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毀了一個孩子的探索觀察能力?只需要一個電子產品就足夠了

上海樂天心理諮詢 發佈 2020-06-19T21:58:58+00:00

最開始她只是當玩具抓著玩,但很快她便找到了竅門,能很熟練地點開小遊戲,還會自己看動畫片。一旦上癮便會沉迷其中,患上「電子產品依賴症」:如果電子產品不在身邊,孩子就會覺得孤單、無聊、緊張,甚至是恐慌,在生理上的表現是,出現手指不自覺地顫動、幻聽、失眠等症狀。

案例:

今年剛滿3歲的柚子,不知不覺迷上了玩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最開始她只是當玩具抓著玩,但很快她便找到了竅門,能很熟練地點開小遊戲,還會自己看動畫片。如果媽媽把平板電腦藏起來,孩子就會悵然若失、寢食難安。

很多孩子都會像孩子一樣非常依賴電子產品:睡前必須玩玩手機遊戲,一邊寫作業一邊玩平板電腦……

不可否認,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的生活更加離不開電子產品,我們不僅能隨時上網看各類新聞,還能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電子產品在擴展兒童知識面上有著直觀、形象、全面的特點,對兒童智力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但兒童自控能力差,同時又對新奇有趣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看到電子產品功能全面,自然會愛不釋手。

一旦上癮便會沉迷其中,患上「電子產品依賴症」:如果電子產品不在身邊,孩子就會覺得孤單、無聊、緊張,甚至是恐慌,在生理上的表現是,出現手指不自覺地顫動、幻聽、失眠等症狀。

過度依賴電子產品會給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一方面,孩子不加節制地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容易造成大腦接受太多電磁波,影響神經系統發育,出現如記憶力下降、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等問題;另一方面,包括手機在內的電子產品減少了孩子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孩子因此變得固執、性格軟弱、孤獨、遇事易衝動,嚴重的還會出現自閉、語言功能退化、與人交流困難等問題。

將孩子與電子產品完全隔離是不現實的。因此,父母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接觸電子產品。

01. 根據年齡段的不同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

在孩子2歲之前儘量不要讓他接觸電子產品。因為孩子在2歲前,大腦正處於飛速發展的階段,此時,他更需要通過碰觸、探索、觀察和移動真實事物來觀察周圍的環境,以此來了解世界。因此,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更重要的是與他多多交流,多給他一些認識世界的機會。

2歲至學齡前的孩子應該少接觸電子產品。此時,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處於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購買一些繪本、故事書、益智玩具是不錯的選擇。這樣的閱讀物和娛樂玩具比電腦更加貼近孩子的認知發展,不容易對孩子的健康造成損害。

在孩子上學後,父母應該合理控制他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父母可以允許孩子藉助電腦來學習,但是不能讓他藉助電腦來完成每天的作業。同時,孩子玩的遊戲要經過父母的篩選,以提高孩子對不良事物的「免疫能力」。除此之外,父母還要對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做一個規定,比如每次不超過半小時,同時讓孩子養成用電腦15分鐘就休息一下,望望遠處的用眼好習慣。

02. 使用一些小技巧,減少手機對孩子的消極影響

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制訂一份詳細的「電子產品使用規則書」,規定好孩子使用的時間和可進行的內容。如果孩子遵守規則,那麼父母就可以給孩子一些獎勵,以此鼓勵孩子的正確行為。另外,父母還可以在和孩子商量之後,在手機上設置相關的軟體訪問權限,以幫助孩子更加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

03. 逐步增加孩子的社交活動

當孩子依賴電子產品時,他往往喜歡待在家裡不出門,可能還會對正常的社交活動產生排斥感。此時,父母可從電子產品出發,逐漸增加孩子的社交機會。

比如,當孩子玩一款遊戲時,父母可以購買一些關於此遊戲的道具,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來家裡玩。這樣,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逐步擴大他的社交範圍,他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逐漸擺脫對電子產品的依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4. 父母應反省自己的行為態度

現在,很多父母都離不開手機和電腦,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因模仿父母而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另外,如果父母很少陪伴孩子,孩子缺少溫暖,就會將感情轉移到電子產品上。

所以,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多與他玩遊戲,給他講故事,少玩手機,讓孩子在親密的親子活動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此外,父母還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能因為工作忙就忽略了孩子,只有多與孩子進行互動,才不會讓「電子產品」有可乘之機。

寫在最後:

電子產品之所以能夠吸引孩子,是因為孩子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逐漸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他感興趣的事情上。比如,根據孩子的愛好給他報不同的興趣班等,這樣,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自然會減少很多。最重要的是,面對患有「電子產品依賴症」的孩子時,父母要有耐心地去幫助和引導他,不能一味地採用嚴厲的手段責罵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