秀人才,低成本高回報。

一句話:讓員工加薪,讓企業增利!

KSF薪酬全績效遵循的理念:

1)企業應該購買的是員工創造的顯性價值,而不是學歷、資歷、文憑、學歷、體力、時間等

2)員工的薪酬應該與員工的價值做全面的融合

3)給員工開放價值渠道同時也是加薪的渠道

4)員工實現自我加薪,做到月度即時激勵

5)將管理者轉化成為經營者,與老闆的思維、利益高度統一。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PPV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

如果你也想擁有拚命努力的員工,請點擊購買【績效核能】一書。給員工加薪不加成本,實現員工拿高薪,企業拿到高績效的共贏結果!

解決:員工流失快,執行力不夠,物料成本浪費嚴重的種種困惑,教你如何一步步盤活人才!



建議點擊以下連結購買!


案例分析:

舉個案例,某生產經理薪酬模式:

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理,工資怎麼發?按照傳統的薪酬模式,可能就是固定5000元,他只要保證不出什麼問題就行了。至於費用率,成本,員工流失率,利潤率,和他沒關係,他也不會在意。

設計案例: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薪酬績效設計表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頻薪酬(80%),寬頻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實行KSF模式後,在平衡點(平衡點:根據歷史數據或員工和老闆協商得來的,員工和老闆都認可)的基礎上: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KI:根據數據分析,我們選取平衡點68720,產量每超過500,獎勵經理25元,每降低500,少發25元;以此類推:

K2:輔料成本率:平衡點:6.83%,每降低0.02%獎勵8元,每超出0.02%,少發 8元;

K3:工資費用率:平衡點:5.69%,每降低0.01%獎勵6元,每超出0.01%,少發 6元;

K4:產品性能合格率:平衡點:30%,每超過5%,獎勵經理50元,每降低5%,少發50元;

K5:附件報廢率:平衡點:0.51%,每降低0.01%獎勵11元,每超出0.01%,少發 11元;

K6:核心員工保留人數:平衡點:11,當月0流失,全發,半年0流失再獎勵200元,每流失一人 少發 100元;

K7:..............

對員工而言,加薪有6-8個加薪渠道,而且加薪沒有上限,能拿多少收入完全取決於自己本身,極大的激發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激勵員工自己為自己拚命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