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卯足勁 不信不脫貧

人民網重慶頻道 發佈 2020-06-17T14:14:44+00:00

原標題:大夥卯足勁 不信不脫貧。如何確保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如期完成,防止因疫致貧或返貧?對就業遇到困難的貧困戶,幹部結對幫扶,提供崗位信息,實現就近就業;

原標題:大夥卯足勁 不信不脫貧(會後探落實·保民生③)

核心閱讀

如何確保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如期完成,防止因疫致貧或返貧?對就業遇到困難的貧困戶,幹部結對幫扶,提供崗位信息,實現就近就業;克服疫情影響,恢復村裡旅遊人氣,力爭持續增收;做大做好產業,充分激發村民幹勁,儘早脫貧摘帽。

貧困戶王福進:

幹部結對幫扶

就業找到新路

早上8點,在安徽省郎溪縣的一家金屬製品加工廠,員工王福進正在生產車間內,小心翼翼地碼放著材料。「來這裡上班快3個月了,工作節奏也逐漸適應,多虧了鎮里和村裡的幫助,不然我現在肯定還窩在家。」王福進感嘆。

王福進是郎溪縣濤城鎮長樂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只有22歲。年幼時,父親病逝,母親離家出走,孤身一人的王福進便跟著叔叔一起生活。成年後,經村裡人介紹,王福進去了外地的一家服裝廠上班,日子過得也算安穩。

這個春節,王福進本打算提前返回服裝廠,早點開工,多攢點錢,不料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計劃。「每天待在家,心裡急得很。沒有工作,就沒了收入來源。再這麼幹等下去,生活肯定會受到影響。」一想到這些,王福進整天愁眉苦臉。

濤城鎮鎮長劉文濤是王福進的結對幫扶人。在疫情防控中,劉文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王福進家中走訪。「最近,縣裡人社局幫咱們村建了一個微信求職群。裡面有很多本地企業的招聘信息,待遇也都不錯,還可以在手機上進行網絡面試。我建議你試試。」了解到王福進的求職意願後,劉文濤立刻把他拉進了「長樂村求職就業群」。

「群里一有新消息,我就馬上點開,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王福進說,「那段時間,劉鎮長也經常給我轉發一些用工信息。進群之後的第三天,我就相中了現在的廠家,並約好了面試時間。」為了能讓王福進在面試中有好的表現,劉文濤還提前對他進行了輔導。「主要怕他年紀小,容易緊張,我就告訴他只要在鏡頭前表現得大大方方、有禮貌,把自己的基本情況介紹清楚,面試肯定沒有問題。」劉文濤說。

現在,王福進已順利度過實習期,成了一名正式員工。「和之前的工作相比,工資翻了一番,在食堂吃飯也不花錢。能有這樣一份工作,我非常滿意。」王福進高興地說,「鎮里、村裡提供了這麼多的便利,我只有努力把工作干好,才能對得起他們的關心。」

湖南瀏陽田溪村:

克服疫情影響

旅遊服務提檔

湖南省瀏陽市張坊鎮田溪村已脫貧戶羅鏗的電話鈴響個不停,接起來,全是預訂民宿的客人。「周末已訂出兩間房,還有客人想包下四間房,租上一個月。」他高興地告訴記者。迎來旅遊旺季,喜上眉梢的還有田溪村60多戶開辦民宿的人家。

田溪村地處湘贛邊界,過去鄉親們只能「肩扛竹木養家,手持犁耙餬口」。2015年起,田溪村立足山林茂密、風景宜人的生態優勢,走上旅遊扶貧的路子。村裡註冊旅遊公司,引導村民眾籌入股,打造出西溪磐石大峽谷風景區,以及滑草遊樂場、跑馬遊樂園、玻璃橋等遊樂項目。2017年,田溪村成功脫貧出列。

「摘帽」後,村裡蒸蒸日上,去年全村人均增收2000多元,成為鄉村旅遊典範。但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田溪村帶來不小的挑戰。

