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後,父母不要對他說這3句話,不然孩子會更懦弱

萍萍育兒記 發佈 2020-06-17T19:38:10+00:00

孩子小的時候非常的頑皮,性格也非常沖,所以經常會在學校與小朋友或是同學打起來。孩子被打後,父母不要對他說這3句話,不然孩子會更懦弱。

孩子小的時候非常的頑皮,性格也非常沖,所以經常會在學校與小朋友或是同學打起來。但是關於孩子被打這件事情,父母的反應真的是各種各樣。不過無論父母究竟心中是如何想的,有三句話可千萬不能對孩子說。


孩子被打後,父母不要對他說這3句話,不然孩子會更懦弱

一、別人怎麼打你的,你就怎麼打回去

對孩子說這種話就是讓孩子以暴制暴,家長根本就是欠考慮。

而且通常情況下這樣只會擴大事情的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孩子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報復行動當中,脾氣變得越來越差,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差。一旦有第一次打回去,那麼就會有第二次,以後的打架行為就會愈演愈烈。


而且觀察這樣的孩子,我們普遍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他們不一定是打當初欺負他的那個人。而是選擇了那種很少打架的孩子。

他們不懂得為什麼要打回去,又害怕欺負他的那個人。於是他們選擇了和那個人一樣的做法,就是欺負弱小。恃強凌弱的孩子性格上是有缺陷的。家長應該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更不要提再說這種話助長他的這種舉動。



二、沒什麼關係,不就是被碰了幾下嘛

如果家長在孩子挨了打的時候總是說這種話,那麼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我的爸爸媽媽不愛我。孩子挨了打之後,需要得到的是父母的關懷,而不是父母的不理睬。有一些父母覺得孩子打架嗎?非常的正常,都是小孩子,沒有什麼計較的。



可是他們卻忽略了孩子的這種心理想法。時間一久,孩子可能就會變得非常怕別人。很容易養成畏手畏腳的習慣,什麼事也不敢做。其實這都是家長說出這句話所釀成的後果。與同學打起來確實不應該計較,但是這不代表家長就可以不關心孩子。

家長雖然不與同學計較這件事情,但是也要對孩子給予充分的照顧。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之所以沒有計較,不是因為不在乎你,而是因為這件事情我們選擇了原諒他。



三、你怎麼這麼廢物?我去找學校去

通常說出這種話的家長脾氣都會有點爆,在利益面前總是當仁不讓。在這種家長的看護下孩子會變得特別懦弱。家長有什麼事都替孩子出頭,有什麼事都沖在最前面。時間久了,孩子在班級裡面的人緣也會混得差。


誰都會說他有一個爸爸或者媽媽,有什麼事都跑到學校來討說法。其實孩子心裡不願意讓爸爸媽媽這樣做,但是爸爸媽媽那個勁兒一上來他又不敢說了。父母的氣焰越高,反而對孩子就越是一種打壓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怎麼樣處理這件事情呢?

  • 其實有一顆平常心就好了

一顆平常心去看待這件事情,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不過就是孩子們之間的小打小鬧嘛。只要不是特別的過分,沒有受什麼太嚴重的傷,其實都是沒有必要去找對方的家長或者是學校的。



但是家長對於這件事情也不能置之不理,孩子在學校裡面受了欺負或者是吃了所謂的敗仗,心情也一定是非常不好的。換做誰都是需要一定關心的,如果家長在職場方面失意的話,也是希望另一半來安慰自己的吧。孩子也是一樣,他也需要父母在這個時候對他展示出愛來。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的一個道理是,爸爸媽媽不是不愛你,也不是不在乎你受傷了,而是我們選擇了一起原諒這個同學。每一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這位同學錯了,但是我們就不與他計較了。



同時家長還要與孩子溝通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孩子和孩子之間為什麼會打起來,甚至還會挂彩?只要這件事情不是特別涉及原則性影響孩子三觀的,那麼家長都可以放行。但是如果這件事情影響孩子三觀,是因為原則性問題打起來的,那麼家長也不能含糊。

畢竟如果這個時候一旦含糊過去了,那麼極有可能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影響。



同時父母也要教育孩子不要以暴制暴,雖然同學與他打了架,但是自己絕對不可以成為像同學那樣出手打人的孩子。在學校有什麼事情可以找老師的幫忙,不要私底下和同學解決,這個時候找老師求助其實並不丟人。這也不算於老師打小報告,孩子無需以此為恥,老師也會幫助保密的。

#育兒有方法#

#育兒爆文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