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暴跌,比這更可怕的是

衝壓幫press 發佈 2019-11-16T11:27:34+00:00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興起,讓很多人看到了中國品牌汽車實現「彎道超車」的希望。不過從今年開始,新能源車市的整體表現並不能讓人滿意。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6.3萬輛,同比下降46.0%,環比增長2.0%;1-10月累計銷量82.3萬輛,同比增長16.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興起,讓很多人看到了中國品牌汽車實現「彎道超車」的希望。不過從今年開始,新能源車市的整體表現並不能讓人滿意。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6.3萬輛,同比下降46.0%,環比增長2.0%;1-10月累計銷量82.3萬輛,同比增長16.6%,累計增長率加速收窄。

隨著補貼退坡,新能源市場也逐步回歸「理性」,曾經熱銷的產品出現同比大幅下滑。以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為首的中國品牌,已經開始遭遇下行壓力。而對於造車「新勢力」們來說,面臨的困難還更多。

如說,當前很多造車「新勢力」們在產品銷量方面備受傳統車企的擠壓,而在資金方面更是「捉襟見肘」。此前蔚來汽車就由於資金問題而通過「人員優化」來節省成本,並且其還被迫賣掉車隊來增加收入。如今蔚來的財務長已經離職,並且還有消息傳出蔚來CEO李斌私人變賣股權再入資蔚來進行自救,通過種種跡象表明,蔚來汽車對自己的未來已經無法把控。

同時處於「新勢力」前列的威馬汽車,也同樣遭遇巨大的市場和資金壓力。據了解,今年8月因侵害商業秘密被吉利汽車起訴,訴訟的金額最大高達 21 億元,一旦吉利勝訴,如此高昂的賠償金也夠威馬汽車「喝一壺」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份有一張截圖在網絡流傳,截圖稱「原定於(201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新國際舉辦的上海新能源汽車自動化技術展,因行業不好致使部分車企計劃有變,為了保證展會效果將會延期至2020年8月7日至9日繼續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對於此次新能源車展的「跳票」,很多人認為與新能源汽車發展遇冷有很大關係。

而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成都車展上,僅蔚來、威馬、前途、天際等8家新勢力參展,合眾、零跑、理想等均未參展。如此參賽規模已經無法與今年上海國際車展相比。

其實當前國內新能源車企不僅在自身發展上遭遇了一定的「瓶頸」,而外部的壓力還在繼續加大。日前特斯拉國產再獲好消息,而這個特斯拉的「好消息」無疑給了不少造車「新勢力」當頭一棒。

據悉,在上海完全獨資建廠的美國特斯拉已經正式獲得國內生產許可。工信部發布第325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特斯拉被同意設立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企業名稱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而早在10月7日,由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已公開亮相,最顯著的標誌是尾部擁有中文標識「特斯拉」字樣。根據官網顯示,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中國製造)售價35.58萬元,預計交付日期為2020年第一季度。其NEDC預估續航里程為460公里,最高時速225公里/小時,百公里加速時間5.6秒。未來國產版的Model 3正式上市,勢必將對蔚來汽車等造成更大的衝擊。

當然隨著新能源補貼的退坡,也打消了不少消費者的購買積極性。同時,新能源後期保值率問題,二手車交易的問題以及續航里程與實際續航不符的問題,也成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積極性不足、消費信心缺失的原因。

如今,新能源汽車的「寒冬」已經臨近,而誰又能挺的到「春天」來臨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