「1月24日,我們關閉景區,採取嚴密的疫情防控措施,沒有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田溪村黨總支書記李紀煌告訴記者,在防控到位的基礎上,3月1日,景區重新對外開放,但遊客卻寥寥無幾,比去年同期少了90%。「吃『旅遊飯』的村民們突然沒了收入,村兩委也很著急。」

怎麼辦?見到村民,李紀煌就安撫大家,提振信心。同時,李紀煌還兼任村裡旅遊公司負責人,深知恢復人氣才是當務之急,於是召集公司管理層一道想法子、謀出路。

一方面,公司決定讓利遊客。從3月1日起到4月30日,景區和遊樂項目門票一律七折;對所有醫護人員,今年內免去景區門票;對於支援湖北醫療人員,今年內免去景區和遊樂項目門票,不限次數。另一方面,公司決定「不等不靠」,走出大山找市場,為田溪村做宣傳。3月,鄉親們跑遍了湖南的14個市州。多措並舉,成效顯著。到「五一」小長假,村裡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5月以來,遊客數量已超過去年同期。」李紀煌說,旅遊快速回暖,也倒逼著鄉親們提高服務檔次。

「還得讓遊客有回歸自然的感覺,喚起他們的鄉愁。」羅鏗在庭院一角開闢出小花園,精心點綴銅錢草、蘭花等草木,小院變得鬱鬱蔥蔥,清新雅致。對於未來,他信心滿滿,「去年,我家的民宿收入達到10萬元,今年也力爭能有這麼多!」

貴州畢節箐營村:

產業做大做好

儘早脫貧摘帽

「人手還夠不夠,好好按標準種了沒?」「放心吧,出不了岔子!」

前陣子,在蘇鵬的「嚴密監督」下,村裡420畝土地,陸續種上了芋頭。這兩天趕上了芋頭苗破土,他更閒不住了。每天都抽出半小時,專門到地里轉,發現缺苗就趕緊補上,「這關係著貧困戶的收入,一刻不能大意。」

在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松林坡鄉箐營村,蘇鵬已連續當了10年村支書。幹了這麼久,他第一次覺得離脫貧這麼近。箐營村地處黔西北烏蒙山深處,海拔1970米,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占了83.41%。去年初,村裡還有191戶1116人的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高達70.6%。

「產業,還是得靠產業。」蘇鵬覺得,村子脫貧、發展壓根兒離不開這個根本。2019年,他聯繫上了市農投公司,準備聯手發展高效農業。沒想到,落實起來,難度不小。

最大的困難是,村民轉不過彎兒來。單家獨戶的小生產狀況,村民不願改變。為了扭轉這種想法,蘇鵬只好通過院壩會、進組入戶,不停地磨。

歷時一個多月,大大小小18次會,140多戶貧困戶流轉了315畝地。「村裡成立合作社,組織貧困戶統一種,公司統一賣。」蘇鵬介紹,去年種蔬菜,今年種芋頭,「跟著市場和氣候條件走,及時調整種植結構。」

只要基地缺工,貧困戶楊光全就搶著報名。「一天80元,大伙兒爭著去。」去年一年,算上土地流轉費、務工費和年底分紅,楊光全到手有8000多元,「掙了這麼多錢,真是高興。」

同樣是在2019年,箐營村又辦起了第一個村級企業——蛋雞養殖場,兩期項目共超過14萬羽,效益覆蓋所有貧困戶。

「村裡建有『積分超市』,村民通過參加集體勞動、環境治理等獲得積分,根據積分參與產業分紅。」蘇鵬想,絕不能養一個懶漢,要調動大家積極性,靠雙手脫貧致富。去年底,僅養雞這塊,戶均分紅超過1000元,預計今年能超過3000元。

有了產業,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目前全村僅剩17戶未脫貧。

眼下,村裡又流轉了1000畝地,準備發展中藥材,「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得根據實際,發展多元化產業,降低風險,穩定增收。」蘇鵬表示,「箐營村會做大做好產業,儘早脫貧摘帽。」

(責編:秦潔、張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