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聰明不聰明,從小手就能看出端倪,智商高低在手掌上有信號

萍萍育兒記 發佈 2020-06-17T02:56:13+00:00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聰明、智商高的寶寶,現在還有很多家長給孩子進行智商測試。想要看孩子智商分數怎麼也得等到孩子3歲後,那麼3歲前想知道孩子聰不聰明要如何判斷呢?其實,從寶寶的小手上就能看出端倪。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聰明、智商高的寶寶,現在還有很多家長給孩子進行智商測試。想要看孩子智商分數怎麼也得等到孩子3歲後,那麼3歲前想知道孩子聰不聰明要如何判斷呢?

其實,從寶寶的小手上就能看出端倪。



著名的前蘇聯教育實踐家、心理學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智力的發育體現在手指尖上。

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也曾表達出相同的觀點:「智慧的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

那麼,為什麼說從寶寶的手掌上就能看出智商高低呢?



手是人體的「第二大腦」

有研究表明:手部有100萬根神經纖維,與大腦有密切的聯繫和互動,能讓人類完成最精細的動作,非常的敏感。

寶寶的手做簡單動作時,腦部血液量增加10%;做複雜動作時,腦部血液量增加超過35%。

而且根據加拿大神經醫生繪製的「彭菲爾德地圖」,手指和手掌幾乎占據了大腦運動區的1/3,感覺區的1/4。



在大腦皮層中,手指運動就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寶寶的手指每活動一下,大腦的血量就會增加,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因此,手也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

寶寶智商高低在手掌上有信號

從寶寶的手上就能看出智商高低,那具體有哪些信號呢?



1、手指靈活

孩子的小手出生後就有抓握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抓握力和手指靈敏度都會有相應的變化。

2-3個月的寶寶手指呈半張開狀態,會想要捉一些東西;

4-6個月的寶寶不僅會抓東西,還會把手放在嘴裡;

7-9個月的寶寶會把拿到的東西都扔出去;

10-12個月的寶寶手指已經很靈活,會嘗試翻書等東西。

出現這些信號的時間越早,說明寶寶的手指越靈活。寶寶在用手探索的時候,會促進神經突觸的連接,不斷地刺激大腦發育。



2、抓東西很準

一般寶寶出生後都會有一項「阿氏評分」考試,也被稱為「新生兒評分」,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能力測試,就是測試寶寶抓握物品的能力,這項測試也是檢查孩子發育是否正常的關鍵標準。寶寶抓握物品的能力越強,說明寶寶的大腦發育情況越好。

寶寶對自己手部的控制越精細,說明他越聰明。因此經常鍛鍊寶寶的手,能起到鍛鍊大腦的作用。



3、動手能力很強

等孩子動作發展2歲左右,會非常喜歡動手操作一些東西。比如撕紙、翻抽屜、拆東西、搭積木等等。這個過程不僅能看出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體現孩子的空間想像力、思維能力和的創造力

如果此時孩子表現出很強的動手能力,智商一般不會低。



如何鍛鍊寶寶靈活的小手呢?

  • 6個月前準備方便抓握的玩具

6個月之前是孩子發展基礎認知的關鍵階段,這段時間可以給孩子準備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材質,方便抓握的玩具,給孩子帶來刺激和感受是不同的。

每一種不同的事物都會給寶寶帶來不一樣的新鮮感和觸感。寶寶接觸不同的刺激越多,手部靈活度和敏感度也就越高,對大腦的發育刺激也就越多。



  • 經常按摩孩子的小手

上面提到手部有很多神經,這些神經和身體的很多器官相連,也因此有「十指連心」之說。經常按摩孩子的小手能幫助促進孩子的手部發育、鍛鍊神經系統,還能促進孩子手部的血液循環,讓手指更靈活。但家長按摩時要注意力度,孩子小手還很脆弱,力度不適很容易傷到孩子。



  • 讓孩子經常翻書

10-12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進行翻書的動作了。翻書相對於其它抓握的動作更為精細,對寶寶的手腦協調能力要求更高。這時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洞洞書或翻翻書,孩子在翻書的過程中會鍛鍊手部的精細動作,隨著翻閱書中還會有一些形狀,讓寶寶探索,促進手部發育。

我家寶寶最開始也是通過洞洞書鍛鍊手部精細動作的,推薦給家長們這套《0-3歲寶寶趣味認知拉拉書》。除了能鍛鍊寶寶手部發育之外,還能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


這套拉拉書共有4冊,以寶寶們感興趣的交通工具為載體,用連貫的卡通故事場景激發寶寶的興趣。讓寶寶感到好奇的同時提升辨別能力、反應能力、觀察力和精細動作

寶寶在玩的時候很喜歡摳上面的小圖形,雖然是硬紙板,但邊緣都做了鈍化處理,不會傷到寶寶的小手指,現在推薦給大家。


另外分享這套《0-6歲寶寶左右腦開發》,它是以西方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為主,更符合孩子的發育特點全天共有8冊,分別鍛鍊孩子的感覺能力、智力開發、數學能力、生活能力、左腦開發、右腦開發、語言能力以及數學能力。以遊戲的方式為主,過程簡單有趣,孩子邊玩邊鍛鍊大腦。



#育兒有方法#

#育兒爆文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