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眼鏡」下就業受阻,我該如何找回「少年的你」?| 禁毒社工故事

上海法治報 發佈 2020-06-16T04:39:18+00:00

那天晚上我給他發了一條信息:「曉波,別的不說,你如今因為吸毒而丟了工作,妻子與你不歡而散,你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年紀輕輕的你今後你該怎麼辦?

「如果沒有人為他點亮一盞明燈,或許他還在尋找前進的方向。」

從傾聽到尊重接納,從鼓勵到助人自助,通過十餘年磨礪,進賢中心的禁毒社工顧孝才慢慢體會到其中的真諦。

在幫助和引導服務對象曉波的過程中,顧孝見證並明白了——奇蹟,在相信時出現。下面,是他分享的故事……

「我一定要戒毒!」

2017年6月24日,曉波和我們簽訂了社區戒毒協議。在談話中,和許多年輕的吸毒者一樣,26歲的他一開場就說冰毒、K粉這類新型毒品不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只要不吸海洛因,自己就不會上癮……面對他不以為然的態度,我沒有當場反駁他,但我想:如果這樣,怎麼才能夠讓他主動戒毒呢?

我嘗試著讓他說說「溜冰」後的真實感覺以及後來的細微變化,我傾聽著,慢慢地感覺到他從開始的興奮漸漸轉而表現出因為長期「溜冰」而無心工作,導致父母抱怨、下崗失業、夫妻不和、無法生活的無奈和失落感。

簽約完成後,我與他促膝長談。「我知道你是因為『畸形時尚』而受到了新型毒品的誘惑,很多和你一樣的年輕人談起新型毒品時幾乎都是一臉無所謂的態度,對於毒品的危害你們並不清楚。」他低著頭說:「開始我是擔心不合群,而且認為偶爾玩玩不會上癮,我也以為冰毒、K粉、搖頭丸不是毒品!」

確實,我知道趨同性也是吸毒的一種重要心理,而且曉波個性不成熟,早「婚」,具有叛逆人格,所以容易意氣用事。而複雜的家庭背景以及父親的寵愛讓他對家庭、婚姻的價值與責任認識不夠。這些都使他有接受毒品的可能,而個人認知和社會環境的複雜,也讓他對戒毒缺乏信心。

那天晚上我給他發了一條信息:「曉波,別的不說,你如今因為吸毒而丟了工作,妻子與你不歡而散,你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年紀輕輕的你今後你該怎麼辦?」

「戒毒!」曉波激動地說道,「顧老師,連父母老婆都看不起我了,我一定要戒毒!」

重回「少年」,「毒品真是害人不淺!」

我明白,藥物濫用人員的錯誤認知需要糾正,只有讓他們清晰地了解毒品帶來的危害,對毒品產生清晰的認識才不會繼續對自己和他人進行傷害。更重要的是,他們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同,渴望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渴望重新找到自我。

2017年6月26日,國際禁毒日,曉波第一次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我們舉辦的活動。當天,他和同伴們一起參觀了禁毒教育館金山分館,通過專業講解員的講解分析,他們詳細了解了毒品的基本知識,再次回顧了中國人民打擊毒品的歷史,同時結合一些小遊戲,也更為形象生動的感悟到要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回家的路上,他坐在我旁邊告訴我:「顧老師,我今天找回了少年時代的感覺!毒品真是禍國殃民害人不淺!」相信這是他的內心告白,我感受到他已經認知到了毒品的危害。我點點頭:「曉波,你一定要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聽同伴分享成功經歷,備受鼓舞的他「一定要工作」

許多藥物濫用人員曾經都以為自己能重新開始,但還是逃脫不了世俗的指指點點。我們清楚地知道「人言可畏」,就業歧視就是曉波遇到的一個巨大現實障礙。

也許通過現身說法的情景教育更能具有說服力,奉浦街道禁毒辦組織戒毒社區康復對象及家屬對市十佳禁毒志願者王永進的同伴教育基地進行了考察、學習和觀摩。無業在家的曉波懷著巨大的興趣參觀了就業基地。

在活動中,志願者王永進向服務對象介紹了企業大致工作內容、工作時間、薪金報酬等,又以一個同伴的角度講述了他的戒毒經歷,以及從為了一張床一口飯到成功創業、不斷做大企業的不平凡過程,並表示願意無條件接納有意向來工作的服務對象。

曉波說王總用自己活生生的事實告訴他們:雖然毒難戒,但是只要真正想戒毒,毒能戒、毒必戒。他也認識到,如果有了穩定的工作或者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既充實又有規律,就會保持穩定的戒毒康復狀態。曉波說:「我一定要工作!」

參觀了同伴互助就業基地後,為了讓戒毒康復人員的心聲有個述說的平台,我們又開展了一次活動,試圖通過同伴互助分享的過程來正確客觀的對待自己在就業創業過程的失敗、成功的經歷,挖掘出人生的財富的所在。

在「優點大轟炸」遊戲中,大家互相介紹對方的優點,曉波也意外地發現原來自己在別人的眼中竟有這麼多的優點。他說:「我一直以為我是一個沒有優點的人,今天就像重新照了鏡子,才發現其實我並不醜陋。」

奇蹟,在相信時出現

在一次次活動和面談輔導中,曉波也正在慢慢改變。他學會了用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與社會,也終於他說出了他的希望:承擔作為父親、兒子更作為一名男人所應有的責任,找一份工作來為父母減輕壓力,實現自立自強。

然而理想總是豐滿,現實卻不如人意。第一次面試,他被老闆的「有色眼鏡」告知回家理了發再來面試;第二次,僅僅試工幾天因為手腳不利索的「偏見」而被勸回家。

在心理輔導中,我讓他明白:「先去相信,然後才能看見,先想像成為,然後才能夠擁有。你的成功歷程正如你的所思所想,你的頭腦經常出現什麼樣的畫面,在生活中你就會實現什麼。」他說他從我這裡他感到一種平等、尊重和信任,「如果自己不勇敢,沒有誰會為你堅強!社工都不放棄,我肯定不絕望。」

在我的陪伴下曉波再次來到職介所,值得慶幸的是,第三次他把握住了機會,他的堅持不懈也讓他通過了試用期,順利地與外資企業簽下了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

曉波放下了自卑,收穫了自尊,學會了堅強、寬恕和感恩。他說現在的自己永遠向前看,讓流言消逝在過去的記憶里,他希望全社會能像社工一樣多給予一些尊重,像他的家人一樣多獻出一絲理解。

整理 | 張旭凡

關鍵字: