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3人中毒 已致2死;馬鞍山一化工廠發生氨氣泄露

中國化工信息周刊 發佈 2020-06-18T18:32:59+00:00

據安徽省應急管理廳網站消息,6月17日9時,馬鞍山市馬鋼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硫銨工段在生產過程中發生氨氣泄露,當場造成3人中毒,後送往市人民醫院搶救。

據安徽省應急管理廳網站消息,6月17日9時,馬鞍山市馬鋼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硫銨工段在生產過程中發生氨氣泄露,當場造成3人中毒,後送往市人民醫院搶救。截至當前,已造成2人死亡,1人仍在ICU室搶救


急性氨中毒應急處置

(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易發環境


接觸化工領域的工作人員都知道氨(NH3)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具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無色刺激性氣體;易液化成無色液體,易溶於水和乙醇,其水溶液為氨水;人接觸氨氣濃度達到140mg/m3~210mg/m3時可明顯感到不適,達到553mg/m3時可立即出現強烈的刺激症狀,3500mg/m3~7000mg/m3濃度下可立即死亡。

職業性急性氨中毒事故常發生在作業人員接觸輸氨管道、儲氨鋼瓶或儲槽意外破損爆裂等事故現場,或因檢修工作不慎而發生液氨外逸的現場環境中。也可發生在硫銨、碳酸氫銨、尿素、氨水等多種化肥製造,制鹼、製藥、鞣皮、塑料、樹脂、染料、炸藥、合成纖維等各種有機化學工業,用作冷凍劑、防凍劑和石油精鍊、煉鋼等工業的生產作業過程中。

因氨泄漏的事故現場,生產車間空氣中氨的最高容許濃度為30mg/m3,所以氨與空氣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隨時都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初步判斷


首先,只要是所處環境是上述介紹的職業性急性氨中毒的易發環境,或生產工藝流程可產生氨,或聞到具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無色刺激性氣體氣味,出現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咳痰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狀,就要考慮急性氨中毒的可能性。

如有條件,應儘早對事故現場空氣進行檢測,並注意區別急性氨中毒與急性氯氣中毒、急性二氧化硫中毒、急性一甲胺中毒等其他刺激性氣體所導致的中毒。

輕度中毒可有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咳痰,肺部出現乾性羅音,胸部X射線影像檢查顯示肺紋理增強,符合急性氣-支氣管炎表現,以及有一至二度喉水腫。

中度中毒可有聲音嘶啞、胸悶、呼吸困難、劇烈咳嗽、有時有血絲痰,呼吸頻速、輕度發紺,肺部出現干、濕羅音,胸部X射線影像檢查顯示肺紋理增多、紊亂、邊緣模糊的散在斑片狀陰影等符合支氣管肺炎的表現,血氣分析常呈現輕度至中度低氧血症,以及有三度喉水腫。

重度中毒可有劇烈咳嗽、咯大量粉紅色泡沫痰、胸悶、氣急、心悸;呼吸困難、明顯發紺,雙肺滿布乾濕羅音,胸部X射線影像檢查顯示兩肺野有大小不等邊緣模糊的斑片狀或雲絮狀陰影,有的可融合成大片狀或蝶狀陰影,符合肺泡性肺水腫表現,血氣分析呈現重度低氧血症;以及可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四度喉水腫、並發較重氣胸或縱隔氣腫、窒息。此外,輕、中、重度急性氨中毒均可伴有眼或皮膚灼傷。


現場處置

A、現場救援與個體防護


現場救援時首先要確保救援工作人員的安全,同時要採取必要措施,避免或減少有關作業人員受到進一步傷害。現場救援要求必須2人以上協同進行,並應攜帶通訊工具。並且就事故現場控制措施(如通風、切斷氣源等)、救援人員的個體防護、現場隔離帶設置、人員疏散等及時向現場指揮提出建議。

進入氨氣濃度較高的環境內(如出現人員昏迷/死亡或動物死亡的氨氣泄漏核心區域,或現場快速檢測氨氣濃度高於360mg/m3),必須使用自給式空氣呼吸器(SCBA)和A級防護服,並佩戴氨氣氣體報警器。



進入氨氣泄漏周邊區域,或現場快速檢測氨氣濃度在30mg/m3~360mg/m3之間,選用可防含K類氣體和至少P2級別顆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護器,並佩戴氨氣氣體報警器,穿戴C級防護服、化學橡膠手套和化學防護靴。


進入已經開放通風、且現場快速檢測氨氣濃度低於30mg/m3的環境,一般不需要穿戴個體防護裝備。現場洗消人員在給液氨/高濃度氨氣灼傷病人洗消時,應使用可防含K類氣體和至少P2級別顆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護器、C級防護服、化學防護手套和化學防護靴。醫療救護人員在現場醫療區救治中毒病人時,可戴乳膠或化學防護手套和防護眼罩。


B、現場急救救援

首先,迅速將中毒患者移離中毒現場至空氣新鮮處,脫去被污染衣服,鬆開衣領,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有條件時對危重患者進行洗消。當出現大批中毒患者時,應首先進行現場檢傷分類,優先處理紅標患者。


現場檢傷分類如下:


紅標是指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咯大量泡沫樣痰;嚴重呼吸困難;昏迷;窒息。


黃標是指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眼灼傷;皮膚灼傷。


綠標是指具有下列指標者:有流淚、畏光、眼刺痛、流涕、嗆咳等表現。


黑標是指同時具有下列指標者:意識喪失,無自主呼吸,大動脈搏動消失,瞳孔散大。


有條件的現場治療單位,對於紅標患者要立即給予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可使用地塞米松10mg~20mg肌內注射或稀釋後靜脈注射。窒息者,立即予以開放氣道;皮膚和眼灼傷者,立即以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灼傷部位15min以上。


對於黃標患者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有條件可給予吸氧,及時採取對症治療措施。


綠標患者在脫離環境後,暫不予特殊處理,觀察病情變化。中毒患者經現場急救處理後,應立即就近轉送至綜合醫院或中毒救治中心繼續觀察和治療。


黑標患者則須第一時間送往醫院進行搶救。另外,在搶救完傷者之後,要立即對事發現場空氣中的氨氣做檢測。


來源:今日化題榜、馬後炮化工

更多化工信息請關注微信:中國化工信息周刊(ID:CCN-weekly)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本文僅供參考、交流。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