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珠,「雲」辦案!「網際網路+調解仲裁」高效便民

廣州海珠發布 發佈 2020-06-19T08:07:13+00:00

近年來,廣州海珠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堅持「仲裁為民」,構建勞動人事爭議多元預防處理體系,打造「網際網路 調解仲裁」服務模式,以高效便民服務保障勞動關係和諧穩定,被授予「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2017-2019年度優質服務窗口」稱號。

今年2月21日,張師傅通過「粵省事」微信小程序在線申請調解,要求某傳播公司支付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間的獎金。原來,受疫情影響資金難以回籠,公司暫時無法支付獎金。經調解員遠程調解,引導雙方通過分期付款方式解決爭議,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

近年來,廣州海珠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堅持「仲裁為民」,構建勞動人事爭議多元預防處理體系,打造「網際網路 調解仲裁」服務模式,以高效便民服務保障勞動關係和諧穩定,被授予「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2017-2019年度優質服務窗口」稱號。

關口前移,有效預防爭議

走進海珠區仲裁院,「一站式」服務中心設立了導訴台、自助服務區、等候區、母嬰室、候審室等功能區,配置了老花鏡、飲水機、便民雨傘等服務設備。

更重要的是,區仲裁院通過多項舉措實現爭議處理關口前移,最大限度減少當事人的「訴累」。通過信息共享、協同處理、預警互聯等措施,建立仲裁工傷證據互換、監察仲裁聯合辦案的工作機制,有效提高勞動人事爭議處置效率;開通綠色通道,組建速調、快裁工作組,為外來務工人員、工傷職工、「三期」女職工、小額簡單案件、10人以上集體勞動人事爭議案件提供快立、快調、快審、快結服務;開展巡迴仲裁庭,深入企業廠區,為有需要的勞動者提供上門庭審服務。

近年來,區仲裁院積極打造勞動人事爭議多元預防處理體系,將爭議消滅在萌芽狀態。推動基層調解組織建設,設立基層調解員培訓基地開展長期培訓,指導全區18個街道建成規範化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積極探索三方聯調新機制,聯合區總工會、區工商聯組建區三方聯合調解中心,確立案前委託調解模式,實現爭議最快當天化解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區仲裁院在「海珠政務」公眾號開闢「涉疫情勞動關係問答專區」,設立疫情諮詢服務專線和專窗,並通過和諧勞動關係企業微信群、企業調解委員會微信群等渠道,共為受疫情影響的勞資雙方提供諮詢2738人次。

藉助科技,提高辦案效能

針對海珠區中小企業多、外來務工人員多、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多的特點,區仲裁院充分借力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務效能。

作為「粵省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微信小程序唯一共建單位,海珠區仲裁院全程參與小程序開發,推動實現與市場監管、民政、司法等部門的數據共享和服務對接,除調解、仲裁、仲裁審查確認三大事項外,還上線了集體勞動人事爭議在線申請、加班工資計算等20多項便民服務功能,真正實現業務掌上辦理。

為減少當事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往返、聚集,海珠區仲裁院一方面引導當事人優先選擇「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提交材料,在線申請調解、仲裁、仲裁審查確認;另一方面打造「廣州海珠調解仲裁微平台」,探索全方位遠程調解仲裁服務,實現立案、調解、庭審、送達全程線上辦。對於雙方當事人具備在線庭審條件的,採用網絡身份驗證、在線質證、視頻答辯陳述、現場記錄、微信電子確認庭審筆錄的方式,完成遠程開庭審理。今年以來,區仲裁院已通過粵省事小程序接收各類在線申請3089宗,提供服務超過5700人次,推送各類電子文書1450份。

疫情發生後,區仲裁院在調處勞資糾紛同時,將「保居民就業」「穩就業」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率先設立就業援助服務站,通過「1站3服務」,即就業援助服務站對接「轉崗就業指導」「技能提升培訓」「補貼申領指引」3項專業服務,為涉案當事人提供轉崗再就業、技能培訓及補貼申領政策諮詢、指引,搭建「失業-維權-培訓-再就業」連心橋,幫助涉案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解決就業穩崗後顧之憂,將穩定就業、支持企業的好政策延伸送到最需要的群體手中。

編輯 | 土土兔

責編 | 吳美美、曉東南

來源 | 海珠區仲裁院、新快報

投稿郵箱 | haizhujun@qq.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